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负债经营策略研究

2013-12-29 00:00:00肖伟
经济师 2013年2期

摘 要:负债经营是公司最重要的经营策略之一。文章对公司负债经营的优势、弊端、影响因素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公司负债经营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负债经营 优势 弊端 影响因素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61-02

资金是任何公司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资源保障。公司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其一,投资者投入公司的资本金;其二,公司自身经营的历年利润积累;其三,通过举借债务(负债)进行融资所获得资金。但总体而言,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公司资金发展状态等诸多因素影响,公司资金总是处于比较短缺的态势。本文就公司负债融资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公司安全、恰当地运用负债融资经营策略提供具体建议。

一、负债经营的优势

1.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效应是指公司由于负债经营发生固定的利息支出,而使得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变动,会引起普通股每股收益发生更大变动幅度的现象。具体而言,当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总借入一定数量资金,必然要产生按照某一利率水平计算的利息费用,但不论公司的利润额是多少,债务利息是固定的。这样,其经济效应是,当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分摊的利息就会相对减少,从而使公司所有者应分享的收益更大幅度地提高。但资金贷款方却不能享有这种增值效益;反之,公司经营不善,利润下降,则这种每一元利润(或亏损)所分摊的利息就会相对增加,从而使得贷款方的债权风险增加。这种影响程度可通过公司财务杠杆系数,即财务杠杆系数(DFL)= 每股收益变动的百分比/息税前利润变动的百分比,以此加以计算度量。

2.税收挡板效应。按照现行的税法与会计准则规定,公司的利息支出可以作为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当公司在借入资金获得的收益高于利益支出的情况下,借入的资金越多,带来更多的税前收益,而抵扣的利息费用也越多。这样,公司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率却降低了,其实质是实际税率低于名义税率。当然,当公司经营出现困难亏损时,虽然公司可以免交所得税,但却增加了公司还本付息的压力,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甚至使公司招致破产。

3.避免股权分散。公司债权人只拥有索取本息权利,无权享有公司股权权益。在公司进行新的筹资决策中,如果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权益资本,势必带来股权稀释,分散现有股东对于公司的控制权。而公司采取负债方式筹资,既增加公司资金来源的同时,又不影响到公司控制权,这样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对于公司控制应有的权益份额。

二、负债经营的弊端

1.影响公司盈利的稳定性。公司负债规模直接关系到其收益高低与稳定性。由于负债需按期还本付息,如果公司某期生产经营不正常而导致亏损,无力支付到期本息,就可能被债权人强制申请破产,这样公司负债越多,这种可能性就越大。另外,由于客观上还存在财务杠杆负效应,即当公司息税前利润减少时,将导致公司每股收益以更大的幅度下降,必然加剧公司的财务风险,带来公司盈利状况的不稳定。

2.过度负债带来再融资困难。负债过多会影响公司实力,导致公司再融资困难。公司不论采用权益性融资还是负债融资,都需要一定数额的自有资金作保障。负债资金过大,会导致权益资本投入小,作为债权人,当然希望其资金有尽可能多的权益资本作为后备抵押。当负债超过一定限度时,债权人就会认为债权投资风险大,其贷款收回难度大,因此,债权人就可能做出提前收回贷款的决策。这样会导致公司的资金短缺,后续贷款困难,这不仅影响公司声誉,更重要影响公司的再融资功能。

3.代理成本增加。负债融资对债权人与股东的权益存在矛盾。当公司出现经营困境时,由于固定额度利息的负担,在资金利润率下降时,股东权益率将会以更快速度下降。负债给公司增加了压力,使公司产生无力偿付债务的风险,其结果可能导致公司资金紧张,被迫低价拍卖或抵押资产。债权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总是要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往往会要求公司在借款协议中写入保护性条款,如在公司盈利水平低于贷款利率时,不允许公司分配股利等,用以限制公司增加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这样,尽管负债经营能较好解决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的有力工具之一,但它同时带来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因而产生代理成本,由此使公司价值减少。

三、负债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

1.负债规模。公司负债规模直接影响和决定公司财务风险绝对额的大小。公司负债规模过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可能使得公司财务收益降低,因而导致还本付息的压力增大。公司债务本息偿还一般要依据公司的盈利状况,还要视公司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稳定等加以确定。如果公司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又不能足额和及时地获得预期现金流入,那么公司将面临财务危机。

2.负债结构。负债结构决定着公司筹资总成本和筹资总风险的高低程度。负债结构决定着公司债务的多样化程度,直接与已有负债的稳定程度相关联。在现实经济环境下,大多数公司的全部债务通常是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获得。如果公司负债结构不合理,其融资只是通过一家金融机构获取,就可能导致公司还款密度增大,即还款压力加大,使财务风险积聚,导致公司财务风险过度集中。

3.负债期限结构。公司负债期限结构直接决定着还款额与时间进度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公司债务大量属于短期借款,则公司就会比较频繁地应付还本付息的压力,当然一般资金利息也较低。如果公司主要采用长期借款筹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固定不变,相对而言公司还本付息的次数下降,但公司却要承担较高的利率压力。

4.负债利息率与盈利能力。负债利息率是公司负债经营风险大小的重要因素。对同样资金规模的债务,利息率越高,公司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公司破产风险的可能性就大。与此同时,利率高低对股东权益的变动幅度也大有影响。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就增大,使公司财务风险变动幅度加剧。

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小对化解公司债务风险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公司盈利能力强,公司的现金流量稳定和正常,当债务到期时,公司就有足够的还本付息能力;但如果公司的盈利能力低,则其还本付息能力低下,在债务到期时,公司财务风险凸显,那么公司可能陷入财务困境。

四、负债经营策略

1.周期法性融资策略。设计融资生命周期策略。任何产品都客观存在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公司融资策略也应与之相匹配。新产品刚投放市场时,公司的负债策略应取决于新产品销售预期前景。若公司对新产品发展预期非常好,公司应尽可能通过长期负债来筹集大量资金研发和生产新产品,以扩大市场份额;在产品已经得到市场消费者的认可,市场销售量快速上升,利润不断增大的态势下,这时公司对新产品的再投资日渐增大,其负债经营策略仍应以长期负债为主,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辅,充分利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作用。

在产品市场已转为成熟期时,且此产品已经为公司带来巨额现金流入,公司对新产品的再投资应转为下降,甚至不贷款阶段。此时公司只应保持适量的短期债务,以解决公司偶尔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并开始偿还前期贷款。到衰退时期,产品市场发展空间已经极小,此时公司的负债经营策略应尽量不再融资,而注重现金流收回。

2.寻求最优资本结构策略。资本结构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公司负债水平与盈利状况。按照经典财务理论,如果公司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佳资本结构水平,则公司的综合资金成本最低,公司的价值最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公司的融资渠道与方式日益多元化,对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和决定的因素错综复杂。在寻求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时,首先,采用定性分析法。分析哪些主要因素对公司资本结构起着关键作用,哪些是次要作用。其次,再采用定量分析法。利用数学方法,经过计算分析和比较,得到公司的多种资本结构,然后寻找理论上最优的结果。最后,在利用过去公司的指标进行检验,找出最佳资本结构和预测公司的融资区间,并运用于公司的融资实务中。在具体运用中主要方法有加权平均成本最低法、权益资本收益率法、EBIT-EPS分析法、价值最大标准法等。

3.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融资。财务杠杆具有重要融资放大功能。公司在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前提下,可以利用财务杠杆功能恰当扩大公司的融资规模。具体操作方法是,只要企业利润率大于公司加权平均成本水平,而且公司产品在市场上非常畅销时,公司可以尽可能贷款筹资扩大生产规模。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公司贷款越多,其盈利额就越大,而且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仍然可控的。因此,公司应在确立最优资本结构目标的基础之上,正确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降低财务风险,从而达到最优化筹资。当然,如果公司过度利用财务杠杆,相反也会使公司步入财务困境,使其走向破产的路径。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公司为预判和应对财务风险策略,可采取构建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当公司实际融资以后,必然要担负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而公司未来发展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实际上在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已经存在。公司可以根据公司平常的经济状况,再依据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借助数学方法,利用公司的多种经济指标,构建数学模型进行预测,从而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客观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化解公司的财务风险,建立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公司财务预警分析机制,将风险降低到可控程度,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化成.再论财务管理目标[M].吉林: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2.薛玉莲.论负债的杠杆作用及公司财务风险管理[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3.姜旭宏.现代公司负债经营策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6)

4.王妍雯.试论负债经营控制策略[J].公司技术开发,2010(9)

5.吕景峰.债权的作用与我国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J].经济科学,1998(3)

6.Nancy Huyghebaert,Linda Van de Gucht, Cynthia Van Hulle.The Choice between Bank Debt and Trace Credit in Business Start-up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7-12(4)

(作者单位:重庆市锦和公共交通站场管理有限公司 重庆 40002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