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的春天比别的地方要来得晚,因为青海湖流域深居内陆,海拔较高,气温偏低,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但即使这样,每年的3月到5月,当春回大地,冰雪消融,平原上的玉兰、报春花争先怒放的时候,青海湖流域看似枯黄、平淡的河谷灌丛、高寒草甸、沼泽以及生长在流石坡地上的点地梅、晶晶花、连翘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呈环带状分布于青海湖流域,能够代表温性草原特征的西北针茅、沙嵩和芨芨草,那些生长在高寒草甸上的紫花针茅、冷嵩、凤毛菊、冰草、铁线莲也都在春寒料峭、清冷逼人的空气中渐渐吐出了新蕊。
还有和别的地方不同的是,青海湖的春天是多雪的。天色透亮,刚刚才伸出黄绿色嫩芽的草叶在一场大雪后,会被积聚的白雪层层遮盖,可等到正午时刻,火红的太阳下,雪会慢慢融化,草地一片鲜绿,而那些植株矮小的野花也会露出柔美的身姿。有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冰雪消融后的草地、坡塬深褐色的地皮上,连一片枝叶都来不及长大的枝干上,竟会开出一朵蓝色、紫色或黄色的小花,或者露出一只、两只冬虫夏草黑色的小脑袋,一团一团簇拥在一起,匍匐在地上。第二天清晨,一片灰色的云沉甸甸地挂在天上,大朵大朵的雪花又落在小草、野花和湿润的沼泽里。然而,不用担心,春天的雪是有温度的,它像温暖的潮水,漫过大地,使青草柔软的身子,龙胆花、绿绒蒿甜蜜的娇容,在阳光下复又重现,不经意间将细雪轻轻地抖落。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晶莹的白雪中,这些被草原人称作格桑的花朵,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青海湖沿岸,用它微弱而坚强、娇艳而不奢华的身躯把大地染成了璀璨的颜色。此后,又一批繁衍生命的植物的种子在慢慢回升的温度中继续耐心等待,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植物如此,生活在这里的人也像花儿一样,依存这里的自然环境,因为,人是无法摆脱先天的地域性和大自然气象属性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青海湖流域生物的多样性,而这种生物多样性反过来,又决定了当地居民的饮食文化、精神信仰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样性。由于青海湖流域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交汇之地的特殊性,更由于周围环山、湖泊面积广大、冬季严寒、夏季短暂、高海拔缺氧的自然条件,当地民族与自然的相互调和自然天成,也造就了他们纯朴豪迈的性格特征和崇尚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这片广袤的湿地渐渐成了顽强生命蓬勃发展的乐园。
春天,是一年中的希望,生活在青海湖流域的人们在期待中渴盼草木逢春,鲜花盛开。
而草原的春天,是醉人的。自古以来,草原就是青海湖人的生息之地,草原所构成的青海湖景观,以及草原与当地民族民俗风情的结合,也赋予了青海湖丰富厚重的人文色彩,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由于地势高,青海湖流域从湖心到高山地区依次垂直分布着温性草原、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寒流石坡植被,这不仅使湖区草原面积广大、植物类型繁多、景色秀美,极具高原特性。同时,又相当于青藏高原生物变化的一个缩影,特别是那些生长在高山之巅的冰缘带植物,西藏雪莲、龙胆、红景天,更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诠释着大地生命的智慧,改造着极度脆弱的生态环境,并为其他生物种类的生长提供相对适宜的生态小环境。
青海湖流域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方非常有限,仅限于海拔2800米至3300米之间的一些区域,而且品种单一,主要以青稞和油菜为主。因此,到了5月,一场大雨过后,你就能在青海湖畔浅浅的山麓或者是相对温暖的地方,看见新长出来的绿芽,它的模样与大田里的春小麦很相像,但是颜色偏重,深墨绿色。仔细看时,会察觉青稞的麦芒比麦子的要长,要略显粗糙些,边沿有纤细的小刺,如果肉眼看不出来,可以用手摸,因为青稞和麦子的手感是不同的。
在我的记忆里,青海人是极看重青稞的。在日子艰难的时候,它填饱过一家人的肚子,维持过一家人的生命。特别是在草原上,青稞更是草原人心目中的一道生命线,是青藏高原上珍贵的农作物。在反映高原东北部古代藏族宗教生活的文献中,青稞被看作是一种神灵、一只高高飞翔的雄鹰,有自己的世袭、等级;它又像是我们的母亲,养育着子子孙孙。日常生活中,牧人们会把它磨成粉,和着酥油和白糖做成糌粑,做成草原上最精美的食品果腹,并款待草原上尊贵的客人,仿佛牧人们饮酒时的酒曲、欢庆时的舞蹈,混合着植物的芳香、牛奶的精华。草原上,没有人会忽略青稞的存在。一粒青稞,会让人产生感恩的心情,一袋沉甸甸的装满炒青稞粉的炒面袋,会让一个牧人保持最良好的状态。草原上的人们不会因为它的朴实就怠慢它,也不会因为它的粗糙遗弃它。
大地回暖,春草萌动,白雪皑皑的山峰渐渐露出了山色。青海湖流域的无数条河流,在冰雪的覆盖下,长长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活动着有些僵硬的身子,开始缓缓流动。
生活在青海湖流域的人,从来都不敢忽略青海湖身边那些看似不那么宽大,不那么肥硕的每一条小河。如果没有它们的存在,青海湖也许早已变成了一泓死水,或者是一片干涸的盐池。在草原上,牧人的帐房要扎在离河不远的地方,因为面对静静流淌的河水,他们的心才会安定下来,他们的日子才会慢慢地过下去。环绕在青海湖周围,与青海湖直接有关的河流有很多条,径直入湖的,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48条,其中较大的是布哈河、泉吉河、伊克乌兰河、哈尔盖河、黑马河。还有一些虽然不直接入湖,但并不影响它们与青海湖之间亲密的关系,其中的甘子河、倒淌河、峻河、吉尔孟河、希格尔曲在地质上都属于青海湖水系,均源于四周的山地,呈向心幅合状归拢,以青海湖为自己最后的归宿。即使冬季严寒时节,河面上结满了冰块,依旧会有一股股清澈的水努力地向前涌动,奔向它们的家。
环青海湖周围群山连绵,这既构成了青海湖流域壮美的景观,同时,由于身处湿地,得到了水汽的滋养,保住了水份。反过来,又使青海湖流域雨水丰沛,溪流纵横,成为青海湖水源的主力,庇护着这片广阔的水域。作为东部屏障、青海东部农业区和西部牧业区分水岭的日月山,不仅在涵养西北地区内陆气候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也曾经承载过中原文化与西部草原文化相互促进交流的重大使命。靠近青海湖南岸,离青海湖最近的昆仑山支脉南山,是青海南部牧区的门户。春天到来的时候,牧草肥沃,草长莺飞,是人们俯瞰青海湖的最佳位置。而环绕在青海湖北岸的大通山,则是中国境内重要的山脉祁连山最具魅力的一条支脉。它在挡住来自西北利亚寒流和河西走廊风沙,挽留蒸腾于青海湖湖面庞大水汽的同时,也使自己伟岸的身躯披上了繁茂的绿装,万里沃野。令人惊奇的是青海湖西部的象皮山,海拔虽然已经接近5000米,却依旧布满了形似莲花般的高山草甸,湿润异常。站在山上举目远望,象皮山以东是烟波浩渺的青海湖,以西是青海著名的柴达木盆地。这里有迥然不同的地理和文化环境,是事关中国西部的重要地理坐标。
当然,这一切都与青海湖这片湖水带来的增温效应息息相关。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盼望着湖水消融的时刻。而青海湖春天的开湖胜景又正如万物复苏一样,不仅强烈地表现出大自然对春天的渴望之情,又充满着新生的喜悦。
这应该是这个高原湖泊特有的方式,因为它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所以,人们只能勉强地把这一恢弘的自然奇观称做“开湖”。
开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的4月上旬,要再说具体点,那就要看风的性情了。在我们的生活中,除水、阳光和空气外,又有谁能离得开风的纠结呢,特别是对高原长大的人来说,风是一种期待,一个消息,就是一道金色的音符,在春天显得格外吉祥。
除雪之外,青海湖的春天,也是高原多风的季节。每当春天的风扑面而来,人们火焰般的情怀便会在梦中燃烧。有那么一天,大风从一大早就开始吹,一直吹到傍晚,尘沙弥漫中,湖面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可是,第二天早晨,人们会惊讶地发现,昨天还是千里冰封的湖面,忽然就成了一湖幽蓝透绿的水,连一点点冰渣也不剩下,这种静悄悄的开湖方式,叫“文开”。
还有一种解冻的方式叫“武开”。武开的前奏也是先刮大风,排山倒海似的大风使封冻的冰层忽然间温度升高,迅速向4摄氏度靠近。因为水在4摄氏度的时候体积最小,所以湖面的冰盖在温度达到这个度数时,便会在突然间炸裂,随即分离、漂移。这时,冰层炸裂,湖水咆哮,巨大的冰块被推向湖岸形成冰山。随即,冰山与冰山之间又相互撞击、积压,发出巨响,腾空而起,坠入湖水。此情此景,像战场上兵戈铁马的嘶声,又似闪电从云层尖利地划过。再加上数千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毫无遮拦的风的吼叫,真是让人触目惊心。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又有谁能知道大自然还有这样的神力。武开,快速猛烈,声势浩荡,但是很不容易碰到。可不管你有没有这样的运气,从青海湖融化的那一天起,青海湖流域那些暗藏着的生命的迹象,就会像春潮般涌动,像黎明时的太阳一样,蓬勃向上。
春天的晴空下,刚刚化开的湖水无比湛蓝,微波涟漪。远处的山峦清晰可见,连绵不绝。举目远望,环绕在湖水边的碧草鲜嫩欲滴,成片成片的马莲沉浸在透明的空气里。
这时候,你是否会忘记自己存在于万物中的感觉,是否会觉得人类在自然界中反而成了多余的角色。
要知道,青海湖的春天真的到了,它不是平原上春水细雨中抽丝的青柳,也不是江南少女般嫣红的桃花。青海湖的春天,每一年都和往年有所不同,总是充满新意,让人难以忘怀。而且,也只有在青海湖的春天,你才会见到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野生植物,如何在雪中复苏;你才会看到荒芜的大地是怎样在冰雪飘零的风中又一次敞开胸怀,让生命自由翱翔;你才会从中感受到高原人古朴而清醒的生态意识。你才会真的明白,人们为什么不可能在这里轻易地摘取一朵小花,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捉起一条在河水中浮动的小鱼。
4月至5月,美丽高贵的天鹅心满意足,离开了青海湖流域,但是,在我国南方和东南亚越冬的斑头雁、棕头鸥、赤麻鸭、鱼鸥、鸬鹚等数万只候鸟又日夜兼程,不辞辛苦地向青海湖流域飞来,重温故土、繁衍育幼,寻觅自己的生息之地。虽然,我们无法走进它们的内心,不知道它们的所思所想。但是,我们能看见,每一只展开双翅的鸟儿,满怀爱意追逐配偶、欢悦腾飞的情景。能发现即便是舞蹈、唱歌,它们的心思也全然不在自己身上,而只为着亲爱的伴侣。到了4月、5月,雌鸟开始孵卵。这时候,鸟儿们已经不像初来乍到时那般兴奋、好斗,也不像恋爱时那般冲动多情,雌鸟在窝中安心孵蛋,雄鸟在一旁站岗放哨,或飞来飞去地为雌鸟衔食喂饭,耐心等待小鸟出世。
经过20多个昼夜的孵化之后,幼鸟相继出窝。在一片茫茫白雪中,长着金黄色羽毛,橙色嘴巴的小斑头雁破壳而出,像天使一样纯真可爱,为春意萌动的青海湖带来无限生机。
元代蒙古族诗人马祖常在《黄河书事》中写道,“阴山铁骑角弓长,闲日原头射白狼。青海无波春雁下,草生碛里见牛羊”。这就是青海湖的春天,在春雪中看大地返绿,在劲风中听湖水绽开,在青青的微波中迎来千万只飞翔的鸟儿,在春雪抖动的刹那间看幼小的雏鸟,睁开美丽的眼睛仰望苍天。不过,在这样的地方,如果你是一棵小草,或者是一只小鸟,可能你会比人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