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利时代独立焦化企业财务政策的几点思考

2013-12-29 00:00:00李威田兴旺
经济师 2013年2期

摘 要:文章从财务管理角度为独立焦化企业自身的提升出谋划策,指出焦化企业要借助焦化行业兼并重企的契机,增强内部活力,提升自身素质与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独立焦化企业 财务政策 管理水平 长久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76-02

焦炭是山西四大传统产业之一,产量占到全国的近1/4。当前,全省有焦化企业223户,其中独立焦化企业212户,焦炭总产能为1.6亿吨。2011年,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全省焦炭产量约9000多万吨。受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省内焦化企业举步维艰。近几年,多家独立焦化企业发生亏损,山西焦化集团的亏损额曾一度达到7亿多元。这主要是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国家加强了对钢铁、水泥、煤化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抑制调控,致使焦炭需求增幅减缓,销售价格急剧下滑,同时,受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的余波影响,炼焦煤资源严重短缺,价格居高不下,造成煤焦价格严重倒挂,生产装置低负荷运行,资金周转异常艰难,造成全年业绩亏损,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2011年11月,山西省发布《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山西省焦化行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全省焦化行业拉开兼并重组序幕;2012年5月,山西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焦化行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892zQor3FKcBQwfbctfHBk0tZygZmtxnxWHW7KU3eow=,对于焦化企业整合拟定了一揽子扶持政策,如切实加强在煤源、运力上对重点焦化企业的支持,进一步减轻焦化企业负担,加大焦化行业发展资金支持力度,推进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等等。这一切,标志着山西焦化行业兼并重组全面推开,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山西焦化集团公司强力推行“保安全、提产量、稳质量、降成本、增效益”工作措施,确保生产系统长周期满负荷运行,充分利用山西焦煤集团市场资源平台确保原辅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加强财务管理严控成本费用,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各方支持等,虽然暂时摆脱了困境,逐渐走出低谷,但仍然面临着成本高利润薄的困扰和巨大压力。省政府焦化企业资源整合政策的出台,对于陷入困境的大多数焦化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机遇。借助于一些政策性的指导或调节,焕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固然必不可少。但是,焦化企业自身也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增强内部活力,采取切实措施,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本文拟就财务管理角度为独立焦化企业自身的提升支招,以期借助于这次焦化行业兼并重组的契机,实现企业的整体提升和长久的发展。

一、确定目标成本,进行目标成本分解,把降低成本的任务变成全员的共同意志和目标

实行目标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采取的措施之一,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在于目标成本的制定和目标成本的分解。目标成本的分解是指将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值进行分解,将其落实到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过程,目的在于明确责任,确定未来各单位、各部门的奋斗目标。分解目标成本时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通常可以先将总体目标成本分解到各种产品,然后再将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分解到各车间或工序。

企业总体目标成本或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

=预计销售收入-应缴税金-目标利润

分解成本有许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划分,即:

第一步,将目标成本总额分为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和分配的制造费用四项。第二步,逐项进行分解。如把材料费用分解为焦煤的买价、运杂费等等,并针对这些细项,分别制定切实的控制措施,买价是材料费用中的重点内容,可以考虑选购、替代品、合理搭配等途径加以控制。例如,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为了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全面启动了煤岩配煤数字模型技术开发项目,向科学配煤要效益,年可节省入炉煤成本2000万元以上。其他的成本项目也可以比照进行分解。总之,分解得越加详细,就越容易采取措施,也就越容易被全员认可和接受。第三步,确定成本费用控制责任人,并由责任人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在实际工作当中,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费用的发生过程,而费用的发生一定是某一生产过程某一空间和某一时间发生的费用,什么原因致使费用的发生,费用的执行者是谁,用什么方法,发生的什么费用。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及时判断费用发生的必要性、真实性、可靠性,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第四步,对责任人成本费用控制效果的考核评价奖惩。

二、检查和完善成本费用核算的基础工作,为降低成本费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按照便于归集生产费用的原则划分好生产组织。生产过程的组织包括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空间组织包括各生产单位,辅助生产单位及其他管理部门。时间组织包括按时间先后顺序布置好生产过程。科学的生产组织是正确归集费用和分配费用的依据。为费用的合理归集和分配做了时空限定。

2.健全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指按照规定的格式,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具体事实所作的最初书面记载。它是进行各项核算的前提条件,是编制费用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重要依据。成本会计有关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化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2)反映活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3)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的原始记录。(4)其他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一切核算的基础,成本核算更是如此。因此,原始记录必须真实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全,要素完备,以便为成本计算、控制、预测和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

3.健全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为了保证入库材料物资数量与质量,必须搞好计量与验收工作,准确的计量和严格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原始记录可靠性的前提;为了保证领、退的材料物资准确无误,还必须及时办好领料和退料凭证手续,使成本中的材料费用相对准确。由于材料物资等存货品种、规格多,进出频繁,尽管严格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账面不符的问题还经常存在,所以对材料物资还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进行账面调整,以保证库存材料物资的真实性,确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费用更加准确。

4.实施有效的定额管理。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及占用所规定的数量标准。科学先进的定额,是对产品成本进行预测、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据。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消耗定额,主要包括: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额,有关费用的定额如制造费用的预算等。消耗定额的制定是作为企业产品生产发生耗费应该掌握的标准。但由于消耗定额服务于不同的成本管理目的,可表现为不同的消耗水平。当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时,是根据计划期内平均消耗水平所制定的定额;当定额作为分配实际成本标准时,是以能体现现行消耗水平的定额为依据来衡量的;当企业为实现预期利润而控制成本时,是根据企业实现预期利润必须达到的消耗水平作为衡量的尺度。定额制定后,为了保持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还必须根据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行不断的修订,使它为成本管理与核算提供客观的依据。

5.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内与成本会计有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计量验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材料收发领用制度、物资盘存制度、费用开支规定以及其他各种成本管理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应随着生产发展、经营情况的变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客观条件和变化,不断改进,逐步完善。规章制度是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而制定的有关制度、章程和规则。规章制度是人们行动的准绳,是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的保证。2012年,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作为企业的成本核算自始自终贯穿企业控制的全过程,成本核算构成了企业内控评价和内控审计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是确保会计成本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的基础环节。

6.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是成本费用核算的必要基础。

7.建立适合管理需要的会计信息分析和反馈机制。例如,产品生产成本指标分析图表、产品销售指标图表、财务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杜邦分析指标体系、主营业务分析表、固定资产统计分析、成本费用构成及变化情况等等。对这些重要指标实时进行监控,可以提高信息反馈和制定对策的敏感性。

三、科学规避财务杠杆的负效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正效应

企业及其所有者的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企业使用权益资金所获得的收益,另一部分是企业使用负债资金所获得的收益。当企业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大于负债资金利息率时,负债资金所创造的息税前利润在支付利息费用之后会产生一个余额(其本质是企业所有者对债权人收益的剥夺),这个余额并入到权益资金收益中,从而提高权益资金净利率。此时,利息成本对额外收益具有放大效应,这就是财务杠杆正效应。财务杠杆正效应的条件是: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高于负债资金利息率。

当企业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小于负债资金利息率时,利用负债资金所创造的息税前利润还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就需要从权益资金所创造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利息,企业所有者因此遭受一笔额外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可能得不到任何收益,而且可能蚀本,甚至招致破产的危险。此时利息成本对额外损失具有放大效应,这就是财务杠杆负效应。财务杠杆负效应的条件是: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低于负债资金利息率。许多公司现面临的问题就是这样。因此,现有的亏损额实际上也有财务杠杆负效应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采取的各项扭亏措施中,可能会形成公司新的负债,由于这些负债的增加,在财务杠杆的负效应下,放大了亏损。目前,各方献计献策,采取确实措施,降低成本,眼睛向内挖内潜,发挥综合优势,止亏企盈。这种情况下,规避财务杠杆的负效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大有文章可做。

四、会计政策的变更会对焦化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

近年来,山西的独立焦化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是上游煤炭行业进行较大规模较长时间的整合和规范,在此期间,焦化行业的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即使煤炭行业整合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但整合后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且运行平稳,仍然有待时日。其次,下游的钢铁行业虽已经过整合,但受经济大形势的影响,钢铁的产量以及对焦炭的需求量,空间十分有限。更何况,钢铁企业高炉大型化对焦炭质量的要求会更高,而且钢铁企业自身产业链的前延,自备焦化企业的形成,大大减少了对独立焦化企业的依赖。上下游的两面夹击,将独立焦化企业推向了水深火热的亏损时代或微利时代。

在此情境下,独立焦化企业原先制定会计政策的依据尽失,原先所执行的会计政策已经远不能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这些会计政策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难以做到可靠、相关。会计政策的变更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了。

会计政策变更就是对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收入的确认,借款费用的处理,合并政策等,进行分析鉴别。原先的方法程序的选择依据是否发生了变化,怎样更改才有利于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会计政策变更不是一种权宜之计,对焦化企业今后较长时间的经营活动以及焦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均有着深远的意义。

五、选择对外投资形式的资本经营,开展焦化业务之外的多种经营,寻找和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和提升公司的获利能力

这次山西省焦化行业兼并重组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资本经营空间,而对外投资是资本经营的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

相对于生产经营来说,资本经营具有以下特点:以资本导向为中心的企业运作机制,以价值形态为主的资本运作,重视资本的支配和使用而非占有,是一种开放式经营、注重资本的流动性,结构优化式经营,同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获利快,获利能力强。

资本经营的内容非常广泛,但从资本的运动状态来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存量资本经营和增量资本经营。存量资本经营指的是投入企业的资本形成资产后,以增值为目标而进行的企业的经济活动。资产经营是资本得以增值的必要环节。企业可通过对兼并、联合、股份制、租赁、破产等产权转让方式,促进资本存量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增量资本经营实质上是企业的投资行为。因此,增量资本经营是对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筹划和管理。包括投资方向的选择、投资结构的优化、筹资与投资决策、投资管理等。

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是资本经营的常用方式,所获取的投资收益计入本企业利润,可以改善利润结构和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认真研究公司的实际和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如果选择好投资对象以对外投资的方式进行存量资本经营,是有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投资收益的。

参考文献:

1.王升国.浅谈成本会计工作的内容及如何健全成本会计的各项基础工作.经营管理者,2012(9)

2.王玉英.出口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9)

(作者单位:山西路华通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6)(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