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时尚界中的一个流行话题是中国设计和中国式定制。中国的本土设计师们,正在高级定制的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被誉为“红毯第一人”的劳伦斯·许,让明星穿着华丽礼服走向国际红毯时获得众人惊叹的目光。而郭培又将高级定制巧妙地融合在商业与自我表达中,她的玫瑰坊工作室服务于不同顾客的各式需求,但她的每一场个人发布会中的设计服装却又精准地遵循着自己的内心表达,也向人们倡导一种生活优雅文化的方式。张志峰将品牌NE·TIGER塑造成为中国唯一的奢侈品牌,张肇达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与诸多设计师合作,又将高级定制演绎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高级定制究竟有多么大的魔力?设计师刘洋对高级定制有这样一个形容:高定就像电影《蒂凡尼的早餐》,赫本坐在蒂凡尼的店外,透过橱窗看里面的世界。虽然近在咫尺,也似乎随手可及,但中间隔着的那一层薄薄的玻璃,却代表着长长的欲望。
高级定制的精髓来自于独有的设计、精确的立体裁剪和精细的手工艺。除此之外,还有细微体贴服务。在高级定制过程中,一件服装耗费了的精力完全超出了服装的概念,更多的是一件具有纪念价值的艺术品。
奢华、精湛的设计及昂贵的价格,为高级定制服装及创造者蒙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面纱。继张志峰、房莹、刘洋、马艳丽等设计师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吹来一阵“高定风波”后,一大批新锐设计师也义无反顾地踏入这一行列之中。王培沂、张京京、胡社光、董怀光等相继出现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上,而他们的设计也应带有高级定制的特殊标签,让人有种一探究竟的强烈欲望。
无疑,中国服装品牌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机,把高级定制当作一次完善品牌服务和提升品牌品质的机会,他们通过高级定制的经营理念与服务,以期望实现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2013年秋冬系列,七匹狼联合华谊在751D·PARK罐举办的一场盛况空前的名士高级定制·明星跨界设计发布会就是最好的例证。
对才华横溢的设计师而言,高级定制是每个学服装设计者的终极梦想。以“高级定制工作室”命名的时装机构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时尚聚集地相继涌现,这也对高级定制在中国掀起热潮带来了积极的信号。
但就在设计师都在为中国高级定制规划各自的发展蓝图时,却在业界出现了一片质疑声,“伪高定”、“抄袭”等现象频频出现。有人甚至认为,现在随便一个设计师搞个发布秀就叫高级定制,随便一个成衣品牌推出比日常系列贵一点的产品就说自己是高级定制。当前有很多设计师以高级定制为名开办工作室,而这些工作室可能更多意义上偏向于定制而非高级定制。
高级定制一定是小众化的,究竟怎样才能称得上是高级定制?中国市场显然缺少一个标准。据悉,法国对于高级定制有相当严格的标准——必须由高级时装设计师主持的工作室为顾客个别量身,并用手工定做的极具独创性的时装作品;设计师及其时装店必须经法国高级时装协会认定,其作品的高级定制称号才能受到法律保护。
但在中国,并没有类似的有界定和监管权力的协会出现,所以本土高级定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正是因为缺乏标准,高级定制的概念在中国某种程度上成了被用烂的“山寨货”。劳伦斯·许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曾说,中国人对高级定制起码的标准都还没界定清楚,多数时候,高级定制只是品牌商打出的一个推广噱头而已。
标准缺失、概念滥用、利润空间等制约着中国本土高级定制领域的发展。高级定制不是一种商业炒作手段,也不是一个可以赚快钱的产业,想做好这一行,需要设计师有信仰,并坚持与热爱。这是设计师需要为之长期投资的事业,更需要有一种摈弃繁华、浮躁的勇气。
高级定制的市场真正取决于你的服装是否高级,更取决于客人对设计师的赏识度有多少。设计师的水准决定了高级定制的程度,也决定了他能否在这一竞相追逐的高端领域里生存下去。高级定制也最能体现设计师的品位、修养以及内心诉求。而对本土时尚产业来说,推行高级定制则成为一种社会责任。
高级定制与其说是每一位设计师的梦想,不如说是一个需要漫长坚持的梦想过程。只有拥有了时尚的话语权,才能将高级定制真正打磨成为“时间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