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言学在国外的发展状况研究

2013-12-29 00:00:00刘贺
经济师 2013年2期

摘 要: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模糊语言学也成为了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方向。西方学者很早就对模糊语言学展开了研究,文章着重就几位重要的西方学者对模糊现象的研究进行了介绍,总结了他们的观点,并指出了将来模糊语言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语言 模糊性 模糊语言学 西方学者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57-02

一、模糊语言学的研究背景

自然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模糊性是其基本属性之一,表现在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早已引起人们注意。但直到本世纪60年代札德提出模糊集(fuzzy set)理论,人们才找到适当的科学手段描述这种模糊性,开拓出模糊语言学这个前景广阔的研究领域。在西方,特别是英语国家,模糊语言是现代语言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札德认为,人类思维和语言中都存在着“其界限不是泾渭分明地确定好了的类别,模糊集是指该词类中的成员向非成员的过渡是逐渐的,而不是突然的”。模糊集中的成员属于集合的隶属度虽然在正常的模式中是0和1两个值,但也可取0和1之间的模糊值。而传统的集合论中,每一个集合的成员要么属于它(隶属度为1),要么不属于它(隶属度为0)。譬如,“高个子和矮个子”、“外貌的美与丑”,如果按照传统的二值逻辑,就无法解释具体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定,因为具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的人对这些定义的认识是不同的。而模糊集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正如多值逻辑的基本理念,把这些无穷多值看成一个模糊集合,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允许一个连续的取值范围(一个介于0与1区间的实数取值范围),因此可以反映出真值的大小区别。语言哲学家总是试图从形式语言(数字),即,用数学公式来解释语言的变化与发展,模糊集论正是用形式语言(数字)来表示模糊性,解释模糊话语,强调的是范畴取值中隶属度的连续性。

二、国外学者对于模糊语言学的研究现状

1.罗素论模糊性。罗素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界,罗素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他在《论模糊性》中,对模糊性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就模糊性的根源和实质做过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模糊性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而不属于本体论的研究对象。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特征不由认识的多少来决定,而是客观存在的。罗素认为“模糊性和精确性一样,都是属于表达方面的特征,它们只涉及表达手段与被表达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模糊性是语言的特性,如果因为语言的模糊性就认为客观事物也是模糊的,那就产生了错误。语言模糊产生的根源就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由于认识的模糊而导致的。例如:罗素认为所有的颜色词,如:红色就是模糊的。因为颜色形成了连续的统一体,有红颜色的阴影,我们就会怀疑是否能叫它为“红色”,因为红色是一个从本质上来看适用范围是值得怀疑的一个词。所有的词毫无疑问在一定范围内是具有归属性的。以罗素的观点,模糊甚至存在于量词中比如“温度”“米”。罗素认为:所有的语言都是模糊的。所有的词都或多或少带有模糊性。罗素的模糊的观点受到语言与图片的类比以及语言与逻辑还有数学之间的类比关系所影响,认为语言只是一种表达的方法,因此,语言的模糊正如照片的模糊一样。

罗素还认为:所有的表象都是模糊的,他做了一个对比:表象和事实就如图片和对它的描述一样。就“手表”来举例子,从模糊角度,人们不能只是由于相像,就拿表的图片和表做比较。人们可以基于形状、颜色等,对他们进行比较,但就模糊性而言,则不能进行比较。因为“表”既不是模糊的也不是非模糊的。客体无所谓模糊或精确之说,只不过是用来表达和陈述它的语言,才有模糊或精确之说。

2.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和语言游戏论。在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Ludwing Wittgenstein)提出了“家族相似性”理论。在《哲学研究》一书中,维特根斯坦对“家族相似性”做了明确的阐释。把语言游戏之间的关系称为“家族相似性”。他说:“我想不出比‘家族相似’更好的词来表达这些相似之处了,如身材、相貌、眼睛的颜色、步态、性情等,也以同样的方式重叠和交叉。我想说的是,各种‘游戏’形成一个家族。正如某一家族里叔伯、姐妹、兄弟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在任何一处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在各种各样的语言游戏中,也是这样的”。维特根斯坦还举了很多的例子证明“家族相似性”这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以“游戏”为例,比如:球类游戏、棋类游戏、牌类游戏等,它们之间虽然有很多的相似的地方,但没有一个为一切游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他说:“如果你看一看这些游戏,你就不会看到所有游戏的共同点,你只会看到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他们的亲缘关系,以及整整一系列相似之处和亲缘关系。”当人们观察棋类游戏时,会看到它们之间的种种相似性,当观察牌类游戏时,可以看到与棋类游戏有一些相似性,当观察球类游戏时,也是如此。可见,没有一个是任何游戏都具有的特点,只有许多的相似性。

维特根斯坦强调各种游戏之间只有相似性,没有共同性。他还认为:现象和事物之间只有相似性。人们在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同一个词的过程中,可能对相同的词做出不同的理解。这就是说,在词的不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认为,每种语言游戏都是对语言的一种使用,这种使用大致由这样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说出或写出语词或语句的过程、行为或者活动,这种行为或者活动既可以指向说话者自己,也可以指向他人;另一部分是有这种过程、行为或者活动所引起的反应,或者所完成的活动。这就是说,每种语言游戏都是由语言表达式和人们借以引起的反应或所完成的活动这两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每一种语言游戏都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维特根斯坦还认为,可以把孩子用以学习语言的那种方法称为一种原始的语言游戏,而对语言游戏的研究就是对原始的语言游戏或者原始的语言的研究。与我们在极其复杂的日常语言中据以使用符号那种程序相比,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使用符号的程序。而且,在这些简单的语言形式与我们复杂的语言形式之间并没有发生任何断裂。我们通过逐步地补充新的语言形式,使能够把简单的语言形式组成复杂的语言形式。维特根斯坦强调要从这种简单的、原始的语言形式入手,去研究各种各样、无限众多的复杂的语言形式或语言游戏。

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词意义的确定性产生于语词用法的多样性,也产生于概念的变化和发展。他说:“不确定性存在着,这一点处于我们的概念之中,处于我们的工具之中,这其实不涉及这个概念究竟是实际的还是非实际的问题”。在他看来,词的意义不仅随概念的变化而变化,而且随语言游戏的变化而变化。他说:“语言游戏一旦发生变化,概念也就随之发生变化,而概念的变化又引起词的意义的变化。”

维特根斯坦把语词意义的不确定性与生活形式的多样性联系起来考察,用生活形式的多样性来解释语词意义的不确定性。他说:“语词往往只有在生活之中才获得意义。”又说:“如果生活形式是语词用法的基础,那么在语词用法中必定含有一种不确定性。生活形式毕竟不是一种具有精确规律性的形式。”也许确定性仅仅可能存在于生活正常地进行的地方,一旦生活中出现异常情况,就必然会发生一些不确定的情况。维特根斯坦由此判定:“在生活之流中,我们的一切概念是有弹性的,我们不能用一个僵硬的概念来适应这个环境”。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和语言游戏理论中,包含了语义具有不确定性,具有亦此亦彼的相似性,而且这种不确定性和相似性与语义的使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即受到语用环境的影响。

3.以Rosch为代表的现代范畴理论。范畴是认知语言学里经常用到的词汇。同一范畴的事物往往具有相似的特征,范畴就是人们所说的类。这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并加以总结的结果。范畴化就是人们在认知的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谈到范畴就必须提到边界和界限,传统的范畴理论认为,范畴的边界明确,所有范畴内的成员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并把该条件认为是充分必要条件,且认为范畴内的成员地位平等。

以美国心理学家罗施(Eleanor Rosch)为代表的现代范畴理论认为,模糊语义就是一个具有中心和边缘的模糊范畴,范畴内的每一个模糊变量都有一个隶属度(Membership Function)与之相对应。这个模糊范畴就是认知语言学所说的“原型范畴”(Prototype Category)。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由于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和人类思维的模糊性,导致了范畴也具有模糊的特性。范畴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揭示了语言语用的规律和特征。语言就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对客观事物进行范畴化的用特殊符号表达的一种方式。因为范畴具有明显的模糊性,所以语言自然也具有模糊性。

范畴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同一范畴内的元素往往具有相似的本质属性,但各个元素还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说水果这一范畴,苹果、香蕉、橘子都属于这一范畴,但柿子,属不属这一范畴呢?可见范畴内部成员的地位不是平等的。而古典的范畴理论认为因为范畴内的成员都具有相同的特征,所以各成员的地位是相同的。但现代科学证明了人的认知过程是极其复杂而又模糊的过程,由于不同的人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习俗的不同;所以由此产生的范畴也具有模糊性。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基于其原有的认识和经验,尽管范畴是建立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的,但存在着认知的模糊性,所以用来表达范畴的语言也具有模糊性。同一范畴的事物往往具有家族相似性,由于各个成员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的不同,决定了个个成员在范畴中的地位是不尽相同的,中心成员具有更多的本质属性,罗施所提出的原型范畴理论,是对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的进一步发展。范畴中的成员具有不同的典型性,原型就是其中的典型成员,往往是具有最多的“家族相似性”的属性,也是最能代表该范畴的成员。罗施认为词和概念等都是以典型形式存储在人的大脑当中,人们认识一个词或概念也是从具体的实例开始的,典型就处于一个范畴即一个类的中心,而其他成员与典型的相似性决定了它在范畴中的位置。典型与非典型允许的差异的范围就是隶属度。

三、小结

本文对国外模糊语言学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目前对语言模糊性的定义、成因等问题在语言学范畴内的发展讨论已经十分成熟。对语义模糊性的形式化描述是目前模糊语言学研究的新的增长点,使这一学科具有了崭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涂纪亮.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英美语言哲学概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罗素.逻辑与知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罗素.哲学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罗素.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5.Wittgenstein,L.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M].Macmillan Press,1953

6.Zadeh.L.A.Fuzzy Sets[J].Information and Control,1965(8)

7.Zadeh.L.A.Fuzzy Sets[A].Encyclopedia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Z].Marcel Dekker Inc,1977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外语系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