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的思考

2013-12-29 00:00:00梅佳侯晖
经济师 2013年2期

摘 要:新世纪新阶段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是确保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军队建设路子的重要举措。深化改革,应秉承立足长远发展、适应国情军情、坚持绩效理念的总体思路,从编制、审批、执行、决算的整个流程,推动预算管理的全面转型,就是要健全预算决策机制,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预算执行监控,重视预算绩效评价。要通过调整预算管理体制,健全预算法规体系,延长预算标准周期等配套措施,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行。

关键词:军队预算 财经制度 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77-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预算管理是经费管理的“龙头”,是强化经费宏观调控、优化经费投向投量、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控制措施和实施手段。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推进科学理财,首先就要从预算抓起。新世纪新阶段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是确保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军队建设路子的重要举措。

一、新世纪新阶段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与我国国情、军情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军队建设大局,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军队预算的调控管理能力。

立足长远发展。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最终要借助预算程序,通过资源的投入、配置,转化为具体的战斗力。目前,我军预算程序还不规范、不完整,宏观调控能力弱,预算编制与军队建设整体规划相脱节,单位、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经费重复投入、闲置浪费的现象仍比较突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就是要立足于军队的长远发展,将国家战略目标、国防战略目标、军队建设目标、军队建设需求与预算有机地衔接起来,将短期的资源安排与中长期的规划计划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渐进的、连续的、动态的资源投入机制,使预算安排符合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与军委、总部的建设思路保持高度一致,推动军队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适应国情军情。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任何改革都具有“路径依赖”性,没有最理性的制度,只有最合适的制度。西方发达国家军队预算制度尽管有其先进之处,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如PPBS创立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高度增长、国家能够充分满足军队建设发展需求的时期,而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困难时期就只能加以改进或被迫放弃。我军预算制度改革,必须摒弃对某一种预算模式的片面追崇,既要充分考虑到现有制度的特点,体现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又应适应国家财政制度的发展。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军队使命任务的变化,逐步对预算方法、机制、体系进行改进完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预算制度体系。

坚持绩效理念。绩效,就是效果与效率的统一。重视绩效水平的提高是现代预算制度的显著特点。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大多把绩效作为预算制度的核心,如美军预算充分体现“基于能力”的思想,将预算项目绩效的考评作为预算程序的重要环节,使预算项目的选择符合军事上的有效性和经济上的效率性;英军预算中有一个十分严格的“公共开支审查”程序,对远景规划要做费用估算,对短期计划要求尽可能准确地计算成本,推动效益提高。我国政府绩效预算改革已经展开,军队预算由“投入型”向“绩效型”改革,乃是大势所趋。应树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理念,从编制、审批、执行、决算的整个流程,推动预算管理的全面转型。

二、新世纪新阶段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新世纪新阶段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应按照军委批准的方案要求,在“零基、分类、综合、细化”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完善改革配套制度,不断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约束力。

健全预算决策机制。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从目前我军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并没有彻底根除,重复建设的现象仍有存在。因此,有必要完善预算决策机制,从根源上把握住经费投向投量。一是健全预算项目论证机制。财务部门作为价值管理部门,应切实参与到部队规划计划拟制和定点立项工作中去,从军事、技术、经济和建设条件上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开展投资估算,对经费可能、预期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估,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二是严格落实民主决策制度。党委“一班人”要树立全局意识,切实站在部队全面建设的高度,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搞好预算决策工作。落实好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对大项经费开支和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经费事项安排,充分听取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官兵的意见,形成由主官、财务、审计以及事业部门共同参与,民主与集中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预算决策机制。三是建立人机交互的辅助决策系统。开发预算项目决策辅助系统,存储与决策相关的数学规划、网格和表格等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模型和各种预测方法、优化方法和模拟方法。通过集体决策、专家辅助决策、计算机辅助决策的互动,提高决策科学性。

完善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方法与基数预算方法相比,无论在科学性还是在操作性上,都有了明显进步。但零基预算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预算决策项目是由下而上汇总的,容易导致总部在决策中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强;而且,将决策压力都放在上级机关,上下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就成为十分关键的问题。因此,必须对零基预算方法予以适当补充,做到“两个衔接,一个弥补”,即向上与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衔接、向下与具体项目绩效衔接、弥补信息沟通的缺陷。向上与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衔接,就是要建立长、中、短期相结合的动态预算制度,军委和总部应根据国家同期发展规划与国家安全形势拟定五年规划,依据规划确定建设重点项目,确定财力投入比例和重点建设方向;各大单位应依据五年规划制定三年为周期的阶段性实施计划,确定实施纲要,并估算各年度的经费的需求数量;各单位根据三年规划,逐年分解落实长、中期保障任务,确定年度预算安排,并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正规划和计划,实现预算的滚动式安排。向下与项目绩效衔接,就是要充分发挥工程投资评审中心等专业机构的职能作用,通过开展投资评估与项目后评价,提供项目的绩效情况,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的依据与参考。弥补信息沟通的缺陷,就必须从健全预算项目库入手。应严格入库标准,根据项目预算要求,项目入库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在全面进行绩效分析、技术分析和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并确认项目符合军委、总部建设的规划计划。项目库应全面收录项目可行性论证中与预算决策相关的数据,包括项目名称、立项依据、使用功能、经费需求总额及构成、项目内容及效益分析等内容,并根据国家和军队建设需要,适时更新、修正或淘汰预算项目,确保预算备选项目的时效性。

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对提高预算执行质量,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财经行为,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依据职能部门分工,实行多边监控。财务部门应在经费划拨、资金支付、经费结算等环节,对是否符合预算、开支是否真实合法等进行监督把关,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对事业成果进行跟踪问效;审计部门重点对经费支出中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防止军队资产流失,同时开展效益性审计;事业部门重点对预算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控制以及对事业成果进行客观评估。各部门应协调好职责分工,系统整合监控力量,形成“矩阵式”的预算监控体系,提高预算的约束力。二是按照资金运行环节,实行全程监控。应加强预算收入监控,及时领取标准经费与项目经费,督促有偿服务收益收缴,确保预算收入的执行率;加强集中采购监控,确保采购活动阳光、透明,防止采购中的腐败行为;加强资金集中支付监控,财务部门必须在审查经费开支项目是否符合预算、手续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合法之后,才能将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加强经费结算监控,按照经费审批程序和权限,分层次、分职责把好经费支出关口;加强实物资产监控,严格落实实物资产计价核算制度和统计报告制度,将资产纳入预算综合管理,做好资产处置管理,防止资产流失。三是借助多种技术手段,实行跟踪监控。应利用数据库技术和现行军队网络系统,开发军队预算执行监控系统,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应借助地方金融网络资源,推广军队账户资金网络监控系统,在开户银行与部队财务部门之间建立连接,对资金的结算划拨进行可视化管理,动态分析资金流向流量,确保资金安全。

重视预算绩效评价。发达国家军队非常重视预算的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工作,以便于为以后年度的预算决策提供依据。目前我军的预算绩效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应在确保数据真实、口径一致、标准值选取适当、专家评议过程规范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军队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可设计战斗力提高程度、保障力提高程度评价、综合社会贡献及民主满意程度等评议指标,依靠模糊评价对军队绩效进行评估;为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可以设置单位绩效、部门绩效和项目绩效指标,或根据事业经费支出设立绩效指标,如卫生事业费绩效、教育训练费绩效,等等。二是科学制订军队预算绩效评价标准。应以一定量的有效样本数据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进行预测和分析,从业务标准、计划标准、历史标准和经验标准四个方面,将好坏、优劣、强弱等特征用量化的方式进行量度,形成绩效评价的“标尺”。三是综合运用军队预算绩效评价的技术方法。将书面资料检查法、调查法和分析判断法等技术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组合,确保预算绩效评价的公平、真实、准确。要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加强责任的追究和落实,做到赏罚严明。

三、新世纪新阶段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军队预算制度改革是我军大力推行科学理财的重要举措。军委明确指出,要制定、完善配套措施,把配套改革与相关措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新机制。

1.调整预算管理体制。结构决定功能,分工带来效率。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广泛实行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的制度,美军由国防规划与资源委员会编制预算,而预算的执行、资金的供应保障则由国防财会局来实现,不仅有利于提高决策和保障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实现预算管理的内部制衡,加强控制力度。应以师以下部队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综合计划和预算决策职能机构与预算执行体系相对分离的预算体制。体制调整后,综合计划和预算决策机构的主要职责应包括:搜集掌握各方面的综合信息,为军委和各级党委确立规划、计划和预算目标提供建议;在军委和各级党委的指导下,拟定整个军队和本单位的中长期建设规划与计划草案;编制本级的分项预算和年度总预算或单位预算草案;审查分项经费和单位经费决算;对本级后勤财务部门、事业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实施监督。预算执行机构的职能应为:根据批准的预算安排,合理拨款和支付;进行会计账务处理;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编制决算;监督事业单位业务经费使用情况。同时,应赋予审计部门更高的独立性以加强外部监督效力。通过体制上的调整,解决财务部门人少事多的矛盾,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上升空间。

2.健全预算法规体系。预算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都需要借助于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我军预算法规建设,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军队预算管理条例》,统一军队预算的分类、分配方式和范围;明确各行为主体在军队预算体系中的职能与权限,以及军队预算执行中调整的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规范军队预算管理程序,明确预算管理职权;明确军队预算监督机构的职责、权限、形式和要求;规定军队预算的法律责任界定和处置。围绕《军队预算管理条例》,制定一整套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如军队决算管理规定、军队预算绩效评价办法等,建立预算文本标准、项目预算标准、预算考评技术标准、预算经费支出标准、信息系统标准等一系列技术标准,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完整配套的军队预算法规体系。应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树立“预算就是法规”的观念,使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性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不断提高预算的约束力。

3.延长预算标准周期。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执行与调整阶段、决算与绩效评价阶段共同称为预算的“标准周期”。一般而言,越是先进的预算制度,预算编制和绩效评价的时间就越长,预算的标准周期就越长,美军的一个标准预算周期就长达39个月之久,预算编制在执行前的17个月就开始了,其中预算的决策与编制要历时8个月,预算的论证与审批要经历9个月,在预算执行结束后,还要经过1年的预算审计与绩效评价,真正做到了预算的“全程”管理。相比而言,我军的预算周期就显得短得多。建议将预算编制的时间延长为1年,将人大对军队预算的审查时间延长为3个月,决算审计与绩效评价时间至少应为6个月,建立严格规范的军队预算标准周期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军队预算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财务军需科 湖北襄阳 441118)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