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应试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一直是以笔试测验为主,方式单一。在目前新课改的形式下,这种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了,急需得到改变,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学习 评价实践
学校的教育职责不仅是要教给学生新的知识,同样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教育模式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通常是把考试分数与学生的评价等同在一起,这就造成了评价体制单一、评价方法单调等负面的影响,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压力,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改进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实践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简要分析对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实践方面的相关内容。
一、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进行观察评价
学习是一个自主的行为,学生对于学习的理解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为此,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是以单纯的考试分数进行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只有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探究发现了数学学习的结论,在数学学习上有所发现,有所体现,才可以从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为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观念转变,不再是以分数为中心,就应该改变原有的学习评价方式,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中,使得评价方式日常化。
1.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列入评价内容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的主要内容,往往从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该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态度,思维态度,以及他们的情绪态度,从而揭示出好的学习状态与个体发展和成绩表现之间的辩证关系。
2.将课外的学习表现列入评价内容
每个在校的学生都拥有相等的课堂学习时间,而课外学习则不然,一个学生的课外学习表现完全可以将他的学习态度表露出来。课后有的学生会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将他们在学习中的疑惑告知教师并求得及时解决,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而有的学生则不然,他们选择了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课余时间进行娱乐,等等。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单纯地用考试分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则不免显得片面。为此,如果将学生的课外学习表现也列入评价内容,就可以做到相对公平和公正。
二、现代教育理论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启示
1.多元智力理论
通常,人们总是用智力的高低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与否,甚至直到现在仍是这样。但随着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之后,人们才开始打破传统的单一智力评价逻辑。不同的人在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能力和智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显现出不同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聪明与否的评价自然也就不可以单纯以智力的高低为标准。可以说,不存在不聪明的学生,只存在哪方面聪明与怎样聪明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期望,并养成从多个角度来评价、接纳学生的习惯,而不应该只是把目光盯在试卷的分数上。除去分数,教师还应该寻找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潜力,这样才是正确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为此,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而以多元智力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行为,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是基于主体经验的主动建构,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者来说,新知识的获得不是一种常规的传递,而是学习者的自觉接受行为。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不仅需要通过教师的语言传授,同时还需要他们动手做,并且这其中还需要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和探讨,强调构建出学习情景,只有通过创设情境,创造解决问题的环境,才可以使得学生主动地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学习,这也是建构主义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另一方面,建构主义还强调学生学习的社会性,毕竟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其运用于社会生活之中,解决难题。从建构主义的理论出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看重的不仅仅是成绩,还应该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性,重在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及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建构主义的理论为指导,从而构建一个合适的学生评价体系。
三、结语
传统的学习评价方法多采用总结性和量化评价,纸笔测验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当然这也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必然产物。然而,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存在利和弊,十全十美的方法是理想中的,量化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具有客观、精确和易于统计的优点,但它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学生的学习行为束缚在固定模式之中,这样一来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遏制,教育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僵局。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对于解放学生个性的呼声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也要实现突破,实现多样化,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久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教育探索,2009(10).
[2]黄恩贤.谈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实践.教育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