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变质与行为腐败有什么关系?我们先从“玩物丧志”这个成语说起。
“玩物丧志”一语出自《尚书·旅獒》。典故称,春秋时,卫国第十八代君主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车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人们把卫懿公的行为称作“玩物丧志”。
穿透历史、拷问现实,细细思之,这里所说的丧志与玩物的关系,就是理想信念缺失与腐败的关系。是先腐败而后失去理想信念呢,还是先失去理想信念而后腐败呢?恐怕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当然,一旦腐败就必进一步丧志失魂,毫无理想信念可言。这是因为,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自己的大脑。一个人受先进思想支配,就有先进行为,受落后思想支配,就有落后行为,受腐朽没落思想支配,就有腐败行为。
这里要追问两个相联系的问题:为什么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就不容易纵情逸乐、发生腐败?为什么理想信念缺失,就容易纵情逸乐、发生腐败呢?这是因为:
其一,理想信念极端重要。理想信念表达的是人们自己信赖的、坚定的做人原则。因而有人视理想信念为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有人视理想信念为划分动物和人、野蛮人和文明人的分界线;有人视理想信念为识别兄弟、朋友和异己的标准;有人视理想信念为思想的骆驼队永远达不到、仍日夜兼程靠近的“心中绿洲”,如此等等。
其二,共产党人讲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真理追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主体和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人民群众。追求客观真理和尊重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是一致的。认识和坚信这样的真理观和价值观,以此为心中深层信念系统中的政治灵魂,自觉去探索、追求这样的真理和价值目标,就是按客观规律的要求去实现历史使命、走历史必然之路。这对于一个共产党人来说,不仅是引起欢欣和生命震撼,达到最高美德、得到最高快慰和最大幸福的事,而且是比生命更高更重的东西。革命战争时期的“长征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改革创新精神”,所表现出的就是这样的精神追求。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其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统一起来,视革命理想高于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高于天,胸怀远大理想,立足现实、服务人民,这是做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标准。为此,必须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奋工作、廉洁奉公,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为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我们说思想变质,指的是一个人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缺失。这种革命理想信念一旦缺失,落后的、甚至没落阶级的理想就必然加强。如果一个共产党人失去革命理想,就必然如人缺钙一样,会得软骨病,发生腐败。现在某些党员干部理想动摇,信仰滑坡、模糊、缺失,甚至倒退,丧失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存疑虑,甚至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一些党员干部思想空虚,道德失范,精神不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生和膨胀,沉醉于吃喝玩乐,迷恋于歌厅酒楼,消极颓废,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如此等等,就是思想变质具体表现。
从根本上说,腐败是剥削阶级、剥削制度的产物,在我国现阶段,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剥削制度作为一个制度已经消灭,为什么还会产生腐败呢?这是因为,在我国改革开放条件下,支撑这种“理想”的剥削阶级残余及其影响的因素尚未完全消除;业已形成的剥削阶级思想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它失去产生的经济政治根源以后,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期,并对社会发生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相互交往全面而密切。尤其是西方大国为和平演变中国,不断加强对我国施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竭力促进各种思想向中国自由流通,更多地把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带进中国,企图把我们党和国家机关一些人员变成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崇拜者、仿效者,消融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我们不抓紧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就很可能接受它们的价值观念,堕入它们设置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
(作者:武汉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