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2013-12-29 00:00:00徐成文
考试周刊 2013年16期

当今提高作文教学变得越来越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生活经验的欠缺,知识基础的薄弱,思想认识不深刻及阅读水平较低外,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写作状态,对作文产生厌烦心理和畏惧情绪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写作能力是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等综合能力表现。由于每个学生先天禀赋和环境影响的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个性特点,面对同一命题的作文就会有不同的具体表现。而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重视学生的身心特点,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化。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四个环节:指导—写作—批改—讲评。长期以来,许多教师认为,作文前的指导必不可少,通过指导,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想象。但是,作文前的指导,把握不好往往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按部就班地顺着老师的安排去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求异的能力,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少灵气,常用自己的笔写出的是老师的思想,甚至会出现作文雷同的现象。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是:教师阅卷,用各种符号进行“删、增、调、换”,做详细的旁批和评语等,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批改方式,学生与作文批改几乎绝缘,自然就会产生很多弊端:第一,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一篇作文如果用6分钟批改,那么一个班级60多名学生的作文就要花6个多小时才能改完。第二,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作文情况,由于教师的“包办”,批改一次作文要花去三到四天的时间,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情况了解不及时,对于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会无法补救。第三,学生没有参与作文批改,对批改的情况没有多大兴趣,作文本发下去以后,有的学生只看看批语和等级(分数),有的学生甚至连看也不看,往课桌里一塞完事,至于老师为什么会这样改,自己的作文存在什么问题,今后要怎么办,学生可能没有想过,这样的作文批改浪费了老师许多精力,却没有多大成效。

多年来,作文讲评常常是教师从批改后的文章中选出上中下三类作文各一至两篇进行分析讲评,讲评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没有学生的分析和见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总之,传统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中,除了“写作”是学生独立完成以外,其余三个环节中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这种情况已不可能满足素质教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那么,如何摆脱传统作文教学的影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首先,作文前的指导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有些作文题目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写,教师要放弃自己的“设想”,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充满个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作文,不做指导胜于指导。对于那些学生不感兴趣或者缺少感悟及所写对象不熟悉的作文,不必要加以指导,那就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要无意中给学生设置框框套套,使学生在框里打转,就是说“作文的指导要指在要害处,导在兴趣上”,要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

其次,作文批改不仅要让学生参与,学生还应该是这一环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要把学生推向批改的舞台,要变教师的批改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改。这种批改方式一般可以这样进行。作文结束后当堂批改,教师评两至三篇做示范,再采取学生自评或互评的方式。学生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辅导,了解学生作文及批改的具体情况,针对批改中出现的问题,给学生指导解决。这种批改的方法,学生完全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批改中得到了强化,学生从批改中能学习他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写作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这种批改方法,使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了出来。

最后,作文讲评要在学生自评或互评的基础上进行。既要讲评学生的作文,又要讲评学生批改的情况。可以指导学生先范读作文,并陈述自己批改的情况,再让其他同学谈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对批改的意见。学生各抒己见,发言后,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发言,对作文和批改情况进行归纳,尽量肯定学生作文及批改的长处,多用鼓励性的话语评论他们的作文和作文的批改,不要用过激的语言苛责学生,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对全班的作文情况及批改情况加以总结,教师在巡回辅导学生批改时,就应对全班的情况有一个总体了解,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让学生知道自己作文的优劣,了解自己的批改是否符合要求,从而采取相应补救措施。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作文讲评,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个性得到了张扬,也达到了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在训练过程中,还有一个老师评价的问题,老师要正确对待学生语言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发现学生训练中的闪光点和取得的进步,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从而调动学生作文训练的积极性。

作文教学是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这一手段去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捷的思维力和极强的创造力,作文教学就必须摆脱传统作文教学的影响,进行改革,改革是首要问题,就是要求作文的各个环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形成鲜明的个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强化主体意识,真正做到按语文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