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模式构建

2013-12-29 00:00:00杨志贤
经济师 2013年2期

摘 要: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决定其承担重要社会责任,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绩效管理无疑成为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院的制度设计和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模式,合理分配职工薪酬,可以确保医院战略目标和管理效能的实现。

关键词:绩效 模式 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79-01

近年来,随着西方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不断涌入。绩效管理渐渐进入公立医院的管理系统,结合公立医院自身发展需求,构建合理的医院绩效管理模式,可以极大地激励公立医院员工的积极性,规范医院管理体系,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一、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内涵

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是一个涵盖全体医院干部职工的全方位管理体系,主要由五大模块构成:绩效管理计划、指标信息收集、业务绩效评估、考核结果诊断与改进等。

1.制定全面绩效管理计划。在年初制定绩效考核计划时,必须通盘考虑管理目标,设置合理的考核指标,对各个科室的考核兼具激励性和公平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助于绩效计划的执行和实施。

2.指标信息收集。按照既定的绩效管理计划,进行年终考核的时候,各科室科主任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做好指标信息搜集、记录和整理,并且必须经过员工签字确认,促进考核结果公开透明。指标信息的收集一般通过360考核、平衡计分卡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确保指标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

3.业务绩效评估。对各部门、科室的业务绩效进行评估必须以考核指标信息为基础,同时对比以前的考核结果,必须促进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及后勤支持人员的业务,评估分门别类,制定评估细则、标准和方案。评估结果对应于医院职工年终福利、正常晋升、培训机会等方面的考核依据,是财务和人事部门绩效管理重要支撑。

4.考核结果诊断与改进。公立医院绩效管理需要在评估结果的数据上,结合医院制定的绩效目标、指标及相关细节,诊断绩效考核的效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改进医院绩效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二、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构建

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构建应该强调医院领导、科室主任和员工共同参与,突出各业务处室和工作人员为考核主体,客观设置、细化和量化有关考核指标,如医院发展目标、领导履职行为和廉政建设、业务完成情况和财务管理效益、多维度民主测评分数效果等;人事部门需要协调其他业务部门、处室,全面做好各科室人员的绩效管理,针对上下级之间、科室之间、职工之间的各种利益进行协调、平衡,建立一整套公平公正的考核管理制度予以支撑,有效地统筹绩效目标、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三方面。同时,公立医院应以不断完善、不断试错、不断升级的动态管理模式推进绩效管理体系创建,实现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激励性和实时纠错性,营造和谐医院管理氛围。

1.制定合理绩效考核原则。公立医院实施绩效考核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主要是:(1)考核指标设置的客观、公正、公开原则。公立医院职工的考核目标、工作效能、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标紧密联系4cfd2fce5c554f932dc3f7e31dd5af76起来,确保不同科室、不同岗位和不同身份人员考核标准的公开透明。(2)考核程序和过程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必须注重效率,规范奖惩目标,形成正确的考核导向,体现奖罚分明和合理的工资收入差距,同时必须确保公平,不能以绩效考核为目的变相拉开收入。(3)考核方法的分类别与分层次原则。结合公立医院不同类别的医、护、技和管人员的身份,以及不同职务层次人员,把考核内容和指标区分开来,避免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由于医院工作人员结构的多样性,专业分布、岗位职责、技术职称等级、劳动强度、行政职务高低、工作时间长短等差异较大,必须融合各种要素全方位、多层次考核,与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培训发展以及收入福利等形成联动,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和参与度。

2.设置客观全面绩效考核指标。公立医院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时,必须综合考虑岗位职能、工作任务和风险、业绩贡献度及受益方等诸多因素,以实现效率、效益为前提,客观全面地衡量医院的发展效率和工作业绩。在效率方面,公立医院各科室门诊量、手术工作量、住院部病床使用率及平均入住日等可以纳入效率指标;在服务质量方面,有诊疗效果、病人满意度、社会评价、医院护理情况、专家门诊次数、处方合格率等指标。所有考核指标应该以公立医院发展和管理实际为起点,轻重缓急权衡利弊,将各项指标比重不断完善,确保考核公平公正。其他方面的指标还包括科研论文数量、课题申报数和中标率、从医廉洁度、病人投诉量、基本服务供给等,都可以作为指标设置的方向和组成部分。

3.实施动态绩效考核评价管理。根据卫生主管部门医院评价标准的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办公室、业务科室制定的管理、考核、评价标准和制度,细化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人事部门负责协调各科室绩效考核联络、指导,收集、整理各科室反馈的考核结果,定期上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审定,以会议精神为指导发布考核结果,财务部门予以贯彻执行。在考核标准中规定:每项考核指标扣1分,相应扣发所在科室的应发奖金总额1%,每月累计扣分≤20分。每一期考核结果及时反馈,便于相关科室及时调整,在年终形成完整的考核评价结果,实现实时动态管理。

4.确保内部分配与考核结果挂钩。(1)一般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作为公立医院的每一名职工,按照所对应的内部岗位、工作性质、业务特点以及职级等级等情况,对照考核方案的标准,由所在科室或部门主导,实行主任负责制,科室人员密切配合,做好全方位考核,增加考核的参与度和公正性。(2)专业优秀人才采取特殊分配。为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结合考核情况,需要在内部分配上予以倾斜。一方面是采取特殊岗位年薪制。部分核心部门、责任重大和专业性强关键岗位,通过开放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实行年薪制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可以重奖专业人才。对相关领域科研立项、重大技术公关、医学成果转化分别给予奖励,另外,对于特殊专业人才的考核还要实行柔性管理。

参考文献:

1.沈远平,陈玉兵.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郭爱群,李志明.绩效管理与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国卫生经济,2005(2).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