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就新课程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谈谈认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开放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开放教学环境,营造民主氛围,促使师生关系朋友化;渗透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意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数学思想方法 应用数学的能力
课程改革的实施,让我们在机遇与挑战中和全新的理念下同步成长,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
一、开放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导向,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开放,包括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性,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二、优化教学环境,营造民主氛围,促使师生关系民主化。
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意识。理想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我国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求知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论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的教材中蕴涵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应当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教学思想方法的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多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一)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而是对其原型进行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二)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的过程,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三)作业布置有层次性。在作业布置上,要按教材的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层次的不同,把每天的作业都分成最低要求、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三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把基础知识题作为最低要求,需要一定技能才能解决的题作为一般要求,而需要较高能力才能解答的题就作为较高要求。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发现学生有对自己降低要求的趋势时,就适当把一部分高一个层次的题变作低一个层次的题;相反,当某个内容比较难学或某个时段学生情绪比较低落,这时就可以适当把一部分低一个层次的题变作高一个层次的题。以有利于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作为调整标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操作平台,让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数学学习与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