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日渐重视,教学评价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恰当的评价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高效;精彩的评价点缀着的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无限的魅力。
一、高效的课堂评价应具有导向性
导向性就是引导事物向着某个方向或某个方面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就具有这样的功能。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多提出鉴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教师的评价,不只停留于表层的简单肯定,而是指出错在哪里,好在何处。评价语要同教学意图结合得相当紧密。”课堂上如果学生理解有偏差时,教师应该及时指明,就势引导,让他们及时顿悟,从而明确改进的方向。请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学片段。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不要顾忌,想说就说。(学生见老师如此开放,沉思片刻,纷纷举手。)
生:汤姆的爸爸是一个严格遵守规定的人,我很敬佩他!
师:你说得真好,看得出你也是这样的人。
生:我觉得汤姆的爸爸太傻。因为马上就要到时间了,而且周围又没有人看见,他完全可以不把这条大鲈鱼放掉。
师:你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你很勇敢,但老师不能同意你的想法。如果每个人都要在别人的监视下才能遵守规定,那会如何?(指名学生回答,略)不道德的行为不仅对人有害,对己也不利。老师还是觉得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爸爸那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汤姆,也教育了我们。你觉得呢?
(学生点头。)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地表扬,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不厌其烦地进行补充;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应采取不漠视、不袒护的态度加以引导。语文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他们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生活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消极的、不健康的。假如学生的体验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产生消极的思想,教师就要及时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有时教师还要扮演“裁判”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评判”,从而让学生明确不足,努力找准正确的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更完美,学生的身心发展才更健康 。
二、高效的课堂评价应具有包容性
包容是一门学问。学会包容的人,就学会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就懂得快乐。包容地对待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有这么一个案例:一名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女生,突然举起了手,教师高兴地让她发言,可是这位学生在站起来后,一紧张,什么都忘了,急得哭了起来。教师没有批评她,而是很宽容地对她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在随后的提问中,教师多次通过目光暗示、鼓励这名学生大胆发言。这位学生终于成功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并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试想,如果面对学生的失误,教师采取的是严厉地训斥,这位女生还会有第二次发言,还能获得成功的掌声吗?
在课堂中,学生除了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外,他们还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只有包容学生的缺点、错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高效的课堂评价应具赞赏性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学生不管是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多一些赞赏。一些优秀的教师总是从多个角度来欣赏、赞美学生的优秀表现,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对学生的精彩的发言,不少特级教师这样评价:“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教学课上,不经意中叫到一位男同学读课文,他发现这位学生音质悦耳、吐字清晰,在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赞赏的于老师。
四、高效的课堂评价应具有幽默性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特级教师于永正教《狐假虎威》时,一位小朋友把“扯着嗓子”理解为“拉嗓子”。于老师“啊”了一声说:“把嗓子拉长?”说完,用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动作做完了,于老师问:“这能受得了吗?”全班小朋友捧腹大笑。这位学生在于老师的幽默中理解了“扯着嗓子”的意思。
于老师的幽默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更融洽了师生情,使课堂评价语高雅起来,语文课堂效率自然也提高起来。
五、高效的课堂评价应具有激励性
有这么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苟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来激励他,让学生树立成功的自信。
1.宽松、民主的氛围,是实施激励评价的重要前提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以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促使学生以愉悦、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公开课上,有经验的教师授课前都有一个前奏。(此种方法十分常见,笔者不再举例赘述)因为这些前奏,在短短的时间里营造了宽松的氛围,为精彩课堂的呈现奠定了基础。
2.准确、规范的语言,是实施激励性评价的必备本领
“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性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没有沟通与语言的学科教学是不存在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要求准确、规范和个性化。如:“好,大胆地站起来读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出你最高的水平!”话虽不多,但激励作用明显。学生也正是在这些语言中体会到自信的快乐,他们会大声地读、快乐地读,向老师展示着“我能行”的信心。
3.捕捉精彩的瞬间,让激励性评价极具魅力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与激励。因此,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吝言词地给予热情的鼓励。
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位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个男生读一段课文,结果是漏字、添字、不通顺。教师说:“你很有勇气,很高兴听到你的朗读。有几个地方你要能注意一些就好了。(教师指出错误)你愿意再读一遍吗?”学生又读一遍,情况好多了。“有进步了,声音要再响亮些,让每个人都听到,就更好了。”孩子很乐意地又读了一遍。“读得好,响亮、流利,如果速度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语气,就更棒了!”孩子这一遍读得非常棒。“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你!”教师带头鼓掌,孩子开心地笑了。这是一次真实、有效,充满艺术感染力和极富激励的课堂评价。它不仅给了孩子读好书的信心,也让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那么课堂评价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相信通过教师们的不懈努力,多元的评价方式肯定能造就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