摘 要: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水平,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经常坚持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管理体系 内容安排 组织方式 活动功能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水平,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一、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
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参与的人员多,进行组织领导、协调的工作量大,仅靠体育教师的努力是很难的。因此,建立一个有校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课外活动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我校的具体做法是,由分管体育的副校长具体负责,由教导处、政教处、体育组、校团委、学生会体育部及各班班主任组成管理网络,把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项目、任务、组织形式和规模大小根据要求分给各部门具体组织和实施。如每年的全区体育竞赛活动的运动队组建和训练;每年的全校田径运动会及全区迎春越野赛、排球、篮球等专业性项目;组织复杂的体育活动都由体育教研组具体组织实施。每年校级篮、排球比赛由政教处、团委组织实施,体育组负责竞赛工作。每年一届学生足球比赛,由校学生会体育部组织,体育组帮助指导并负责竞赛裁判工作。广播体操由各班班主任具体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是教师到操场上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技术辅导,并负责课外活动场地器材的协调工作。这就形成了一个严格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化整为零,各负其责,既减轻了体育教师的负担又使各种项目和活动落到实处,使课外体育活动搞得丰富多彩。
学校领导干部要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各种课外体育活动的领导,把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列入日程表,形成制度和传统。要经常听取汇报并直接深入检查指导,要做好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对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作用,要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二、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和安排要与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竞赛项目紧密结合
选择与体育课、竞赛项目有关的活动内容,既使体育教学与活动功能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又使课外活动与运动训练竞赛紧密结合。对此,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经常举行师生友谊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田径运动会及拔河比赛等,这样既能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比较,又能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其内容复杂工作量大,要想开展顺利又有条理性,就必须付出很多的劳动。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对课外体育活动所开展的项目等形成一种不成文的惯例,每学年的同一时间能如期开展活动,使课外体育活动正规化,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如每年的学校篮球赛,每当一开学,就有许多学生自己认真加强篮球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身体素质的训练直到篮球比赛结束,形成一种人人参加篮球活动的高潮。如每年的春季田径运动会,在校田径会没举行前一段时间,各班主任都起早贪黑地组织带领本班学生进行训练,形成良好的课外训练热潮。因此,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认真加以引导,及时把握时机,就能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具体安排有计划、有组织、较系统地进行课外体育活动。
三、课外活动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同样是体育教学过程,只是形式、内容更丰富、更广泛。体育锻炼的过程,就是教师教学信息输出和学生对信息的接收过程。教师要把握住信息输出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同时期安排不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在课外活动锻炼中,我们根据学校体育工作安排,及时调整学生课外活动具体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育组是这样做的:在每年的运动会前侧重运动项目的指导;在全校排球比赛前和过程中,侧重引导学生参加排球方面的各种基本技术、技能、战术及基本理论的学习。在这时学生学习热情高,在这种前提条件下进行及时有目的的指导训练活动,学生非常投入,对教师的教学信息接收呈良性状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假如在排球比赛之后对学生进行锻炼,这时学生会对运动有排斥心理,学生学习欲望不强,课外活动质量也就较低。因而对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
四、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化
由于课外体育活动不像体育课那样有确定的教学大纲的制约,活动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也丰富多彩,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愉快,愿意参加,在各种活动中产生良好的情感。对此,我们在广泛开展田径运动的基础上,体育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班级体育干部开展各种球类等多种小型竞赛活动,既能使更多人参加,又能起到相互调节的作用。为了活跃课外体育活动气氛,组织师生友谊赛、对抗赛,既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又促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五、要注重课外活动的功能
课外体育活动功能,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锻炼功能;(2)愉悦功能;(3)学习功能;(4)宣传教育功能;(5)发展个性及特长功能。课外体育活动功能从根本上讲,还取决于课外体育活动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和学校教育的需要。课外活动始终是体育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的目的、功能就是使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在校期间有足够的身体活动时间,增强体质和体能;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进行文化课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据此,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根据不同学生对象对体育活动欲望强弱、基本技术水平、运动能力的好坏等,安排指导学生参加不同性质功能的课外体育活动,在具体实践中,以身体锻炼功能为重点,使大家都参与身体锻炼。对不喜欢参加竞赛性体育活动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参加愉悦性的体育活动,并使其在各种活动中产生良好的情感,以后还愿意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由被动参与发展到主动积极要求参加。对愿意学习而技能水平差的学生,安排他们参加以学习功能为主的活动组,在活动中,以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树立学习自信心,对基本技术、技能、身体素质好而又有强烈学习提高欲望的学生,组建课外体育兴趣小组或运动队,认真加以指导,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系统性、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和发展其个性及特长。通过以上举措,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收到了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