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校用工制度不断改革,将非事业编制人员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促进高校的发展,建设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文章对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现状和制约他们入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非事业编制人员入会和权益保障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非事业编制人员 工会组织 权益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87-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教学、行政、后勤、安保等各类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除事业编制人员以外,基本上都聘请了一定数量的非事业编制人员,即不列入学校事业编制,与学校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的人员,以及在学校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1}(以下简称非在编人员),分布在学校各个部门,其中以后勤、安保系统的工勤人员最为集中。非在编人员身份复杂,包括校企编制、部门聘用、劳务委派等多种形式,高校的劳动人事关系日趋多元化。
高校在多元化用工形式并存的情况下,非在编人员权益保障问题日显突出。由于他们没有加入所在单位的工会组织,无法享受一些工会活动或以工会名义发放的福利待遇,成为校园中的“弱势群体”。长此以往,其内心必定产生不满情绪,感觉低人一等,缺乏一种归属感和凝聚力。因此,劳资矛盾比较突出,维护自身权益的声音不断增强,因待遇问题而跳槽的情况频频发生,这样既不利于高校的正常工作,也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高校非在编人员加入工会组织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的新课题。工会工作应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与时俱进,按照《工会法》要求,吸收非在编人员加入工会,在工会组织的大家庭中,使他们享受应有的权利。因此,进一步规范高校非在编人员加入工会组织,切实保障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更好地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的需要,对预防化解矛盾,规范管理行为,促进高校事业更好、更快、更和谐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二、高校非在编人员现状分析
目前,地方院校的非事业编制人员主要包括人事代理制人员、聘用制合同工、临时工等几种类型。{2}非在编人员由于地域环境、学历层次、思想认识上的差异,对加入工会组织的态度各不相同,其现状具体表现为:
1.农村务工人员。这部分人员基本集中在高校后勤、安保系统,人数较多且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主要分布在物业、餐饮、运输、保卫等岗位,他们大都具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默默无闻地工作,但组织观念、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流动性又大,对加入工会的意愿不是很高。
2.城市闲置人员。他们因企业下岗或退休等原因,到高校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学生公寓管理、图书资料管理、水电设施维护等。这些人员一般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较好的职业素养,法制观念也较强,懂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缺乏对新的单位的认同感,主人翁意识比较淡薄,对加入工会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3.本专科毕业生。这类人员以留校的毕业生为主,也有从各大专院校招聘的,主要从事办公室事务、学生辅导员、实践(实验)教学指导等工作。他们文化素质较高,上进心较强,对学校的环境比较适应,期望能有转入事业在编的机会,热心于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对要求加入工会组织的愿望也最为迫切。
三、制约非在编人员入会的主要因素
目前,各高校对非在编人员加入工会组织问题,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首先是有些单位对吸收非在编人员入会和维护他们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非在编人员入会后,会带来如劳动合同、劳动保障、福利待遇等一系列的维护基本权益问题,牵涉到用人单位的自身利益,处理不好还可能会产生或激化劳资矛盾。因此,对非在编人员入会持消极观望态度。其次是非在编人员的入会观念比较淡薄,本身对工会的基本情况不了解,对加入工会后会带来什么好处不清楚,总觉得自己是局外人,缺乏加入工会组织的迫切要求。
认识差异是制约非在编人员加入工会的主要因素之一。解决非在编人员入会问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思想统一提高到“以人为本”,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的高度,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积极做好非在编人员入会工作、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就是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就是维护学校自身的利益。高校工会工作者要转变对非在编职工的歧视观念,自觉担负起组织非在编人员入会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同时要组织非在编人员认真学习《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和教育非在编人员提高思想认识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工会是自己的组织,通过加入工会,可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服务和服从于高校的发展大局和稳定。
四、积极探索非在编人员入会的新途径
高校非在编职工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新成员,将他们组织起来,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是高校工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3}我们要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扩大工会覆盖面,增强工会凝聚力”的要求,针对非在编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等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践非在编人员入会的新途径。
首先要坚持“自愿入会、自愿退会”的原则,本人的意愿是参加工会的前提条件,在加强对非在编人员的组织引导,提高他们入会积极性的基础上,只要非在编人员自己提出入会申请,一般都将吸收为工会会员。如果非在编人员因合同期满辞职等原因要求退会,工会也应予以同意或及时转移会员关系。其次要坚持“谁用工,入谁会”的原则,即非在编人员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的,就应直接加入学校工会;而非在编人员与学校下属部门签订劳动合同的,则参加所属部门的工会组织,并报学校工会审批,部门分工会做好非在编人员会员的管理工作。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我们在组织非在编人员入会的同时,要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非在编人员加入工会享受的权益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思想方面。非在编人员享受与在编人员相同的政治待遇,在工会组织中具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选举产生的非在编人员代表可以参加教代会、工代会参政议政,对学校和部门工作有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力,使非在编人员的人格与尊严受到应有的尊重,增强他们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
2.物质利益方面。非在编人员享有工会发放的奖励与实物、教职工旅游、大病互助等福利待遇,能够获得工会组织的慰问、探望,得到工会组织的帮困救助。同时工会要督促用人单位按相关规定给他们交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费用,使非在编人员感受到工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精神文化方面。加强对非在编人员的管理,教育他们树立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思想。根据非在编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岗位需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学历进修,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使他们更好地适应高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同时通过参加运动会、技能比武、文艺演出等各类文体活动,发挥他们的个人爱好和特长,增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荣誉感。
五、结束语
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是先进文化的发源地,应率先将非在编人员组织起来,解决他们的入会问题,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要就非在编人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落实入会程序以及建立权益维护机制,积极探索和完善非在编人员加入工会组织的新举措,吸收并维护其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作用,为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注释:
{1}薛长礼.柴伟伟,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劳动关系问题探析[J].经济论坛,2011(2)197-199
{2}谢建冬,地方院校非事业编制人员加入工会问题探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4)125-128
{3}孔繁清,高校非在编职工入会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7(2)20-23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