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在高中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

2013-12-29 00:00:00宗怡
考试周刊 2013年16期

摘 要: 教师行动研究是近年来新引进的一种教学理论研究方法。它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水平。文章通过行动研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论证了教师行动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实践意义,揭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行动研究 高中英语写作课 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行动研究是近年来新引进的一种教学理论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Dave Ebbutt)由此可见,行动研究实际上是教师对日常教学的一种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研究。它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是进行反思教学的有效方法。

教师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在一个问题从发现到解决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提出一个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成因;制订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践;调查和评估实际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准备下一个研究课题。

在多年的英语基础教学中,我们一直面临一个教学难题: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与语言运用能力不相符合。很多学生处于会读不会写、会听不会说、会考不会用的学习窘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盲目而被动,缺乏成就感的学习使他们中的一部分渐渐失去了激情,英语教学成为一潭死水。面对这一现状,笔者以英语写作为突破口,发起行动研究,探寻造成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的真正原因,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训练计划。学生经过系统、科学的写作训练,逐步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并XeBJaR5XMNxGLhxpeamGEWXcLnyG2D6EyeaMzDgTNbk=最终熟练准确地运用英语知识,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一、发现问题

写作是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根据多年来对学生写作过程的监测和成果评价,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甚至对英语写作存有畏惧心理,无法连贯表达主题,句式单一,词不达意,汉语思维在英语写作中随处可见。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得出三个影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建立结构篇章的能力、词汇运用表达能力和英语语法的学习水平。其中,前者是个人文学素养的体现,一般来说,汉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能够做到内容充实,结构完整。后两者则属于外语学习的范畴,直接受到学习效果的影响。

除了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之外,教师的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对高一、高二两个基础年级14位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是随机的,64%的教师(9人)只有在试卷点评时对某一个特定问题进行说明,如普遍的语法性错误,审题偏差等;14%的教师(2人)在讲评时直接忽略写作模块,只有22%的教师(3人)对学生进行过写作方法的指导,但缺乏系统的策略教学和训练。至于评分后的学生习作,师生双方都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很少进行修改和重评,导致相同的错误反复出现,问题一直存在。虽然学生写的文章不少,但能力却得不到提高。

二、制订方案

基于上述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应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入手制订解决方案。

1.夯实语言基础,进行以语用为目的的词汇教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侧重于语言的应用目的,将词汇和语法教学放到情景练习中进行。同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英汉比较,体会英语和汉语在词汇涵义、词语搭配、句式变化等方面的异同,摒除汉语影响,形成英语思维。

2.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英语写作积累必要的写作素材。虽然英语写作没有汉语写作要求高,但作为非母语的写作,要充分、准确地表达主题,实现交际目的,适当发表个人观点,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句式结构,甚至是一些相关的英语文化。这些都是写作素材的构成要件。事实证明,通过阅读积累的词汇比单纯记忆而来的词汇在写作中的运用率、准确率更高。这是因为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词语运用的模本,有语境的词汇学习是最有效的。

3.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指导,其中包括对语言素材的甄选整合,篇章结构的安排,过渡词的使用,主题句的撰写等。写作策略既可以通过专门的写作课进行辅导、训练,又可以渗透在以其他任务为主的课堂上。这种渗透式的策略教学应该是指向明确的,即学生能够准确获知学习内容与写作技巧相关联,并将其主动运用于英语写作当中。

4.创新写作点评模式,强化评后习作的修改过程,改变写作教学的不合理现状。教师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批改的作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一个分数,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更无从改进。写作的评改模式可按“教师示范—学生自改—小组互改—教师反馈—改后重写—成果展示”几个环节进行。这种评改模式既缓解了教师的批改压力,又促进了学生间相互学习和自我反思,提高了欣赏水平和鉴定能力,在修改的过程中领悟提高,在成品中体验进步的喜悦。

5.开展各项写作训练,循序渐进,加大学生的训练量。除作业和习题中的命题作文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不同的写作形式。如周记、演讲稿、通知、课堂报告、校园新闻短讯、贺卡等。将英文写作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既可以增强英语写作的实用性,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实施方案

为了有效实施行动方案,我们制订了为期四个月的行动计划。在16个教学周中,每周安排1节写作课,进行专门的写作训练和小组评改。甄选英语美文,推荐给学生课后阅读;要求学生建立英语素材本,积累自己在阅读和平时学习中遇到的好句子和词汇,并在每周的最后一节课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以周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学校生活,向老师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教师通过批改和回复周记,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需求,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每个月举办一次写作比赛,由学生自己评选出优秀作文,整编成册,作为学习典范发给学生。在第8周和16周时,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和写作测试,评估学习效果,期间根据问卷调查和测试结果对方案进行一定的改进和调整。

四、效果评价

1.从调查问卷中看。在活动中期和末期两次调查问卷的数字对比中,我们发现:第一,学生的写作热情被激发,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对写作产生兴趣。第二,学生的写作方式发生了改变。从毫无章法到开始使用一定的写作策略,写的时候更有信心。第三,在新的评改模式下,学生树立了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在遇到疑难时不再逃避甚至放弃,而是主动向同学或老师求助,解决问题。

2.从测试结果中看。学生写作的平均分呈上升趋势。从整体上看,拼写、动词堆砌、时态混乱等低级错误大幅度减少,结构更加合理,语言趋于规范。素材本的建立使学生的语料库大为丰富,句式多样,几乎每份试卷中都能出现至少一个可圈可点的好句子。更为可喜的是,平时所讲的词汇、短语在写作中随处可见。这说明,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以语用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开始取得成效。

五、反思

在这一期的行动研究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变化,同时也重新定位了自己的角色。行动研究促使我从一个教书匠成为一名研究者。研究过程不仅使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这里,学生的进步与教师自身的提高紧密相连。由此可见,只有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而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