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英语作业设计和布置的有效性

2013-12-29 00:00:00吴美选
考试周刊 2013年16期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中英语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高中英语作业的设计,提高英语作业的实效性,从而使教师正确地设计并布置作业,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求得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新课程作业设计 作业布置 有效性

一、引言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不仅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做到温故知新,而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复习、巩固、诊断和矫正的作用。假如英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只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或者作业量过多、形式单一、难度偏难、评价片面等问题而导致学生从心里不愿意或不能完成作业,作业就失去了其意义。面对新课程,教师对英语作业布置的观念需要转变,针对性、趣味性强,多样化、分层次、保质适量的作业才能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二、当前高中英语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及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看,当前高中英语作业布置中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主要问题如下:

1.作业布置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不能针对教学内容布置有效的作业。

一些教师布置的作业在量和质两方面都比较随意,针对性弱,计划性差,重复性多,因而费时多、收效低,对所提供的作业资料基本上采用“拿来主义”策略。

2.作业设计只管“量”,不保“质”。

对作业不加思考和筛选,盲目地,大量的堆积一些练习布置给学生,甚至出现了不科学的现象:如选择题的选项和题干设计不合理,再如,阅读练习量过大,使得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

3.作业设计没有弹性,缺乏层次性。

普遍使用统一的“配套练习”,课后练习及相应的练习册题目多而针对性题目少;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布置不分层次的“一刀切”,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4.作业设计结构单一、笼统。

记忆性和巩固性的作业设计因为容易实施,容易检测而被教师大量采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探究性作业被忽视;作业的设计偏重书面形式,忽视口头语言实践;作业形式重应试的高考题型,缺乏对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高中英语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对策及方法

1.明确任务目的,确保作业0104b621f5ef4fceeafc508ac11d26eafb629f75e35c9306729c1ac06bd94e79设计的针对性。

在英语教学中,学习语言是基础,运用语言是目的。为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的训练,让知识转化为技能。只有两者并兼,才能真正增强英语学习效果,让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技巧运用到学习中。因此,作业的布置要有利于巩固新知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就是说作业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心中有数。比如,NSEFC SB6 Unit 2 Poems这一单元介绍五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教学目的之一是诗歌欣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以4人小组为单位,模仿其中一种诗歌形式,自编一首诗歌。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下一次上课时进行展示、竞赛。这个作业充分体现学以致用、合作与竞争的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把握“量”和“度”,注意作业布置的适量性。

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很容易掌握教材重点,并且应用到实践生活中;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反复记忆,才能理解并掌握。对于部分学生,我们强调“事后一百分”,即让部分学生做部分题目,让他们通过反复练习,直到获得“事后一百分”,训练他们的基本功。如上NSEFC SB3 Unit 2 Healthy eating基本知识部分练习:第一天作业背诵重点单词和短语;第二天的作业加强对这些重点的理解,布置了一些选择题;第三天作业以不同的题型复习巩固相同的知识点。

经过几天的作业练习,不同基础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只要教师做到精心布置作业,学生就能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并且在最短的时间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索和知识的系统归类,而不是进行大量的、毫无针对性的、机械性的练习。

3.尊重能力差异,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作业应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作业如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太难或太深,势必影响他们的兴趣和情绪,挫伤自信心。因此,作业的量应该适当,难易适度,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老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成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第一组是基础性题目,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第二组是为满足学生个性特点的个性化题目,学生可选择一组作业完成就可以了;第三组是适合特长学生的发展性题目,不作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如在教授NSEFC SB5 Unit 4 Making the news课文后,针对学生差异,可以设置这样的分层作业:

第一组涉及知识的直接运用和一些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组为简单综合题或课文拓展,以中上等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组倾向是综合题或探究性问题。第二、第三组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基础差的学生有练习的机会,其他的学生也有发展的余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做到作业布置的多样性。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只有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并用的学习效率才较高。因此,形式多样的作业能够促进学生的平衡发展。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尽可能考虑作业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比如,可将英语的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听读作业有机结合起来。口头作业用来操练课堂所学内容,如遣词造句、课文复述、口头报告、对话表演等;书面作业用来巩固重点的语言知识,如书面翻译、小作文等;至于听读作业,应该成为每天的作业,内容包括听课文录音、朗读背诵部分句子或段落、阅读与课文话题有关的文章等。阅读对于高中生来说十分重要,下面就以阅读为例,设计不同类型的阅读综合训练形式。

5.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布鲁诺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根据课文重点,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提高作业质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把做作业视为负担。一般英语作业就是让学生背背单词、对话、课文中比较精彩的片段或者是一两篇阅读理解,这样的作业比较单调,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因此,要增加作业的趣味性,通过有趣而又有效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NSEFC SB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其他中外传统节日的文章,并搜集相关的图片和材料,从时间、历史发展、准备过程、庆祝方式、主题、特殊的食物等方面选定一个或两个典型的特点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和交流。又如,在NSEFC SB2 Unit 1 Cultural Relics的拓展作业中,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古迹的寻觅一定会让学生获益匪浅。

6.加强监控和指导,体现作业评价的科学性。

对学生作业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控和指导,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保证。作业管理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评”。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如:听写检查、作业批阅、课堂或课间的随机抽查、学生自查自评、同伴或小组互查互评、班级相互批改,学习骨干承包式检查等。在检查的基础上,及时反馈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使学生对作业中存在的错误进行监控和反思,要求学生对批改后发回的作业练习进行摘录、分析和自我评价,找出学习中的漏洞和不足,进行错误分析,不断进行反思,形成错题集。教师在收集学生错误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分类归纳和整理,并在适当变化、迁移的基础上,使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或类似问题、文体的迁移训练。通过这种不断循环的反馈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自我监控的学习习惯。

总之,作业设计与布置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布置好作业对英语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做到精心布置作业,并做好作业的评价和反馈工作。只要在布置作业时做到选材有针对性,注意因材施教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形式灵活多样,并且在保质的前提下注意适量,就能实现英语作业设计和布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银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作业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7,10.

[3]刘道义.新高中英语教材教法的继承与创新[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5.

[4]文学荣.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四川教育出版社.

[5]汪四楼.提高英语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育,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