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53岁那年到苏州做官,任苏州刺史。因身体越来越差,白居易多次向朝廷请求退休。在苏州,因他勤于政事,过于劳累,不久就病倒了。后来,他曾请了百日长假去休养,他在《百日假满少傅官停自喜言怀》诗中写到:“长告今朝满十旬,从兹潇洒便终身。老嫌手重抛牙笏,病喜头轻换角巾。疏傅不朝悬组绶,尚平无累毕婚姻。人言世事何时了,我是人间事了人。”
百日假满,朝廷拟准白居易辞官退休时,他高兴极了。在《喜罢郡》一诗中说:
“五年两郡(指杭州和苏州)亦堪嗟,偷出游山走看花。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樽前免被催迎使,枕上休闻报坐衙。睡到午时欢到夜,回看官职是泥沙。”
但是,这次退休未退成,因为老皇帝驾崩,新皇帝(唐文宗)登基,文宗一反穆敬两朝的弊政,以裴度、韦处厚二人为宰相,裴、韦都是白居易的好朋友,白居易也被任为秘书监(秘书省的长官),这是个三品大官,却是个闲官,“专掌图书无过地,遍寻山水自由身”。
白居易57岁那年,在洛阳,再授太子宾客分司,是个比秘书监更闲的官,可以称为“中隐”。但他又认为,“虽非好官职,岁久亦妨贤”。
白居易真正退休是73岁那年,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初致仕后戏酬留守牛相公》诗曰:“南北东西无所羁,挂冠自在胜分司。”
白居易61岁那年秋天游龙门,在《醉酒狂歌》中说:“丈夫一生有二志,兼济独善难得并。不能救辽生民病,即须先濯尘土缨。”
诗中的“兼济独善”即他在《与元九书》中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主张。上面这四句诗是说,他要急流勇退,决不做贪恋禄位,既老且朽却仍不肯退休的废物。从他的《老戒》诗,可以看出他关于退休的“宣言”:“我有白头戒,闻于韩侍郎。(即韩愈)老多忧活计,病更恋班行。矍铄夸身健,周遮说话长。不知吾免否,两鬓已成霜。”
这里,把一些不肯退休老人的可厌处,说的很露骨,而白居易自己,是当退就退,决不会尸位素餐,赖在工作岗位上不走。
白居易虽已“独善”而退,但他到老不忘“兼济”之志,他在74岁时写的《欢喜偈》还说“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73岁退休后,他写了一首《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