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2020年我国人均GDP3500美元的误区在哪?

2013-12-29 00:00:00若英
红旗文稿 2013年3期

问:编辑同志,您好!最近看一些文章和网络上常常用到这样一个数据,即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3500美元,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我国人均GDP就已经达到5445美元,请问这种预测是否存在误区?

湖南读者:李 正

李正同志:

您好!正如您来信中所说,这种预测大有人在,而且互联网上关于人均GDP的数据比较混乱,但是这种预测也事出有因。党的十六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根据当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0年我国人均GDP7858元人民币,按当年平均汇率8.28计,折合相当于949美元,按照十七大报告预测,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那么,到时候人均GDP 应该达到3500美元左右。

而国家统计局新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GDP就已经达到5445美元。出现这种数据倒挂的原因就在于,党的十七大到十八大这10年间,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1年到2010年这10年GDP年均实际增长10.5%,是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实际增长速度最快的10年。十七大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之后,专家学者经过预测,认为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3500美元左右。但经过10年来的飞速发展,我国早在2009年就提前实现了人均GDP3500美元的目标。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整理了从2000年到2012年GDP增长情况(见附表),按照当年平均汇率折算,200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749美元,到2011年达到5445美元。

中国学界内外在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后,主流意识都强调人均GDP的重要性。人均GDP本身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人均GDP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事实上,强调人均GDP的国家,一般也比较注重提高本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人均GDP观念及人均GDP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与投入水平。虽然增长迅速,但和国际上比较来看,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是比较落后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数据,2011年中国人均GDP排名世界第89位,欧洲卢森堡人均GDP达到113533美元,拔得头筹。紧随其后的是产油大国卡塔尔排名第二。美国人均GDP排名第14位。中国人口众多,GDP总量虽然超越日本,但人均GDP还不及日本的1/10,因此,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