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教育概述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模式下提倡提高学生的实际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当前我国高校重点推进的教学改革的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的实质是要培养复合型创造型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如填鸭式教育等已经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创新教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和提出的。创新教育要求依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另外,还要培养其独立自主、勇于实践的创新人格特征。当前形势下,创新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各个教育机构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创新教育的推进,不仅要对教育的理念、教育目标进行修正,而且对实际教学模式、课程体系都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另外,教育评价模式,教育环境的改造和整个教育资源都要进行有益的整合。
2.创新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英语教学水平是反映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时代在发展,对于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从本质上来说,是对于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处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的“知识储藏器”和“书呆子”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具有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才能跟上高速发展的时代步伐。近10年来,我国高校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其宗旨和目标也与提倡创新教育相吻合。但是,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事情,任重而道远,我就创新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谈谈看法。
2.1拓展大学英语教育的工具功能,提倡工具功能与人文功能并重。
传统英语教育对英语作为一种交流与沟通的语言工具强调比较多,其语言功能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这些是英语学习的本质所在,也是英语的基本功用。但是,作为一种非本土语言,在习得过程中,作为语言工具的学习要花费大量枯燥而单调的时间,这些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以作为夯实基础的途径,而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能够基本具备英语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再片面强调语言工具能力的学习,势必会抹杀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忽视了语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功能。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而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自身修为的提高充满渴望,这就很有必要提倡挖掘英语的人文功能。英语的人文功能主要通过英语语言文化反映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信息,这种人文功能不同于语言功能的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记忆和练习,它需要感知和思索,这就是要提倡发扬创新精神,英语教育的最佳途径是教育者用知识和思想影响学习者,使其受到启发和熏陶,进而进行探索性求知和创造性学习。
2.2改革课堂教学,开展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主阵地”,在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进行变革和创新。要在课堂上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给学生营造轻松、自由,和谐、合作的课堂气氛和环境,拘谨和不安的环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另外,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是问题的解决者和探索者,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要多鼓励多指导。创新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过程教育,多引导和鼓励学生实践、探索,例如,听力口语课程中,可以多组织小组讨论,开展一些小游戏活动。
2.3重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李炳德先生在《教学论》多章节中反复强调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但这一双边活动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上,能力的提高是关键。传统模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通过书本知识和参与英语角等交流活动进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广大学生可以以多途径,利用多媒介进行英语的自主学习。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做好积极的引导和答疑,并督促学生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这些经典语录也是提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学习的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内省的过程,有了学习的习惯和探究知识的技能,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就变得很简单了。
2.4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一般采用知识的讲授为主,学生听讲然后完成练习,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项目设计式的方法,变革单向式的传授为双向交互式传递。在这一过程中,要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并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互动性好,能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炳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子彦.创新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3):121-122.
[3]袁芳.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探析[J].科技信息,2010,(31):19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