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定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其次提出了英汉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英汉习语 文化差异 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然而习语又是语言文化的精华,它是语言在很长的时间里总结提炼出来的。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
翻译是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它与文化的关系更紧密。这里所谓“了解”并不是一个概括的了解,而是要真正了解这一门语言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就包含了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经济基础、政治结构,等等,因此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交流,更是一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语语言文化和汉语言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背景,就是由于历史和背景的不同而造成了习语之间的差异。要真正理解习语的意思,就必须了解它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四周环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渔业资源。航海捕鱼是英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英语中有很大一部分习语都与航海和捕鱼有关。如a fish out of water(感到如鱼离水)不自在的人;The water that bears the boat is the same that swallows it up.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离不开土,同时自古以来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习语有很大一部分习语都来自农谚,如拔苗助长、瓜熟蒂落等。
2.宗教信仰的差异
在英汉语言中有大量的与宗教有关的习语。古代中国是一个以信仰佛教为主的国家,佛教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对中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与之相反西方人信奉的是基督教,他们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由上帝安排的。与它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God be with you.”(上帝与你同在),也有“Go to hell.”(你滚下地狱去)之类的习语。
3.习俗差异
语言是生活的反应,每种语言的不同都造就了习俗方面的差异,习俗的不同是文化的最重要的差异之一,这种差异来自很多方面,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对待动物的态度。比如在中国,带狗字的习语通常都被认为是贬义,比如“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鸡飞狗跳”等,相反在西方国家,狗是人们最喜爱的宠物,它被看做是人类的忠实的朋友,因此带狗的习语都是表达褒义的,例如a gay dog(一个快乐的人),Every dog has his day.([谚]凡人皆有得意日。)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 is true in George’s case,for no one ever has a good word to say for him now.([译文]名声一坏就翻不了身,在乔治身上应验了,因为现在谁也不敢为他说好话。)
4.历史典故的差异
中国和西方各自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因此历史典故很丰富,如汉语中的“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这些习语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不能单单从字面理解它们的意思。许多英语习语源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的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
二、英汉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关于翻译的原则和标准,古今中外的翻译学家都有着自己的标准。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傅雷提出“重神似不重形似”、张培基先生提出以“忠实、通顺”作为翻译标准,这些翻译理论都相互补充,只是各自强调的内容不一样,但是,都肯定了译文要忠实、精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下面几种翻译方法是比较常见的。
1.直译法
东西方人们对感情、社会和自然界的事物的认知大都是一样的,因此,有一些习语,他们的直观意义不仅相同或相似,而且所蕴含的意义相同。这时如果用直译,则不仅保留了原文的字面意思、象形意义和内在意义,而且保留了原文的形式,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例如,汉语中的“瑞雪兆丰年”就直接译为A timely snow promises a good harvest;“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直译为be strict with oneself and lenient towards others;英语中的olive branch直译为“橄榄枝”;a tooth for a tooth 译为“以牙还牙”。
2.意译法
意译法指的是按照原文的意思翻译但是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格式。当因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无法直译的时候,此时,我们就用意译法。例如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家丑),pass the buck(推卸责任),打开天窗说亮话(frankly speaking),毛遂自荐(tovolunteer one’s service),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例如,to volunteerone’s service(毛遂自荐);A fish out of water.(很不自在);You can’t achieve the goal without a risk.(不入虎穴,焉得虎子);in a frantic rush(手忙脚乱);runthe source of supply(涸泽而渔);trust to chance andstroke of luck(守株待兔);keep one’s nose down to thegrindstone(埋头苦干);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覆水难收)。
3.增补法
指的是当原文中词语的理性意义在译文中出现词汇空缺,其联想意义近乎空白时,译者保留原文中词语的形象,而将其深层意义以补充的形式进行增补性翻译的方法。英语习语常以缩略形式出现,添加补充部分可以解释原文的比喻含义、文化特征或文化背景,以及原文的省略部分。例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公牛闯进瓷器店——肆意捣乱/一动就闯祸”;to shed crocodile tears“流鳄鱼眼泪——假慈悲”;Judas kiss“犹大之吻,背叛行为”;盲人瞎马“A blind man on a blind horse—rushing headlong to disaster”;preparation may quicken the process“磨刀不误砍柴工”。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
4.省略法
省略法是指在翻译中,原文中一些词语在译文当中可以省略,没有必要进行翻译。省略的目的让译文变得更加通畅、优美,更加符合文化的习惯。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省略法翻译。比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可以翻译成“Man’s fate is as uncertain as the weather”;“滚石不生苔,转业不聚财”可以翻译成“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三、结语
习语是民族文化的反应,也是民族语言的精华。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英汉习语的差异。因此,我们在翻译习语的时候,就一定要深入地了解习语之中的文化,只有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才能做到既完整地表达原文的意义,又让习语的韵味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娜.影响英语习语翻译语用等值的因素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3(1):84-85.
[2]尹欣欣.英汉习语翻译技巧[J].改革与开放,2010,25(24):167-169.
[3]黄锦蓉.英汉语言文化影响习语翻译现象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13):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