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自主获取知识。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才能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认为,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要实现教学目标,如果脱离学生实际,就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因此教师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之前,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认识水平。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通读教材,领会教材前后知识的联系、教材对应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等,即要求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某一章节教材。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知识点分解在相关课堂中,逐步掌握知识点的全貌,不能急于求成,企图一步到位,否则将欲速而不达,伤害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使其在学习物理中产生畏惧心理。
为了说明上述观点,我们举两个例子。比如“加速度”这一概念在“直线运动”这一章中首次出现,那么在首次接触这一概念时,教学目标是否可以为“掌握加速度的概念”呢?从学生认识规律来看,对新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刚接触一个新知识时就掌握。教材中仅仅从运动学的角度提出一个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概念本身深刻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要使学生真正体会这层含义,必须在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机械振动之后,并且认识到加速度不仅是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而且是速度方向变化的体现后。所以,初次接触加速度概念时,教学目标如果用“掌握”要求,显然偏高,就大纲与教材而言,指学生学完了力学知识以后,对加速度的概念应该掌握。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应该是“初步学习加速度的概念”。
又如某教师在讲授高一力学部分中“质点”这一概念时,教案中教学目标是“掌握质点的概念”,为达到这一目标,学生既要理解它是科学的抽象概念,又要在实际中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看做是质点,于是便举了一大堆实例:“火车在行驶中可以作为质点”、“汽车轮胎不能作为质点”……教师的意图是通过这一节课就让学生彻底“掌握”这个概念,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质点概念的建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果学生反而未搞清楚究竟质点是什么,显然欲速而不达。
2.要选取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上具有相当难度,因此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即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选取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先直观再抽象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接受。在由“直观到抽象”方法的应用中,直观教学的应用是突破口。在直观教学中,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最直观的方法。教师通过具体实物和现象的演示,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使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质的飞跃。许多定理、定律都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尤其是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用理论直接推导,如牛顿第二定律、玻意耳定律等。设想如果直接把定律内容介绍给学生,学生只能勉强接受,难以理解,但采用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方法,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如果可以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规律,也用实验演示的话,则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其物理意义,如波的叠加原理,如果不用实验演示,学生就很难想象和相信“两列波相遇时,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且相遇后会互不干扰继续传播”。同样,在光路可逆原理的教学中,用实验说明比在黑板上画图讲解更易理解和记忆;老师背对学生从一面镜子中看着某同学的眼睛,问这位同学能否从镜子中看到老师的眼睛?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光路可逆的现象,从而学生很快就掌握光路可逆原理。
实验固然是最直观的教学方法,但有些概念的理解却很难借助实验说明。如“电场强度只与场源电荷有关,而与检验电荷无关”这一知识点,这时运用形象的比喻,同样可以达到直观的效果:把电场的分布比喻成影剧院里视听效果的分布,检验电荷就是听众,某个座位效果的好坏是否与有无人听有关系呢?这一问题使学生顿时明白了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又如电势差的概念比较抽象,老师从理论上推导出它的定义之后,学生还是茫然,但把它比喻成重力场中的高度差,就好理解了。像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直观教学的例子还很多,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直观教学的手段也在迅速发展,如电脑辅助教学、多媒体的应用,都将对进行直观教学、实现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3.教学程序的设置要突出学生活动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应用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切身体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在主动的实验、探究和知识应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学生自己可以主动获得的,我们绝对不包办,即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
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既可以教师自己精心组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该规律,又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实验,通过分析总结出该规律。笔者认为选择第二种方法比较好,即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运用手里的器材设计实验,然后逐层设问,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条件间存在的普遍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无论采用什么办法,只要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的结论。这样实践,学生不但对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还发现了许多新问题。学生自主探索性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给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学方法,是带领学生走进物理王国的最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