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大部分农村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在上作文课时,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中职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原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耗尽了,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作者就如何培养农村中职生的作文兴趣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写作兴趣 训练方法 阅读水平
兴趣的产生,有时是天生的,更多的是后天形成的。而在文化生活相对简单的农村,学生从生活中能汲取的语文方面的营养相对较为贫乏,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因此,农村中职生的作文兴趣更多是靠语文教师激发的。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一、丰富作文训练方式、方法,打破“写前指导——学生写作——老师批改”单一模式。
(一)教师亲自参与作文写作,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中职生写作的创造能力,教师写好“下水文”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无论教师的写作水平如何,与学生一同投入写作的“海洋”游上几个来回,都会使学生兴奋不已。其好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从自身的体验出发,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行文,等等,从而通过“现身说法”,使学生倍感亲切;二是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教师尽情交流的快乐。同一个题目,同一种要求,同一个时间,教师与学生登上同一个“舞台”,这本身就体现出语文教学迷人的人性色彩,学生渴望交流的愿望得以实现,必然会给写作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三是教师敢于把自己的“下水文”拿进课堂,与学生作文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挑刺,并尝试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的一个评判过程,必然会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增,并始终保持战胜老师的“欲望”。这样的写作课,怎么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情趣呢?
(二)教师巧妙利用批改,激发中职生的作文兴趣。
1.多些表扬,少点批评。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既与其自身作文水平有关,又与某些老师的敷衍态度有关。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只关注作文分数,对批语从来不会认真看,采取敷衍的态度随便打个分数应付,自然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批改学生作文时,老师应该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的写作成果,认真批改,无论写得怎样,都要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毕竟都有其闪光点,在表扬之后,委婉指出不足之处,让其知道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增强自信,提高其写作兴趣,乐于多读多写。一些写得有特色的作文,应该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或张贴,进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其写作水平。
2.快速批阅,及时反馈。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做是自己的一次精心创作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所以老师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三)经典范文示例,教师分析引导。
经典范文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经典范文不仅可以教给同学们写作的技巧,还能够进行知识的积累。在各类作家的熏陶下,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可能变得越来越多样。当然,经典范文的这些作用,还是得由教师来发掘展示给同学们,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品味经典范文的魅力。这些是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同步进行的,即在进行文本教学的同时,带领他们欣赏经典作家的作品,并从中感受到经典作品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暗示同学们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家写作。
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改善阅读环境,打破阅读瓶颈。
(一)开展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不能仅仅靠语文课堂,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有人会说,农村缺少开展课外活动的条件。其实,只要我们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比如:(1)持之以恒地向学生选送优美的时文,尽可能地弥补语文学习环境的先天不足。优美的时文散见于各类报纸杂志,如果我们将其汇集起来,送给学生,那么学生就能用较短的时间,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2)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各种活动,诸如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辨论会等。(3)鼓励学生大胆参加有关的征文活动,积极向有关报纸杂志投稿,发动学生自编刊物,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发表欲。
(二)改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农村职业学生语文学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量不够。在农村职业学校这样一个缺少阅读条件、阅读氛围的环境里,学生是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先成为学生阅读的眼睛,把他们带入文学的殿堂。在教学中,老师要学会“讲故事”,毕竟这比课堂上一味单调地解说要来得生动得多。教师所讲的内容可以结合课文,也可以从课外信手拈来,只要能提高语文修养,可以不必受主题、题材、表现形式的束缚。比如可以结合影视作品介绍,引导学生读原著。学生在老师的熏陶下,便会慢慢地对文学产生兴趣,便会试着去搜寻那一类的文学作品,从而喜欢上文学作品,慢慢地便养成阅读审美的好习惯。
三、让学生亲近生活,拓宽作文视野。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只有热爱生活,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做人,有目的、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让其亲身体会到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写作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