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探索省时高效的识字教学策略,使识字教学更精彩。
一、巧妙引导,树立识字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怎样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做的:在开学的头几天,每天选几篇童话故事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冲动。在多次启发下,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慢慢地被激发起来了。我们还请其他课程的老师协助,帮助学生了解识字与数学、体育等课程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识字的重要性。
二、多法并用,倡导趣味识字
低年级的识字量占小学6年的识字总量的60%,平均每学期学生要认识400个左右的汉字。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将使学生不堪重负。如何化难为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呢?多种识字方法并用,才能使识字教学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灵活,提高识字效率。
1.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就是依照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理据进行汉字教学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识字方法,容易被儿童接受。
(1)象形字的教学。象形字大多与实物非常相似。教学时,我们要利用这类字的特点,把汉字与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直观地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教学“舟、石、泉、川、燕”等象形字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看到这些汉字的演变过程,从而记住字形。
(2)会意字的教学。实物演示法、图示法是教学会意字的主要方法。如在教学“灶”和“歪”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砌灶要用土,砌成后烧火做饭就是“灶”;画挂在墙上不正就是“歪”。直观的演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形声字的教学。形声字的形旁多表义,声旁多表音,掌握这种规律,可以识记一连串的汉字。如在“转转盘识字”中,我们可以先出示与“青”有关的一组生字,让学生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辨析组词,进一步区别字形,理解字义。我们还可以使用顺口溜,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如:“有水清见底,虫来是蜻蜓;竖心感情深,日出天就晴;出言就说请,加目是眼睛。”
2.读儿歌识字
在识字教学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他们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如“碧”:王姑娘、白姑娘,坐在石头上。“馋”:看到美食(饣),不免流口水(゛ )。学生反复诵读儿歌,对字形产生直观印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
3.用工具书识字
利用《新华字典》学习汉字是非常好的识字方法。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经常让学生翻翻字典,找一找带“艹”的字表示的是什么植物,看看带“扌”的字是不是都与手的动作有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不仅对查字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而且还认识了许多课本中没有出现的汉字,增加了识字量,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猜字谜识字
字谜跟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相关,猜字谜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增加识字的兴趣。教师可以出一些字谜给学生猜,如:“春”:三人看日出;“朋”:六十天。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编字谜。字谜可以根据汉字的意义编,也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编。
5.写字促识字
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方块字,每个字的笔画、笔顺、框架结构都有严格的规定。字的笔画、笔顺、框架,都是根据汉字的字义构形的,因此学生写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认识汉字的过程。如“高”字,在田字格中呈梯形状,这是由字形决定的,而字形又是由构字的特点决定的。“高”是个象形字,表示高台,一层搭一层,所以底座较宽。“上”和“下”都是指示字,以横线为准,在横线上面的符号表示在上,在横线下面的符号表示在下,字形是根据字义决定的。
三、拓宽渠道,鼓励主动识字
我们不能把识字教学局限于有限的几节语文课中,要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开放的识字之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识字活动。
1.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
阅读是识字的目的之一,也是识字兴趣产生的沃土,巩固识字成果的基地。识字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一样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既复习了已学过的字,也了解到了课文中没见过的用法,是对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学生在阅读时与这些字见面的次数多了,自然就熟识了。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跟文字打交道。校园的墙报、师生的姓名、广告牌、建筑物的名称、商品的标签等,都能成为学生识字的重要材料,使学生跨入更大的识字乐园。我们还可以开展“识字大王”、“识字小明星”等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