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笔,形在神,趣在其中

2013-12-29 00:00:00杨永娃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3年8期

汉字是形式优美的艺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指导学生写出优美的汉字是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学生通过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坚强的意志。但是学生都十分厌烦写字,即使老师进行了反复的指导,仍然有部分学生写不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字。为什么有的学生书写时能做到横平竖直、方方正正,而有的学生却把横竖撇捺写得东倒西歪、大小不一呢?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固然存在,但老师的指导方法有没有问题?我反复地问自己,后来在《怀素写字》的教学中找到了答案。

一、意在笔先

《怀素写字》是苏教版语文一年级的课文,主要写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励志练字的故事。“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学生的生字练习很多,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写不出好字,关键在于学生没有仔细观察文字结构。因此,在教给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及正确的坐姿之后,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之上,让学生用心感受文字,发现文字结构的内涵。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这虽然是毛笔字的写法,但其中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硬笔书法。“意在笔前”是学生写出形态优美的汉字的前提。

如在让学生练习写“撇”的时候,我先展示几张临摹贴,让学生观察“撇”的形态,使他们理解“撇”的末端一定要尖才有美感。在行笔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放松,握笔的力度逐渐减小且缓慢行进。汉字的基本笔画不多,在教学时,如果从运笔入手,写字教学就事半功倍了。对学生的字,教师不宜要求过高,他们能写端正就不错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每一笔的运笔方法。

二、形在神韵

写字是一项能受益终身的技能。曾国藩先生曾经对其儿子说:“唯读书与写字可以变化气质。”要想写好字,必须培养美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学生对美感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将书法作品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文字结构的美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这就是形在神韵,它主要通过观察来感受文字的神韵,其中包括:起笔和收笔的技巧、笔画的长短粗细变化、笔画的倾斜与笔直。

众所周知,汉字结构以合体字和独体字为主。“一、八、十”等无法再拆分的字是独体字。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到一起组成的,分上下、左右、品字形等结构。在书写之前,我们首先要看文字的结构形式,从文字的整体入手,观察其书写美感,不求神似但求工整美观。小学生的空间视觉较差,在写字的时候经常不知道如何在田字格内下笔,写出来的字东倒西歪的。所以,在写字前,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笔画与田字格之间的空间结构,确定在什么位置下笔。

怀素练字就特别注重观察、临摹其他书法大家的作品,以感受其文字的神韵。有一次,他为了看前人的真迹,增长见识,去洛阳远游,得到书法大家颜真卿等人所传授的笔法。有一天晚上,他仰望苍穹,看云影飘动,若有所悟,遂得草书真章,后人都称其书法如龙飞凤舞。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把一些名家书法作品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观其形,悟其神,然后给学生讲解每个笔画的起笔和行笔方法、书写的要领与文字结构之间的关系。

如在教学“花”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的整体结构,再确定上下长左右短的文字在田字格内的大体位置,让学生先通过临摹描红来体会笔画的变化。在教左右结构的字时,学生们的脑中往往缺乏字的形象感,这就造成左右结构的字写出来像两个字。让学生观察字体结构之后再写,能有效避免这样的问题的出现。

三、趣在其中

当然,写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万丈高楼平地起,写字也一样,对学生来讲,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反而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常规的写字教学机械重复,如一味地向学生讲解字的间架结构、笔画,他们会觉得枯燥无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是动画字帖。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生字的书写时,把生字的书写过程做成动画课件,通过电脑展示在大屏幕上。这种动画字帖形象直观,能帮助学生观察和注意文字的虚实变化,而且它的关键笔画会变色,趣味性强,能增强学生写字的热情。

如教学“令”字,做课件时,教师可以在演示这个字的书写过程中,把最后一笔“、”单独做成红色,并且在这个字的周围绕两圈,最后落在位置上,还不停地闪动。这样写字,趣味盎然,形象直观,令学生印象深刻,以后书写时也不容易写错。

字要写得漂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素写字》恰恰就说明:写字要从观察文字的结构,记住字的笔画顺序入手,一笔一画照着写。我们应该让学生从观察文字结构入手,寻找文字结构的特点,树立信心,勤奋练习,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只有长时间地练习积累,才能写出有美感的字。我们要学习王羲之临池学书的精神,把写字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