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以超乎想象的力度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随着各国紧急措施的实施,金融危机恶化的趋势得到了遏制,危机得以缓和,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好转。然而,危机的根源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尤其是2009年底由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债危机又给世界经济形势蒙上了一层阴影,世界经济呈现出不确定性因素,经济形势有可能再度恶化,处于一种稳定与动荡未知的时代,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而进入“后危机时代”。文章对比分析了中美在金融危机前后不同经济时期会计舞弊的特征,并加以比较,通过借鉴反舞弊的成功经验,提出识别风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 会计舞弊 风险识别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10-04
近些年,会计舞弊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话题。自2002年外国一些知名的上市公司发生了严重的会计舞弊问题开始,会计舞弊问题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例如,美国安然公司、意大利帕玛拉特等许多享誉世界的公司发生了财务报表舞弊的丑闻。不仅国外公司面对会计舞弊的问题,中国也同样面对这些问题。例如,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等一些企业发生严重的财务报表舞弊。随着国家出台一些法律法规,对会计准则的规范化,同时加强了监管的力度,许多财务报告舞弊案件被相继披露出来。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以超乎想象的力度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许多企业经营者面临着业务量的不断下降、利润减少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带来的困境,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开始对经济市场失去信心。尽管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但仍然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蔓延,其造成的危害性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随着各国紧急措施的实施,金融危机恶化的趋势得到了遏制,危机得以缓和,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好转,逐渐进入了相对平稳时期。经营者对全球经济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中,经济先行指标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得到回升,工业实际产出呈上升趋势,开始回暖,金融市场利差指标恢复正常,消费者信心震荡回升,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而进入“后危机时代”。然而,危机的根源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尤其是2009年底由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债危机又给世界经济形势蒙上了一层阴影,世界经济呈现出不确定性因素,经济形势有可能再度恶化,处于一种稳定与动荡未知的时代。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中美在金融危机前后不同经济时期会计舞弊的特征,并加以比较,通过借鉴反舞弊的成功经验,提出识别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中美会计舞弊特征比较
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会计舞弊所面临的形势各不相同,企业的管理者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不同,因而所呈现出的舞弊特征也有所不同。通过不同时期中美会计舞弊特征的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可以看出经济环境对舞弊的影响及引发风险的异同。
(一)金融危机前后中国会计舞弊特征
金融危机以前,中国公司舞弊的手段主要是通过伪造业务,虚增资产或收入,以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例如,达尔曼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主要就是虚构大量根本不存在的交易和生产记录,以增加销售收入。为了使几乎没有收入的财务报表看起来更加真实,公司还虚构了与业务相配合的现金流,完善整个虚拟业务流程。另外,关联交易、违规担保现象也很普遍,例如,金荔科技、德隆都存在涉嫌提供虚假的银行单证、进行违规担保,大股东通过与其关联方往来,大量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上市公司主要面临保壳压力。此外,谋取个人私利也是管理层舞弊的主要动因。这一时期,由于没有意识到舞弊的严重危害,我国立法还很不完善,一些科目还不被公众、政府注意,因此财务数据存在巨大的修改空间。公司均以便利的舞弊机会和业绩压力为借口,选择舞弊。
到了金融危机时期7985a98e9f9f07978747ff5ac50ddb9745a15271616cf6a5da90e1b6d070dcaf,我国会计舞弊开始利用会计估计变更的可操纵性,通过改变原来的方法,创造利润增长率。哈空调就是通过利用会计估计变更,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由账龄分析法变更为迁移模型法,使哈空调创造出了惊人的利润增长率。大股东通过获取超额利润侵占小股东利益,其高管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巨额受贿。管理层在巨额利益面前内外相互勾结,为集体舞弊创造了机会。此外,集体舞弊也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处于金融危机的环境背景下,经济恶化使各利益方萌生舞弊念头。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业绩压力有所缓解,但还存在希望获得配股资格的压力;由于特有的国有企业形式,管理层存在私心,想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大股东提供非法担保,获取额外收益。四川长虹就是企业管理层侵占国有资产的典型,高位减持等手段套利,从国有资产和股票市场圈钱。华伦集团入主四川金顶后通过改组董事会,将经营决策权与财务资金调配权牢牢控制,随后华伦开始利用上市公司的资产,采用对外投资、转移资产、担保融资、高位减持股份、低价出售上市公司资产等方式套利,侵占中小股东的权益,掏空公司。而紫鑫药业则是受利益驱动,利用内幕交易,实施舞弊。这一时期,一人独断的管理模式仍然是管理层舞弊的有利机会,中国现有体制不完善,公司主要通过控制董事会将内部控制架空,通过规避审计,实现集体舞弊。从舞弊被发现的处罚来看,处罚的金额很少,不足以给舞弊者带来震慑。
(二)金融危机前后美国会计舞弊特征
在金融危机前,会计舞弊手段是灵活利用一些备抵账户,虚增收入,蓄意调节利润。在此基础上,利用会计估计和判断、记账方式等主观判断,针对其中的漏洞,粉饰公司的财务状况,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为了规避审计,公司在账务处理时在会计系统中删除交易痕迹,增加了审计难度。南方保健的高管人员正是利用主要是通过“契约调整”这一备抵账户,依赖于主观判断的特点,用以估算南方保健向病人投保的医疗保险机构开出的账单与医疗保险机构预计实际要支付的账款间的差额,毫无依据地贷记“契约调整”,虚增25亿美元的利润。
金融危机时期,美国主要是由于其金融系统的不断创新使得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增强,系统风险随之上升。其次,一些商业银行受利益驱动,为了增加企业的贷款金额,增加利润,忽略了信用额度的评审,甚至利用虚假的信用价值向一些偿还能力较弱的人发放贷款。而且在不同环节中银行以不同的形式,利用创新信用产品去形成资产和多个信用主体的叠加。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大部分金融机构惨重的损失,致使雷曼兄弟等五大投资银行倒闭,对美国居民的影响更是强烈,美国许多家庭破产。由于很多相关的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相关,导致失业率的不断上升,使美国人民对经济形式失去了信心。因此获取融资的压力是企业舞弊主要动因,为维护和保持企业在公众眼中盈利的形象,以增强投资者信心及对公司业绩的关注,才能实现筹资,从而利用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去进行舞弊导致了最后企业的破产。南方保健公司和默克制药公司的舞弊动机都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盈利去粉饰财务报表。此阶段管理层的独裁统治,导致内部控制失灵,会计人员屈从,将不利消息隐藏起来,虽然出台了萨班斯法案,但由于并未强制执行,仍然给舞弊创造了机会。
通过总结美国ACFE舞弊报告,发现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会计舞弊的手段和形式都存在着不同,所以后金融危机时期舞弊特征可以总结为如下两点:
1.后金融危机时期舞弊频率与损失金额特征。从著名的案例法莫尔以存货做文章进行舞弊,到利用并购机会操纵“准备”科目的泰科公司,以及模糊资本性资产和费用性质支出界限的美国废品管理公司,南方保健的虚构收入,利用会计截止期做掩盖的美国女王真空吸尘器公司和滥用重大性概念的美国在线公司,大部分舞弊的案例都是关于财务报表舞弊。而且通过美国ACFE舞弊报告的统计显示财务报表舞弊的发生频率在下降,但是损失的金额从2008年到2009年12月份却是持续上升。由此可以看出从金融危机后发生舞弊的案件的数量确实是在不断减少,可一旦被侦察发现其损失的金额是不可估计的。因为美国一直不断制定各种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一些准则去防范和限制舞弊的发生,可是始终存在利益诱惑去指使部分人继续操作财务报表数字进行舞弊,由于法律法规的健全使得舞弊的手段异常复杂和高明以至于难以发现和侦察。例如后金融危机时期的麦道夫案例,该公司一直都在公众眼中是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可是实际该公司竟是麦道夫一人独大,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和从未进行过外部审计。从此舞弊案例可以看出,麦道夫舞弊手段的高明。
2.后金融危机时期舞弊人员特征。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业主和高管的舞弊动机相对减少。人为何会产生舞弊的动机,需要利用舞弊三因素来解释。舞弊三因素包括机会、压力和借口,而且三种因素之间会两两相互作用,机会因素是指会计制度缺陷使得行为主体面临舞弊的机会。主要表现为信任过度、信息不对称、内部控制的缺乏或失效、评价机制失效惩罚措施不到位、审计保障机制缺乏等等;压力表现为财务压力、与工作有关压力、不良的嗜好等等;借口与个人道德取向有关,主要受家庭、教育、亲友、社会等几方面影响。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业主和高管的舞弊机会相对减少,是由于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有效地防范了舞弊的发生。例如萨班斯法案强调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规定了公司必须披露内部控制报告。该法案还规定了要求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的独立董事,有效的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制约管理层进行舞弊去满足个人利益。美国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去补救和推行相关的金融体制改革措施,例如,增设了四个新的金融监管机构,同时2008年后美国公布了企业一些财务补助政策,尤其是对一些商业投资一年可以享受50%折旧,还有对于中小企业还可以享受到额外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舞弊机会减少的同时,压力对于业主/高管也相对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大部分企业都在恢复阶段,从而竞争相对减弱。因为通过美国ACFE舞弊报告,统计业主/高管的发生舞弊频率从2008年到2009年12月份持续减少,其损失的金额也是持续减少。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中美会计舞弊特征比较
通过后金融危机中美会计舞弊特征对比不难发现,无论在任何时期企业发生会计舞弊的驱动因素都是由于股价和盈利的诱惑,从而致使盲目的扩张,上市保壳和图谋利益等。对比舞弊手段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监管的严格,舞弊手段变化的相对高明、隐蔽和复杂,所以一些外部审计更难以发现企业的舞弊行为。基于三因素理论,中美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会计舞弊的特征,主要存在如下异同。
1.动机。动机是舞弊发生的首要条件,而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后危机时期,中美舞弊压力都有所缓解。我国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监管,公司的偿债压力较小。企业迫于偿债压力来保护融资环境而进行舞弊的行为,相对于正常经济时期较少。美国在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大部分企业处于恢复阶段,竞争相对减弱,政府通过迅速完善法律法规,有效地防范了舞弊的发生,从而强有力地限制和阻止企业的舞弊,使再舞弊的机会减少了,压力对于业主/高管也相对减少。
2.机会。机会是进行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逃避惩罚的时机。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外部审计监督及立法、监管环节三方面,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美会计舞弊的主要机会。(1)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从公开的会计信息披露来看,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独立董事比例过低是中美后危机时期会计舞弊的突出之处。我国由于特有的国有企业形式,管理层存在私心,想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套利从国有资产和股票市场圈钱。美国在这方面则表现为一人独断的管理模式,从案例和ACFE统计数据中都可以看到,由于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实行,管理层或公司历史业绩良好,致使投资者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忽略其舞弊行为。可见,管理者利用职务舞弊给企业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治理会计舞弊还需进一步从公司自身治理结构入手。(2)外部审计不到位。从外部审计监督的角度来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仍然存在审计质量低下的问题。美国则是利用萨班斯法案对执行非公众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没有强制要求的漏洞,通过规避审计,实现舞弊。
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是我国后金融危机时期会计舞弊的一大预警信号,而美国舞弊预警信号主要出现在管理层个人身上。主要包括:生活阔绰;财政紧张;控制问题,不愿承担责任;与供应商和客户有异常密切的关系;经销商态度问题;离婚/家庭问题等。(3)政策、法规处罚有所加强,但力度不足。此外,政策、法规对于舞弊公司的处罚力度在后危机时期有所加强。我国证监会对舞弊公司予以相应的处罚,并公开公布处罚决定,但处罚力度仍然很轻,罚款金额远低于舞弊金额,不足以对公司及相关舞弊人员起到震慑作用。美国也吸取失败教训,在立法方面进行了修正和完善,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舞弊机会。
3.借口。根据舞弊三角理论,会计舞弊的产生是由压力、机会和合理化借口三要素组成,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对于形成会计舞弊缺一不可。在后危机时期,并不是所有面临财务压力的上市公司都会趁机进行会计舞弊。虽然压力诱发了舞弊者实施舞弊的动机,机会为其提供了实施舞弊的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会计舞弊行为一定会发生。因为如果相关人员无法为会计舞弊行为找到合理的借口,这一行为仍然不会发生。而借口是形成会计舞弊行为的主观因素,即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合理的”理由,使企业的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以“说服”自己,不管这一理由自身是否合理。
在后危机时期,当面临压力并机会适当时,舞弊者选择的合理化借口主要体现在管理层缺乏职业道德上。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层的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使其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使自己或迫使下级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舞弊,而且为其寻找所谓的“合理化借口”。对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缺乏职业道德的舞弊者常常竭力寻找自我合理化借口为自己开脱责任,常用的自我合理化借口包括:我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股东的利益;我们只是为了暂时度过经营困难时期;别人都这么做,我不做心理不平衡;法律条文本身含混不清,被人曲解利用等等。而恰恰是这种自我合理化行为映射出舞弊者的道德问题。而后金融危机的美国舞弊者暴露出他们贪婪的本性,违背其道德,以企业为了维持声誉和正常经营为借口,粉饰财务报表,提供虚假报表信息,趁机进行舞弊使自己赚得盆满钵满。
二、风险识别及成功经验借鉴
通过比较中美在不同时期舞弊特征,不难发现,中国的会计舞弊手段很多地方追随美国舞弊手法,且时间滞后于美国。因此,可以通过学习美国已经发现并实行的防范风险的手段,对我国企业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进行识别,并借鉴美国针对这些舞弊采取的有效措施,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舞弊进行防范。
(一)风险识别
1.风险因素收集。风险识别首先要获取所需的必要信息,取得相关的财务信息,通过对公司管理层、治理层、员工等进行询问,了解公司内部审计机构为防止舞弊所设置并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对可能出现的财务舞弊实施审计程序,是否审计出财务舞弊现象,如果有,就内部审计中发现的舞弊是否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风险因素的判断主要考虑后金融危机时期主要的如投资风险、信用危机等,有针对性地重点关注可能出现舞弊的环节。
2.识别舞弊风险并进行评价。在取得一定信息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运用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的方法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经过系统的风险分析,并结合其他信息,根据重要性原则,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风险程度,并判断是否所有的评定风险都是由舞弊引起的重大风险,同时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考虑所获取的信息是否显示了舞弊风险因素的存在,以及这种风险能否被有效合理的控制,从而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作为重大错报风险予以考虑,对于发现的不寻常的或非预期的关系应予以重视。
除了传统的通过财务报告获取并识别风险,从舞弊心理因素考虑,还应重点关注管理层舞弊,管理层出于个人私利,为实现个人业绩,在经营者岗位竞争的激烈中保全职位,可能会选择不惜窃取投资者和员工的利益,进行财务舞弊。管理层职权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一直是一项由舞弊引起的重要错报风险,最容易导致财务信息的虚假报告。
对于发现的重大错报信息,审计人员应当通过职业判断考虑该项错报是否是由于舞弊导致的,如果是,则不应将此项舞弊视为孤立的事项,而是应当深入考虑其与整体的关系,及可能与该项舞弊相关联的更隐蔽的方面。特别是要注意考虑重大错报可能涉及的报告人员在被审计公司中的职权范围。如果错报涉及高级管理层,可能表明其存在更具广泛影响的问题,审计人员应就重大错报事项询问被审计公司的管理层;如果管理层答复与其他信息出现分歧,审计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验证管理层当局对相关问题的陈述是否可靠。
(二)借鉴反舞弊成功经验,加强风险控制
通过统计分析ACFE报告和对比中美在金融危机前中后期的会计舞弊特征,从中总结美国在反舞弊方面失败的教训,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从风险识别的重点环节入手,总结出防范舞弊、识别风险的有效方法。
1.对财务报表舞弊进行重点侦查。从2002年到2009年12月份期间的ACFE报告中可以看出,虽然资产侵占和腐败发生的频率高,腐败发生的频率持连续上升的趋势,但损失的金额相对较少;财务报表舞弊的发生频率最小且呈持续下降的状态,但由财务报表舞弊所导致损失的金额却是最多的。所以,中国应该吸取美国的ACFE报告总结的经验,加强对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关注可能在财务报表进行舞弊的项目以及容易操作的环节。例如,应侧重舞弊损失金额最大的财务报表舞弊方面,重点关注报表易操纵的环节:(1)虚构、夸大收入增长;(2)隐瞒、少报负债或费用;(3)收入差异——在错误的时期记录收入或费用;(4)评估资产不当;(5)未能披露如或有负债或关联方交易等重要信息;(6)未明确解释一些重大的会计估计和假设。
2.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加强内部审计。内部控制是从根源防范舞弊的最直接途径。通过内部审计所能减少的舞弊损失更为有效,内部审计检测出得舞弊阴谋超过外部审计的两倍,半数以上的所有者或管理层舞弊案例是通过举报被发现的。管理层是内部控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不仅要有效控制职员舞弊行为,而且要防范管理层与职员串通舞弊。从案例和ACFE统计数据中都可以看到由于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实行,管理者利用职务舞弊给企业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美国内控失败的教训,更加说明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强制要求披露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强调高级管理层对报告负责都是我国需借鉴以完善内部控制的经验。此外,萨班斯法案授权的额外信用度,审计委员会建立内部报告机制如热线电话,也是内部审计反舞弊的有效手段。
出具验证报告方面,美国在萨班斯法案上提出了要求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报告必须经过审计师验证。这是需要我国借鉴的经验,目前我国进行信息披露的公司很少,经过验证的信息披露更是寥寥无几,这是急需完善加强的部分。所以,将财务报告以及内部控制报告验证的披露写入法律规定,对我国来说应当是一个很好的借鉴经验。
3.重点关注舞弊者个人情况和部门。中国还应该关注舞弊者的个人情况和部门,从一些行为预警信号同时可以透露出舞弊者的压力,如财政紧张;控制问题,不愿承担责任;受刺激,多疑,警惕性高;吸毒问题;组织内压力过大;来自家庭和同伴中的对于成功产生的压力;迫于来自家庭、同伴的期许,工作环境、组织内的业绩压力等,都可能成为管理者舞弊的动机。另一方面,生活阔绰;抱怨工资过低等可以从侧面反应舞弊者对于利益的追求,也是重要的舞弊预警提示。通过ACFE报告调查的结果,这些都是重要的防范舞弊以及发(下转第14页)(上接第12页)现舞弊的重要经验,所以,中国的企业对于防范舞弊应该关注企业管理层,当出现这些明显信号的提示时,特别是这些行为组合出现时,很可能是舞弊行为出现的预警,应引起足够重视。但是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国情的不同,中国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去应用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项目名称: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等学校文科基地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会计舞弊风险动态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项目编号:WJ2010029)
参考文献:
1.蔡春.公司治理审计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娄权.财务报告舞弊四因子假说及其实证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会计学专业,2004:40.
3.宫莹.避免因股权激励诱发的财务舞弊[J].中国会计报,2012.3.1.2
4.卢锐,柳建华,许宁.内部控制、产权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J].会计研究,2011(10):42-48
5.金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公司审计制度的完善[J].工商管理,2011(12):58-73
6.张庆龙.中、美、日内部控制审计规范比较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1(2):55-56
(作者简介:杨淼,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博士研究生,辽宁大连 116001)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