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新鲜

2013-12-29 00:00:00陈莉娟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3年8期

预习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预习的内容僵硬、形式死板,已经到了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地步。有很多自诩为对学生“训练有素”的老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直接在黑板上写上“预习××课”,学生就按照固有的套路去预习。这样机械式的预习要求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生多是应付了事,不能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因此,在已有的有效预习方式基础上,教师有必要寻求一点“新鲜”。

一、 扶一扶,多一点指导

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预习方面的指导必须要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由易到难,逐步进深。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预习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不同类型的课文,预习的方式方法也不相同。所以在起始阶段,预习要有明确的要求和清晰的步骤。当然也可以安排在课内进行。

例如,在引领学生预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时,我分为了这样的四步:

①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连贯,不破词破句。

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画出来。

③查:运用刚学习的“音序查字法”,给生字扩词,初步理解字义。

④议: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有组长主持共同讨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再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李广射虎》一课时,在预习指导课上我布置了如下预习题:

①李广是谁?

②李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射虎的?

③结果如何?

④他和“武松打虎”“李逵杀虎”有什么不同?

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符合预习阶段学生的认识基础。在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的同时,老师一边巡视一边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从文中、从资料中、从同伴中寻找答案。

二、 做一做,多一点互动

很多家长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但是他们反应检查孩子的预习作业时无从下手。甚至有的家长要求老师布置一些让他们可以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作业,比如词语抄几遍、练习做几题,别布置预习作业了。家长的需求我们可以理解,这其实也是对我们布置预习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的做法是,适时适当地布置“互动式”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在互动中发挥预习的功效。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一课时,我在预习作业中添加了一些针对性的内容:

①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②听妈妈讲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

③查找关于“孟郊”的资料。

再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时,我布置了如下预习作业:

①和家长一起在地图上找一找,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什么位置?

②和家长一起上网查一查,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开始就在岛屿上留下了开垦的足迹?

③从课文中找一找,南沙群岛有哪些特色?

④和家长一起回忆一下,你们还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

三、秀一秀,多一些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处在非常感性的阶段,枯燥单调的预习方式只会让他们应付了事;反之,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点的预习作业会使得他们从“要我预习”转变为“我要预习”,从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所以,预习形式的多样化和趣味化是我们设计预习作业必须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我让学生根据预习所获,分组来演一演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让同学们观察表演者的动作、语气、神态,比一比哪一组表演得最好。预习到位的学生自然表演得到位、流畅,得到大家的认可,预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更高了;预习不到位的学生就难以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表演,这也会督促他以后做好课前的预习。

检查预习的方式单一,是预习落不到实地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教师在检查预习效果时,也仅仅限于在课堂上的读课文和认读生字词。造成这种结果既有预习作业单调呆板的因素,也与教师本身对预习认识不到位有关。因此,教师需要转变那种在新课伊始集中检查预习的惯性,将检查预习与授课结合起来,提供给学生展现预习成果的舞台,让他们能表达预习的一点所得。当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是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得力措施。

四、问一问,多一点思考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问则止。”预习并不仅仅是带着老师布置的问题去读书,还可以是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善于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是自学能力增强的标志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富于技巧的帮助和指导。

为了避免学生单纯地“为了提问而提问”,使学生的问题更有突出性和针对性,我在“读、画、查、议”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项——“列”。要求学生在经历“自查、互议”步骤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列”出来,带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围绕着课题提问。学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①“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句话是谁说的?

②它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感到“自豪”?

③它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④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预习”上大胆尝试,求新求变,让学生会预习、爱预习,必将促进小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