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分析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英语的根本原因入手,发现英语和中文在频率和节奏的差异给学生掌握语言造成了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科学循环式的背诵帮助学生完成大脑听觉区域的格式化过程。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语言频率 节奏 科学循环式背诵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在语言知识目标中要求学生在语音方面(八级)能在交际中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和流畅;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或简单的语句,等等。但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学生甚至是教师都只能用非常生硬的中文腔调不流利地表达英语;很多学生不能把语音与单词的构成有效地联系起来,对词汇的学习只能是死记硬背,事倍功半;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只会像计算算术题一样地“计算”单选题答案,谈不上任何对英语的语感。这一切都是因为英语的特殊频率和节奏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重视。
二、理论基础
(一)语言的频率。
语言频率的差异是学生无法产生对英语总体语感的根源。世界各国语言都具有不同的声音频率,因此说话时产生的振动音不同。
世界各民族语言的频率如下:英语:2000-12000赫兹;法语:125-250和1000-3800赫兹;德语:125-3000赫兹;意大利语:2000-4000赫兹;西班牙语:125-500和1500-2500赫兹;俄语:125-9000赫兹;日语:125-1500赫兹。
不同语言的频率处于不同的声音领域,如:法语和西班牙语都是频率在2000赫兹以下的低频率语言,而英语则是在2000赫兹以上的高频率语言。各种语言所在频率的差异造成人们学习外语的困难,即无法产生真正的对所学语言的语感。因为学生的耳朵、大脑和听觉中枢都已经适应了母语的听和说,对未知的声音根本就听不进去,所以,学生对英语这一声音系统缺乏最基本的格式化,是学生无法产生对英语的感觉(语感)的根源。
如果能寻求到一种替代,或类似于婴儿时期母语对听觉神经格式化的过程,使大脑适应所学外语的频率、语音、语调和节奏,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由于不同语言的不同频率所造成的问题。
(二)听觉与语言学习。
七田真(2003)指出,听觉系统的格式化是获取语言技能的逻辑起点。语言是一套声音系统,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的获取与知识的获取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我们可以从婴儿学会母语的过程获得一些启示。在学习语言的起始阶段,他们必须经历一个长期暴露在某种语言中的过程(具体到某种方言),这一过程实际上从胎儿在子宫当中就开始了。当这种语音语调的刺激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尝试张口模仿,然后,逐渐矫正发音,最终获得与他们长期接触的语言完全相同的发音和语音语调。人类的大脑是非常复杂和高度分工的,那么,从婴儿学习母语的角度来看,他们语言技能的获得过程首先是充分动用听觉神经系统,从单个词的发音,到词组的发音,到句子的语音语调,再到整体语言的频率和节奏,婴儿负责听觉的大脑区域经历了一个逐渐格式化的过程。这种格式化的过程直接决定了婴儿将来发音的特征。总之,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听觉系统的格式化是他们开口说话的先决条件。反之,一个听觉系统有问题的婴儿即使发音系统完好,也是无法正常开口说话的,因为他们缺乏声音系统被格式化的过程。
三、背诵与听觉区域格式化
(一)对背诵的误解。
调查显示,很多教师曾经主张让学生背诵,然而很少有长期坚持的,大致原因有三:1.背诵的当时确实有一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基本没对学生的长远学习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2.背诵会大量消耗学生的时间,“挤占”背知识点和单词的时间;3.学生功课紧作业多,绝大多数学生讨厌背诵。这些问题和困惑的产生与背诵本身没有直接联系,问题在于对大脑运行机制的错误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错误的背诵方法。
很多教师和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导致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从“记”到“忆”是有一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很多教师所要求的背诵却到此为止,忽视了有规律地“忆”,即记忆的巩固问题。
(二)科学的循环式背诵可以帮助听觉区域适应英语的特殊频率和节奏。
所谓循环式背诵,即根据艾宾斯浩记忆曲线,要求背诵者每次在背诵新的语言材料时,对所有已经背诵过的材料进行有规律的循环,如滚雪球般,形成对背诵材料的永久性记忆。或者说,将所有背诵材料以总量累加的形式进行有规律的重复,最终实现将背诵材料以总体的形式纳入背诵者的潜意识的目标。能够在运用语言时,无须任何思考地从潜意识中流淌出来。其要领如下:1.背诵必须从严格地通过音频模仿原汁原味英语文本开始;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背诵材料在类型上、数量上和质量上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背诵材料的类型上可划分为课文、经典例句、学生个体屡次犯错的错题。3.教师必须不断地向学生进行科学的背诵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与训练,尽可能地消除学生对背诵的畏惧感和抵触情绪;4.教师必须探索出丰富多彩的手段严格督促学生在背诵新材料的同时对已背材料进行高效的循环。
七田真(2003)认为,重复信息能够经由潜层记忆回路到达深层海马中的深层记忆回路。记忆分为潜层记忆和深层记忆。潜层记忆发生在表层脑侧头叶中的语言区,深层记忆发生在大脑的深层部分———旧皮层中的海马。海马还被特别称为“记忆信息的管理塔”。它是记忆的中枢,负责收集各种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取舍选择。一般地,外界信息进入侧头叶,在这里进行判断、分类、记忆和再生,然后把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到海马里。海马具有记忆、保持和再生的能力。它与侧头叶中的潜层记忆不同,是一种深层记忆,能够长期保持。如果信息反复、持续地进入大脑,那么这些信息就会越过侧头叶的记忆回路,传递到海马记忆回路中去,最终帮助大脑完成听觉区域格式化的过程。
四、科学背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背诵的第一个环节是模仿。
大声的、准确的模仿可以使我们的耳朵不断地接收标准的英语特定频率和节奏的刺激,正如刚开始学母语的婴儿那样完成听觉系统的格式化。这将为学生将来说出标准的英语、产生英语语感提供坚实的前提条件。
(二)坚持有规律地循环背诵,及时检查。
复习背诵的时间用得越多,记住的效果就越佳。例如,早晨背诵过的课文或知识,晚上睡前和第二天起床后,应进行一次复背,并在每周六或周日再作适当的温习背诵,以后过一个月再复背一次。
(三)严格控制背诵的数量。
不能为了背诵而背诵,必须少而精,不断地重复。最终做到对于所背的文本能够脱口而出,真正将背诵的材料纳入学生的潜意识。
(四)采用灵活检查方式。
除了个人和集体背诵外,还有对背,即两人面对面同时背诵,因为有对方干扰,可锻炼学生记忆的深刻性和正确性;提背,即打哪提,从哪背,提到哪,背到哪,可锻炼学生记忆的准确性;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才艺秀,看谁模仿得像、背得准、口齿伶俐,增加背诵的乐趣。
五、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语言学习与听觉系统的格式化的关系,发现英语的特殊频率和节奏是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正常开口说英语的重要原因。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背诵,帮助学生适应英语特殊频率和节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日]七田真.李菁菁译.超右脑英语学习法[M].海口:海南出版社.
[3]吴光远主编.受益一生的34种记忆方法[M].海潮出版社.
[4]丁燕.论有效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6(3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