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阅读教学之品词教学

2013-12-29 00:00:00凌荣娟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3年8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产生一种积极的力量。”在阅读教学中,专家们常常提到“三品”教学,即品词、品句、品读。其中的“品词”就放在首位,可见阅读教学中品词教学的重要性。

但凡语文教师都知道,细致到位的词语教学能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词语,强化语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情感。而在新课程背景下,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某一教学特色,忽略了品词教学,这是得不偿失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有浓浓的语文味,我们不愿意听到变了“味”的语文课。有效的品词教学应成为滋养学生心智的一泓清泉,润泽学生的阅读历程。请看下面的品词教学案例。

【案例一】《搭石》

师:《搭石》处处体现“美”,(播放群走搭石的画面)这幅画美吗?你们再读读课文的第三段,哪些词写出了画面的内容?

生1:“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写出了画面的内容,我感受到了乡亲们群走搭石时,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漾漾”“绰绰”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帮助理解。

生2:“漾漾”是水面荡起微波,“绰”有很多种意思。

师:你们真能干,遇到不认识的字能通过查字典理解,这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绰”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根据人们群走搭石的画面,想一想:课文中的“人影绰绰”的“绰”符合哪种意思呢?

生3:从画面上看,我认为“绰”应该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看着画面读一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生4:我看到了乡亲们正在走搭石。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生5:我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波纹,在微波倒映下,姿态柔美的人影在水中摇曳,像画一样。

师:是呀,这是多美的画面呀!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这两个词语。

师:请同学们把文中的这句话认真地读几遍,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

点评:理解词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是学习课文的基础。在案例一的教学中,教师找准了关键词“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正确地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画面的美,再通过句子感受美。教师教法灵活,学生学得轻松,这就是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追求的境界。这与部分教师仅仅停留在概念化的教法而忽略品词教学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有效的品词教学应先让学生联系课文语境,结合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使词语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品句来理解画面,通过品读来读出意境,读出情味。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把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所体会到的、感受到的情境表现出来,再现了画面的意境美,实现了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发展。

【案例二】《鸟的天堂》,体会“不可计数”一词。

(教师配乐朗诵1-9自然段)

师:你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树?

生1:这是一株“大”树。

生2:这是一株“翠绿”的树。

师:你们还能用哪些词来形容这棵树呢?

生3:茂盛。

师:你是通过文中哪些词知道的?

生4:由“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不可计数的 (枝)

不可计数的 (叶)

不可计数的 (气根)

师:你们知道这一株树有多大吗?有20多个会场那么大,你们又想到了哪一个词?

生5:独木成林。

师:人们常说“独木不成林”,可是这棵树却覆盖了整个小岛,难怪巴金先生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所以,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理解词语感受到榕树的大,还可以通过理解词语感受到榕树的美,感受到榕树的茂盛等。

生6:老师,还有“卧”“颤动”……

师:这就是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师:同学们也可以用“不可计数”来说说我们首都的“大”。

(学生练说)

点评:教师的教学是从一个词“不可计数”展开的,又是从一个词“不可计数”推进的,把“学—用”的过程有效地融入课堂当中,没有生硬地就词解词,没有生硬地拿词造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地进行,让整个教学过程扎实有趣,水到渠成。教师轻轻一拨,让学生的语感顿时有了足够的敏锐、细腻和通透性。这实在是高招啊!

综上所述,有效的品词教学能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入,让语文教学更具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