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之后,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

2013-12-29 00:00:00明夏
现代家长 2013年2期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现在吃饱穿暖已经不是难事,父母们有了更多的钱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这本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有钱之后的我们由于爱子心切,很多人居然拿着钱不知道该怎么正确地去爱孩子了,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要星星不给月亮,到头来孩子未必能健康成长。可以说,金钱在很多时候考验着我们的人品,也考验着我们的教育能力。

近日,本刊请著名的青少年心理专家、国内学习治疗创始人之一宋少卫老师来和大家聊聊富裕之后如何爱孩子这个话题。

延迟满足,是成功必备条件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家长大都可以满足孩子在物质方面的要求,比如买好的玩具,送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带孩子出国旅游……不管孩子提什么要求,家长似乎都能满足。这种疼爱孩子的方式,您是否认同?这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什么影响?

宋少卫(以下简称宋):坦率地讲,这些年中国的教育出了不少问题,就是因为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富裕过。富裕之后,我们怎样投资孩子的教育,怎么真正给予孩子需要的,并把握好度,是值得家长们好好琢磨的一个问题。国外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就是因为当时美国物质增长很快,但是人们精神空虚,很多人以吸毒、滥交来解脱内心的痛苦。

家庭富裕之后,父母满足孩子的能力提高,这时怎样满足孩子就变得非常重要。举个例子,两个孩子在一起玩,一个孩子在玩玩具,另一个也想玩,但是小伙伴不给他玩,他就开始哭闹。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不要哭了,爸爸马上给你买一个,买一个比他的更好的!”

这种常见做法其实并不好。很多家长不了解,对孩子来说,有种人生的能力叫延迟满足能力,即我现在想得到这个东西,但是我能够把欲望自动延长一段时间,以争取更大的利益。这种能力对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必须的。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沃尔特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群小朋友召集在一个房间里,每人发一块糖,说你只要不吃这块糖,等老师回来,老师会再给你一块糖的。他出门之后,有的小朋友马上就开始吃糖,有的小朋友忍了一会儿才吃,也有少数小朋友真的一直等到老师回来领到第二块糖后才吃。当然,最后一种小朋友比较少。沃尔特跟踪调查30年,30年后从这些人的学历、收入、家庭幸福指数等综合来看,能够忍住等老师回来再吃糖的孩子,全部成为这群人中的佼佼者。

后来大家公认,具备延迟满足能力是一个人未来成功的必备条件,也就是说你没有足够的延迟满足能力,将来你一定不会成功。这对于今天的父母怎么去爱孩子,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如果孩子一有需要,你就马上满足他,你极可能把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扼杀了,导致他丧失了以后成功必备的条件。

所以,爱孩子,可以给孩子提供物质,但是不能说孩子一有需要就马上满足,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必需品必须在第一时间提供,比如孩子饿了,这就不要拖了,要让孩子赶紧吃饱。孩子上学后要交学费,这个不用商量,必须给的。

第二,奢侈品尽量不要给,有些中学生对品牌已经很有追求了,但是家长尽量不要给。因为他没有创造财富,你给他奢侈品会让他产生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有个女孩长得很漂亮,她的父亲说我女儿长得这么可爱,去法国旅行时买瓶香奈儿香水回来吧。慢慢地,孩子的生活要求会非常高,你不给她买名牌她会接受不了的。

第三,不太重要的、可给可不给的东西,交换着给。父母可以要求孩子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才给孩子一些东西,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他的需要、欲望,通过他和家长的良好互动,既得到增长,又没有马上被满足,这对孩子是有益的。比如,孩子完成一些额外的家务活,父母可以为他买辆自行车,这样孩子上学方便些。

营养配餐:时间、关怀、金钱

记:目前,很多精英家庭社会地位高,财力雄厚,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但是他们的孩子常常出现问题,比如性格怪、学习差等,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宋:原因很多。我们前面说了,财力只是爱孩子的一个资源,另外还有你付出的时间、你真心付出的关怀,这三者组合在一起,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营养配餐。曾经有个孩子对我说:“我只从我爸身上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花钱。我和我爸出去,他就是给我买东西,我从他身上只学到了花钱。”

所以说,爱孩子,光有金钱是远远不够的。父母再忙,一定要花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你回家后,孩子跟你有一些亲密的互动,你一定不要说:“我累了,你找阿姨玩吧。”现在,生活富裕了,但是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如果你去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家里看看,通常都是父母的关爱出了问题,要么溺爱孩子,要么根本没时间管孩子,而后者比例正不断提高,因此我一再强调父母在孩子身上多花点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再说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很多父母跟孩子在一起,只会用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他的表情和语气,都让孩子感觉不到爱。其实,孩子是很敏感的,他甚至不用看你就知道你对他的态度。有时候,孩子表现好一些,家长就很喜欢,但是如果孩子出一点问题,家长就很厌恶。这样的话,孩子会在心理上跟父母产生隔阂,也会用同样的心理判断别人,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早晚会出问题。

有的父母忙于事业,回到家里对孩子没好气;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父母,还会动手打孩子。当然,这些父母打孩子都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很优秀,他对孩子的期望比对自己还高,比如我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那我的孩子就得上哈佛大学。孩子一生下来就被赋予了崇高的使命,但是他达不到那么高,无奈之下就退下来一点,再退下来一点,结果他的整个人生都在走下坡路。

相反,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一直在走上坡路。小时候,有个邻居说我聪明,长大后能当大队书记。我的目标就是大队书记;读小学后,有人说我以后一定能当老师;到了中学,有人说我一定能上大学。这刚好和精英家庭的目标相反,他们给幼儿园的孩子定下上哈佛的目标,结果孩子上小学时成绩就不太好了,算了,上清华北大吧,慢慢地往下降。这两条道路,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完全不同。所以,现如今的精英家庭在教育上反倒特别容易出问题。

适度漠视,关注孩子好行为

记: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空前重视,孩子始终是焦点。这样的孩子在成长中也会出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

宋: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加上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家庭害怕孩子出问题,不要冻着,不要饿着,目光时时刻刻盯着孩子。但是大家太关注孩子也成了问题。这里,我要说一下关注和漠视的平衡。

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母,加上阿姨,都关注孩子。爷爷买了水果说:宝贝,来吃水果。孩子玩积木玩得正开心,老人的这种关爱就把孩子的注意力打断了。姥姥从外面回来又表现一下,妈妈又表现一下,爸爸再表现一下,六七个大人围着孩子转。孩子始终是焦点人物,会产生关注焦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得很另类,因为在家很多人关注他,到外面一旦没人关注他了,他就会制造事端。

所以,我建议大家,适度漠视孩子,关注孩子的良好行为。比如,孩子今天端水浇花了,我们要关注一下,而他有负面行为时,我们要采取漠视的态度。

我的孩子一岁的时候,家里要来客人,我洗了一盘水果。孩子要吃,我就把他抱到水果面前,说这水果是要招待客人的,现在你不能吃,等客人来了你才能吃。他不听,继续闹。我就抱着他,慢慢离开水果,到另一个地方逗逗他,他就不闹了;之后我又抱他到水果面前,他又闹,但是闹得轻了,然后我再跟他讲客人来了才能吃,然后再抱走……如此四五遍,慢慢地孩子对水果就熟视无睹了,因为他知道闹没有用,索性不闹了。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做了不好的事情马上制止,但是你不知道你马上制止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变相的鼓励,有时候孩子是故意逗你的。这个时候,你要漠视他的行为,然后逐渐建立起家庭规则。

记:现在,大家都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对此,您怎么看?

宋:我觉得男孩和女孩都要穷养,从物质上说要穷养。第一点,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延迟满足的问题。

第二点,就是从爱孩子的全面资源来看,女孩要富养,富在哪里?富在关怀和爱护上,也就是说我们对男孩的关怀可以适当地少,对女孩的关怀可以适当地多,但是从物质上讲,都不要有太多的满足。

现在,社会上的拜金女不少,有人认为给女孩的物质条件好一点,长大后她就不拜金了。其实不然,金钱的追求没有止境,如果你让孩子养成了追逐金钱的习惯,那拜金的路就是攀登珠穆朗玛峰,她会一直往上爬的。

所以,我们可以适度地给女孩更多的关怀,但是无论男孩、女孩,都要培养对财富的正确认识,就是将来我要怎样创造财富,而不是今天我怎样花父母的钱。

拥有财富,从积攒东西开始

记:那么,在今天国民日渐富裕的大环境当中,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观念呢?

宋:培养孩子的财富观念,首先要教会他们攒东西和爱护东西。这一点往往被家长所忽略。学龄前的孩子培养财富观要从积累开始,哪怕是攒邮票,攒纪念币都行,先把积攒的习惯培养起来。

其次,要让孩子对财富有正确认识。有些家长对孩子说,我给你钱,你去买东西,买完东西就可以享受了。但是家长并没有告诉孩子,这钱是怎么来的。很多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买东西需要钱,我没有你就得给我。欧美国家的一些做法是,把除草擦地的活交给孩子,让孩子挣钱,或者易子而教,我家的活交给邻家的孩子干,这样孩子会有实际打工的感觉。

当然,这种做法在目前的中国还不太好实现。但是我们可以在孩子小时候让他把积攒的习惯培养起来,等他稍大一点后开始给他零花钱。这种做法比让孩子打工好操作。同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计划性,告诉他可以用这笔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金额不够,可以积攒几个月,然后实施。

这里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压岁钱问题。现在的父母或者老人给孩子的压岁钱太多,我听说过有给孩子5万元压岁钱的。孩子一下子拿到这么多钱,他还会珍惜吗?还会去劳动吗?

要培养孩子正确的财富观,父母的手一定要紧,不能随意给孩子很多钱。另外,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一定要让孩子通过劳动、打工去赚钱。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等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还要培养孩子一个观念,就是财富不仅仅是金钱,金钱也不是人生全部的财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友情比金钱重要,知识、才干比金钱重要。金钱只是一种表象,而学识、能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更大的财富。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