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高校随多渠道办学能力的增强,经费预算呈现快速增长,同时项目经费预算在高校全部经费预算中所占的比重也同步增长,但各高校对项目预算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强化高校项目预算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是高校预算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通过对目前高校项目预算管理问题分析,提出加强高校项目预算管理对策。
关键词:高校 项目预算 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02-02
高校项目预算是指高校为完成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计划。高校项目预算管理是高校项目围绕预算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内部管理活动。高校要搞好项目预算管理,应从项目预算管理的内容和环节入手,规范、合理、科学地进行全面和全程管理,从而实现项目资金效益最优化的理想目标。
一、加强高校项目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1.项目预算是高校全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项目预算在高校全部预算比例的不断增多,加强项目预算管理对提高高校整体预算管理水平及资金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项目预算管理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高校高效运转。高校通过项目预算管理,可更合理地分配资源,将高校的预算资金配置于需求最强烈的项目上,通过调控项目预算资金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维护高校的高效运转。
3.加强项目预算管理可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促进高校稳健发展。近年来,高校项目经费总量虽随办学规模同步增加,但受高校经费由过去单一依赖财政拨款转为以财政拨款为主,其它多种渠道筹资为辅的筹资体制影响,资金供求矛盾日渐突出,因此,加强项目预算管理对控制财务风险,促进高校稳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目前高校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高校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和量化分析,容易引起学校各部门间资金拉锯战,不利于项目预算分配及影响预算支出的效率。
2.项目预算编制内容不严谨。高校编制项目预算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将具体的支出内容细化,缺乏项目预算的测算依据、计算方法以及详细的说明和佐证材料,项目预算编制缺乏严谨性。
3.项目预算编制时间短。高校收到编制预算通知到按期限上报预算的时间一般一个月左右,期间要完成数据采集、预算编制、内部审批等程序,难于细化地编制项目预算。
4.项目预算执行时间不足。目前从项目预算批复下达到高校起计算,项目预算每年执行实际时间不足三分之二,扣除规定的招标、付款、结算等流程后,剩余的实施期限将进一步减少。
5.项目预算年终突击用款现象明显。由于高校过于片面地追求项目预算执行率,为达到项目预算执行率较高、项目财务数据较好看的目的,高校年底突击使用项目资金现象较普遍,致使资金浪费情况较为严重。
6.项目预算控制、执行及监督力度不够。目前,许多高校项目预算管理仍只注重预算的制定和下达,但在下达后却未对项目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和跟踪,各部门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进度信息也未及时反馈,而且项目预算管理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体系,因而难于令高校预算管理部门对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变化进行快速反映。
7.项目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当前各高校在项目预算执行中普遍缺乏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对项目资金的节约与超支无相应的奖罚机制,容易造成高校各部门间争夺资金,加剧了资金短缺的矛盾,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
三、解决高校项目预算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1.加强项目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项目预算编制是项目预算管理的首要工作,是项目预算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项目预算编制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预算执行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科学、合理地编制高质量的项目预算,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项目预算编制原则。高校在编制项目预算时,应把握如下原则:{1}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参照近几年同类项目水平。{2}对完成项目计划所需资源进行测算,对项目计划完成因素进行分析。{3}合理安排资金,按轻重缓急为序,优先安排重点项目。{4}以履行事业发展需要为依据,运用科学合理方法测算,力求做到综合平衡,统筹兼顾。{5}明确编制部门、审核部门、监督和检查部门的职责和权责,做到职责和权责相一致。
(2)合理划分项目预算编制范围。划分项目预算编制范围,是加强高校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一环。
(3)项目按存续期限分为三个部分:{1}特定经常性专项项目。高校为事业发展需要,在开展专项活动中持续发生的,在基本支出以外开支的特定项目。{2}一次性专项项目。高校为完成临时性、阶段性工作任务一次性安排资金的项目,该项目完成后不再继续安排。{3}跨年度项目。高校经上级部门批准需分年实施,在本年安排预算的项目和当年新增的须在本年度及以后年度继续安排的项目。
(4)项目按资金保障优先次序分为两部分:(1)刚性项目(法定项目)。高校为履职必须开展的经常性项目。(2)弹性项目。高校为强化管理,改善条件,促进事业发展等主动提出开展的项目。
(5)注重项目预算编制方法。项目预算编制是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起点和重心,是全成本控制的依据。项目批准立项后,项目部门必需按项目管理要求编制项目预算,并采用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同时编制的方法编制项目的全额预算,以便掌握项目经费的全面情况。同时要细化预算编制,将项目预算精细到具体责任部门和相应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确保项目预算的评估和审查具有可操作性。
(6)规范项目预算编制行为。项目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是项目预算执行的基础,目前高校项目预算编制依据欠缺科学性和严谨性,项目预算编制主观伸缩性大,质量不高,项目预算编制行为不规范,难于有效监督与制约。因此,需加大力度对高校项目预算编制进行规范:{1}立足实际,科学有效。项目支出安排要与发展规划相结合,以实际需要为导向,努力提高项目安排的科学性、有效性。{2}有保有压,先急后缓。在现有财力条件下,对项目合理排序,优先安排重点及紧急项目,压缩一般及小而散的项目。{3}综合预算,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安排要统筹使用预算内外财力,实行综合平衡。{4}完善项目预算编制细则。一是不断改进和完善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办法;二是推行项目排序和滚动管理。
(7)规避项目预算不确定性风险。高校项目预算编制是在预算期开始前一段时间进行,主要依据的是以前的情况和对未来的预测,而过去和未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项目预算本身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为避免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妨碍项目预算的顺利完成。高校应当编制松弛的项目预算,使项目预算指标建立在一些未知而合理的假定因素的基础上,以确保项目预算的顺利完成。松弛的项目预算可为项目预算的执行留有余地,抵消客观环境发生的一些不利影响,从而有效规避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
2.延长项目预算编制及执行时间,增强项目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高校可建议财政部门提前在年底部署编制下一年度项目预算,以适当延长项目预算编制时间。人大审批通过当年政府财政预算前,财政部门应按照政府初步审批的项目预算的一定比例通知启动项目预算,以留出较长的时间给高校实施项目预算,减少高校年底突击用款的情况。
3.严格项目预算审核,确保项目资金用到实处。项目预算的审核,应由高校项目预算工作小组,对项目预算进行审核,最终确定项目预算。项目预算审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项目申报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进行评价,为项目预算工作小组决策提供依据。
(1)目标相关性。项目预算应以项目的目标为依据,预算的各项支出应与项目目标紧密相关,预算的总量、结构与强度等应符合目标的特点和规律。
(2)政策相符性。项目预算应符合国家预算法、财政政策和财经制度,预算科目开支的标准与范围应符合相关具体规定。
(3)经济合理性。项目预算应经科学论证,具有可行性预测,支出结构优化合理,在不影响完成项目目标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加大同类项目预算资金调剂的灵活性,提高同类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率。高校项目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不能片面强调对明细的刚性控制,对于同类项目预算应按总额捆绑下达指标,同类项目预算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资金结余和缺口在报上级部门备案后也应允许相互调剂灵活使用,以提高同类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率。
5.加强项目预算监控,确保项目经费使用不偏航。项目预算管理部门不但要重视项目预算计划的编制,也要对项目预算计划的全面合法执行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控制手段和管理办法,确保项目预算执行监督到位。抓好项目预算监督,应抓好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执行两个基本环节。项目预算执行的关键在于项目预算监控。项目预算监控主要方式:
(1)完善项目预算管理标准化规章。
(2)加强过程控制及实施适当的职责分离。
(3)建立有效的项目财务核算和分析报告系统。
(4)及时掌握项目预算执行进度。
(5)定期召开项目预算分析会议并形成项目预算反馈报告。
6.建立项目预算考评体系,促进项目资金使用最优化。项目预算期结束后,高校要通过各个责任单位的项目绩效报告,比较分析各个责任单位的项目预算数与实际支出数,揭示节约与超支,作为评价各个项目绩效与确定偏离预算责任的依据,项目管理部门以此掌握整个项目预算期的预算目标实现情况。
为正确考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应建立项目预算绩效考评体系。项目预算绩效考评体系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一是综合考评与固定评价指标及奖惩机制相结合;二是经济责任制考核与考评体系细则相结合。建立项目预算管理考评体系指标,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量化与非量化。在项目预算绩效考评过程中,并非所有绩效都能予以量化,如将非量化因素予以量化,有可能会投入大量的成本也未必能奏效。因此,为避免人为主观成份的介入,应尽量采用量化方式,对于难于量化的因素,应设法采用简单方式使其成为量化因素。
(2)财务性与非财务性。项目预算绩效考评除注重可用货币单位计量的财务性指标外,还可采用非财务性指标,非财务性指标虽不直接在财务报表上反映,但它客观存在于高校活动的信息传递过程,如项目发展规划和目标、项目发展情况变化原因、项目资源利用效果等,这些非财务性指标是保证项目预算绩效考评全面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可控与不可控。在衡量绩效时,对无法控制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应尽可能排除,如国家政策调整、重大灾害、物价变动等,项目预算绩效考评应以可控范围为基准。
四、结束语
高等学校要实现快速发展,取得更好的办学效益,就必须加强对项目预算的管理,建立与完善高校项目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事前科学编制项目预算,事中严格执行、监督与控制项目预算,事后将项目预算管理和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项目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而实现项目资金效益最优化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财预(2004)84号
2.朱亚丹.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建议[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8(9)
3.孙琪华.关于构建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J].经济师,2010(12)
4.宋岩.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预算松弛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1(2)
5.覃洪.强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5)
(作者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深圳 518172)(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