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染让世界更美好

2013-12-29 00:00:00邵蔚
纺织服装周刊 2013年19期

上榜理由

无染纤维的生产意味着大幅节省用水与化学品,大量减少二氧化碳与COD的排放,实现丰富色彩与清洁生产的高度融合,引领现代纺织业进入“无染低染”时代。在资源缺乏、环境恶化的今天,无染纤维更值得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同关注。

纺织品的传统加工过程,特别是印染、整理等过程会造成环境污染。无染纤维是指使用原液着色技术生产的有色纤维,不仅织物颜色鲜艳、色泽均匀、经久耐用、不易褪色,对人体亲和友好,而且整个生产流程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更符合当今世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无染让世界更美丽。

作为2013/201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一种,无染纤维可以说是我国化纤行业向着绿色、环保前进的具体表现。这样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特质的纤维产品,其制备情况、应用情况、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是业内关注的话题之一。

瞄准市场无染纤维应运而生

无染纤维从发展至今,已经从无染涤纶拓展到了锦纶、粘胶、维纶领域。对于具体的研发和生产企业来说,与无染纤维之间的故事也是从多年前就已经展开。

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的“三友彩纤”,现在已经成为无染纤维领域内一个叫得响亮的品牌。对于唐山三友来说,当初研发“三友彩纤”,也不是一时冲动。唐山三友研发部部长幺志高告诉记者,研发是从2003年开始的。

“当时,无染粘胶短纤维以其色泽艳丽、耐水洗、耐汗渍、不褪色掉色,后续加工节省染色工序,加工流程短、卫生环保等优点,在国内外非织造卫材行业市场具备良好前景。而当时国内无纺布生产企业所用的无染粘胶纤维原料大多依赖进口,因为生产该产品必须具备完整、先进的纺前注入系统,国内企业因设备因素的影响,无染粘胶短纤维生产基本属于空白。唐山三友当时拥有先进的纺前注入系统,这也决定了唐山三友完全有能力生产无染粘胶短纤维。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公司雄厚的技术实力促成了无染纤维研发在这里展开。”对于幺志高来说,2003年的那段日子今天说起来仍是历历在目。

再看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盛虹”牌无染纤维的研发始于2008年12月。当问及当初是怎样想到要研发无染纤维的时候,盛虹集团总工程师梅锋这样告诉记者:“色纺纱产品具有时尚性、环保性和科技性,国际市场色纺纱制品已十分流行,国内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色纺纱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通过考察市场,我们认为,随着人们服装品位的提升,以及对自然色的追求,色纺纱在纺织面料中的应用比例将会逐步提高,所以研发就这样开始了。”

无染设备克服困难向前走

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由于自身起点不一样、研发思路不一样,所以在研发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所碰到的实际问题与困难,也有着自身差别。

裕鑫集团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斯方可告诉记者,裕鑫集团的“裕鑫锦纶”这种无染纤维,虽然是从2010年才开始做,可以说是起步较晚,但是在实际的研发过程中进展还是很快的。

“原来纤维想要出彩,都要经过印染环节,我们通过直接添加色母粒,并且直接进行融熔的方法来实现纤维的无染,减少了印染环节。一开始只有黑色一种颜色,现在已经有红、绿等多种颜色。”斯方可介绍。

而对于身处公司总工程师地位的梅锋来说,对于盛虹在研发无染纤维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显得更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无染纤维在前期研发过程中色纱容易出现条干不匀,批次间有色差、强度差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盛虹的无染纤维研发人员在制备流程中添加了辅助设备,让色母粒分散更为均匀,除此之外,还在生产中使用环吹风工艺代替侧吹风工艺,从而有效保证纤维条干均匀,无色差,使得强度得以提高。

幺志高也表示,唐山三友在研发“三友彩纤”的过程中,也碰到了浆料粒径影响纤维成型、色牢度差、色彩饱和度不够等棘手问题。不过在困难面前,越挫越勇的三友人的勇气,还是使得研发不断在向前推进。

“我们增加了研磨设备,促使浆料粒径变小并分布均匀,使其以较小的粒径分布在纤维中,并不影响纤维成型。而且增加了均化器,提高浆料与粘胶结合均匀度,避免成型后颜色脱落。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实验,调整了浆料的加入比例,以此来强化纤维色彩饱和度。可以说是对症下药地解决了我们所碰到的诸多难题。”幺志高介绍道。

绿色环保无染纤维与时俱进

作为2013/201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十大流行纤维品种之一,无染纤维的优越性能自不必说。评审委员会也给出了无染纤维极高的评价,认为其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避免了环境污染,降低了染色成本,节省了巨额的治污费用。染色均匀,避免了常规染色容易产生的色差、色斑、色花等染色缺陷。在品种方面,丰富多样,实现了功能化、差别化与高色牢度、高鲜艳度。

到底无染纤维怎么好,其实研发和生产企业最有发言权。

“原来我们裕鑫染1吨纱需要用掉100吨水,现在生产无染纤维,可以说做到了节水、节电,人力、物力成本都降下来了。在经济效益方面,由于色牢度好,价格高,所以这其中的盈利不言而喻了。”斯方可表示。

梅锋告诉记者,在生产过程中,盛虹大胆使用巴马格新型大容量纺丝设备技术,节能达到30%,产品可与涤纶交织或交并形成花色效果。仅本项产品,盛虹的产能就为1万吨,产品利润率可以达到30%,而且10%的产品会销往国外市场。

“无染纤维以其优越的性能,也给唐山三友带来了喜人的市场回报。2012年,共生产无染粘胶短纤维10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1.78亿,毛利为2368万元。”幺志高也介绍道,三友彩纤解决了因染整造成的水污染等问题,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纤维。

首先,它低碳环保。将纤维素纤维与环保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去除了染整工序,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了染整污水的排放,非常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政策。开发粘胶彩色纤维的同时,开发了彩色竹浆纤维,推动了竹材种植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产业亮点。

其次,它安全健康。所采用的染料为环保型染料,染料中不含有偶氮类官能团,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加入甲醛类助染剂,经检测,它不含甲醛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再次,它色牢度好。耐光、耐热、耐水洗,经检测,耐水洗牢度达到4~5级,称之为永久彩色纤维也不为过。

另外,它可生物降解。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其在一定条件下可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将其埋入土中,经6~10个月可降解,降解的物质可用作农作物的肥料;如果采用细菌技术,也可使纤维素成分分解。

差距仍在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如今,无染涤纶、锦纶、粘胶纤维可以被做成床品、窗帘、桌布、沙发布、地毯、墙布等家用纺织品;可以被用做编织、箱包、鞋、帽、手袋、旅游用品、医疗用品以及妇婴用品等产业用纺织品;可以被用作里布、内衣、中高档针织服装、职业装以及武警士兵服装面料。

多选择性的应用空间,也给无染纤维的研发和生产厂家提供了广阔的下游应用空间。

幺志高告诉记者,现在唐山三友同山东滨州金源纺织、南通纺织控股集团、江苏大生、山东豪盛等都具有无染纤维业务上的合作关系。“这些下游客户对于我们的三友彩纤还是比较认可的。”

对于盛虹来说,现在在无染纤维方面,进行合作的下游企业有志达、李尔、武汉博奇等,而且情况也比较好。“对于我们裕鑫集团情况也差不多,现在下游产业的应用情况比较良好,我们同美邦无缝内衣的联手协作也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我们的新产品在研发出来之后,都会首先提供给他们进行试用,他们则会给我们提供一份新产品使用报告,在报告中详细地写明新产品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方向,这是一种良性互动,也有利于彼此之间形成利益上的共赢。”斯方可介绍道。

应用虽然情况良好,但是在技术层面,现如今国内的无染纤维确实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也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幺志高表示,现在无染纤维确实应该进一步增加色系种类,继续推进密集的无染纤维配色试验,为市场提供更多颜色的无染纤维。梅锋也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盛虹也是一样,在他看来,现如今无染纤维颜色的品种较为单一,目前黑丝较多,其他品种较少,这种情况需要今后行业和企业一起来提升色母粒的制备技术。

“国内外无染纤维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比如色牢度(包括服饰纤维的摩擦牢度、汽车内饰的日晒牢度),纤维生产和后期织布中毛丝的产生,断裂强度等还是国外更好,这是国内无染纤维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努力的动力所在。”梅锋表示。

链 接

我国无染纤维生产量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进入“十二五”,无染纤维产业承担着化纤行业从源头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实现环境友好 、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任。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无染纤维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推广中。

2012年6月,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携同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和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联合江苏霞客环保色纺股份有限公司、恒田企业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无染纺织创新联盟”,纤维原液着色作为重点技术被推广。应当看到,随着纤维上下游产业链的相互合作,终端市场势必会掀起无染纤维的流行浪潮。无染纤维呈现的环保时尚理念,也会被普通消费者熟识与喜爱。

行业资讯

日本东丽:植物纤维研究再获进展

日前,日本东丽公司成功实现了植物含量10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化。虽然还处于实验室水平,但是植物含量100%的PET纤维化,在国际上都尚属首次。此次的试制,采用了美国Gevo公司合成的植物含量100%的对二甲苯原料,并使用东丽技术令由二甲苯衍生出的对苯二甲酸和由市售生物乙醇生成的乙二醇聚合,可获得植物含量100%的PET。据东丽公司介绍,Gevo利用以基因技术改良的微生物,确立了用植物原料异丁醇合成对二甲苯的工艺。

早在去年4月,东丽公司就扩大了在中国推进利用植物纤维进行沙漠绿化实证试验的规模。据了解,植物纤维的试验,将从植物中提取的聚乳酸纤维加工成直径10厘米的管状结构,在地面上以1~1.5米间隔排列成格子状,以此防止沙子移动,据说植物种子也能更加容易扎根。管状物可以分解为微生物,5~10年后可以回归土壤。与使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吸水体等方法相比,环境负荷更小,成本也更为低廉。东丽公司计划在2015年之前对植物纤维的所有试验情况进行成果汇总。(邵蔚)

连云港:打造国家级纤维示范基地

江苏省连云港市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建设成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主要产品涵盖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以及碳纤维自行车、碳芯电缆、风力发电叶片等后道制品,形成了以奥神新材、神特新材、中复神鹰和杜钟氨纶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去年11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就正式认定江苏奥神集团为“国家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研发制造示范基地”,并正式授牌,使得行业内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连云港这片土地上。现如今,奥神新材、神特新材、中复神鹰和杜钟氨纶的发展,更是让人看到了连云港市在这方面的发展实力与潜力。

据了解,未来,连云港市将进一步突出发挥主要高性能纤维产品特色,通过政府和行业的推动以及市场化的动作,以应用带动集群发展,强化技术研发和配套服务,打造国家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研发制造示范基地。(邵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