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如何做实会计实务的探讨

2013-12-29 00:00:00高霞
经济师 2013年2期

摘 要: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原有简单的核算制度与会计实务操作已经日趋落后,越来越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如何推进适应性改革,改进会计实务操作,弥补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的缺陷,及时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确实强化会计实务效果,对于提高财务管理和高校运营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就如何做实会计实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 做实会计实务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98-02

会计实务,又称会计做账,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即会计从填制凭证到编制报表的整个账务处理过程。计划经济时代,会计只是被动地按照国家规定完成账务处理的简单过程。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经济业务不断创新,如何更准确、更合理地处理每一笔业务成为很多会计必修的一门技术。这样一来,会计实务就不再局限于作账过程,而要解决如何取得良好的效果的问题,会计核算基础等实务工作也必须作相应的改革和转变。

一、通过强化会计核算的权责性做实会计实务

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收支渠道逐步向多元化转变。国家财政对高校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高校会计核算基础的做法在日常会计核算中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凸显出来,给高校会计实务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和不便,不利于会计核算中一些经济业务的真实反映,而且影响到决策依据的准确性。为了明确会计核算的确认基础,更真实地反映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必须强化会计核算基础的权责性。

1.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带来的弊端。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会计确认基础和依据的核算原则和办法。它置费用的取得和付出的实际归属期而不顾,只以货币资金的增减直接来确定收入和支出的发生,从而阻断了收入和支出的配比过程,掩盖了高校各个时期业务的真实情况,影响到未来现金流动信息的提供和考核高校的财务受托责任的真实评价。同时给高校的会计实务工作带来一些局限和问题:一是高校发生的货币收支业务与交易事项本身不完全一致。二是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相混淆,导致高校资产规模和数量信息失真,监督失控。三是在现行高校会计核算基础不能如实反映高校财务状况。譬如,已经形成了事业支出的应收款项依然反映在高校的资金账户中,影响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四是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前后一贯性,会计年度内收支不配比,不利于评价收支结余的情况。五是高校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和学校财务会计核算两账分离,在基建会计中反映的投资支出在财务会计中得不到体现,影响到统一管理。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创新会计核算制度,做实会计实务工作。

2.建立一个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制。鉴于收付实现制存在的局限与弊端,我们必须认清新的形势和财务环境,根据会计确认基础的选择原则,借鉴西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先进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重新审视选择会计核算确认基础,并加以分析改善,强化会计核算的权责性,建立一个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弥补实现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应对经济发展新情况和会计核算新内容。高校的收入和支出核算,应采用权责发生制,以使财务报告全面地反映各个会计期间的收支状况。在财务报告中既反映期末应收未收、应缴未缴、应拨未拨、应付未付余额,又准确反映期间收入和支出,以全面地反映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

3.改进与创新传统的管理制度。收付实现制往往体现在一些传统的规章制度中,要强化其权责性,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为例,目前高校的固定资产以原值入账的做法,只核算账面原值,而在其使用期内不计提折旧,也不做减值测试,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固定资产的维护和更新。这种核算方法容易导致国有资产信息失真,助长了高校资产的浪费和重复投入等现象。同时,在高校资产处置中也难以划清使用责任和价值损耗。更重要的是造成账面价值qXA95ucmre6MD/AXOV1mmg==与固定资产净值之间的差距的不断扩大和价值的背离,并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指标处于一种虚增状态。必须将高校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核算纳入高校成本核算体系,实现现有固定资产的折损程度和使用状况的真实反映,保确高校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

二、通过坚持谨慎性的会计核算原则做实会计实务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源于西方会计文献,即针对经济活动中,在处理未来不确定的经济事项时必须持谨慎态度。凡是没有绝对把握实现的收入,不能人为虚拟入账。我国新高校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也有相关规定。第18条中特意强调“应有的谨慎”,即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期,既不夸大也不回避,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会计所面临的客观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具有相当不确定性,谨慎性原则的坚持更加重要。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特别强调谨慎性原则,不仅有利于充分地反映经济风险信息,有利于高校作出准确的经营决策,也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这对于规范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确保高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稳妥可靠,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风险与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谨慎处理预见性计算。谨慎性原则旨在实现财务万无一失的稳妥管理,它强调所记录和确认的数字必须以可以预见为前提,而对是似而非的收入则不得轻易确认和入账。近年来,高校兴起与发展的多种经营面对的都是一个有风险的市场,其经营活动都有这样那样的不确定因素。在处理未来不确定的经济事项时,一些涉及收支的财务行为应建立在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预期的基础上。预见计算时,会计人员必须采用谨慎原则选择可使预计值和事实确定值的误差尽可能缩少的数值。即对资产减少的原因和将来支出的原因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并计量可能发生的价值减少和支出的幅度,从中选择避免使利润过大表达的数值,以确保高校作出多种经营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取得收益最大化。

2.谨慎选择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存货是高校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高校的经营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在深入分析客观经济环境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科学决策。实际成本核算时,特别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针对期末存货价值偏低的问题,可以采取“后进先出”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减少利润中的水分。使之既能够谨慎地反映当期会计利润,避免利润的过度分配,维护投资者的长远利益,还能够客观地反映当期销售成本,与当期销售收入配比,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在具体操作中,针对以前购进存货的价值可能低于当前市价的情况,可通过低估存货损失,高计产品当期销售成本,减少当期利润的办法来减少潜在的存货损失。

3.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计工作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它是一种技术方法和理念兼而有之的职业。其会计职业判断与道德因素密切相关。会计人员只有坚守职业道德,谨慎认真地执行会计政策,正确实施会计判断与预测,才能确保会计实务信息的真实与准确。要强化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强化诚信意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应帮助他们强化守法意识和廉洁精神,坚持在法规范围内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坚守社会公德,做一个合格的财务工作者。

三、通过电算化手段做实会计实物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会计实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地凸显出来,以至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趋势。近年来,虽然大多数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将计算机运用于会计核算领域,但效果参差不齐,以至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在效能上的更大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提高、完善迫在眉睫。

1.建立可靠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高校应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全面规划,明确其目标实现的阶段和步骤,从资金、技术、服务内容、业务流程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推进。包括实施人员组织、会计软件的取得、硬件及环境的购置安装、系统软件的配置、新旧系统内容的转换、使用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等。为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准确可靠性,可在易出现错误和失误的地方,建立尽可能完善的检错和纠错系统,进行重点防护,保证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并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防止系统被非法使用及非法改动。此外还应有系统破坏后的恢复功能等,及时记录、汇总、分析、传送,保证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准确、及时,充分发挥重要财务信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2.重视电算化人才的培养。目前,一些高校财务人员虽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工作经验,却缺乏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缺乏计算机故障的处理和应对能力,计算机操作停留在机械性地使用财务软件的水平。一旦操作失误,或系统崩溃,则可能使一些重要财务数据瞬间丢失。因此,电算化人才的培训和培养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好单位的领导、总会计师、财会负责人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工作,以提高对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应组织会计人员分期分批地接受相关知识的培训,逐步使多数会计人员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运用会计软件的基本技能,部分会计人员掌握软件日常维护和二次开发的技能,提高财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和应用水平。

3.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加强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才能适应其要求,要学习借鉴先进的电算化管理理念,突破高校会计工作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与计算机应用相适应的会计人员上机操作、系统维护、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形成完整全面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体系,正确处理会计日常事务,以充分发挥计算机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效用。

参考文献:

粟小聪.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8,(12)

(作者单位: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晋中 0306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