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梦的土地

2013-12-29 00:00:00王夫刚
延河 2013年9期

墓边,落日如盘

落日如盘。一个青年人向我走来,从墓地 的方向。

他剪掉了盘在脑后的辫子,但长着一张

和我一样的面孔。我在墓边喊他

今天不是清明,不是冬至,不是鞭炮炸响 的除夕之夜

我不打算邀他回家。落日如盘。

一个青年人向我走来,从墓地的方向

他英年早逝,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长孙

仅有的胃始终空着,短暂的春天

总是阴雨连绵,抱恨也没有写到族谱和村 志上

写上去又有什么用?族谱早已不知所终

而村志至今仍属于计划中的行为

鼓励未来。大地上生长着很多凸起的事物

但只有坟墓愿意替失败的人生

承担有形的怀念。落日如盘。

一个青年人向我走来,从墓地的方向

他生于战乱,死于饥饿,疾患

连走路和喘息都是吃不饱的样子未老先衰。

在被称为旧社会的时代,他理所当然地

留不下一帧照片,或者画像

供粗心的晚辈指认。我们在墓边相遇

中间隔着我的父亲。我们在墓边

抽烟。交谈。落日如盘。生者爱恨交加。

死者从善如流。墓地犹似城镇

越发拥挤不堪——见缝插针的人甚至让庄 稼长满了

坟头——这是一个塞翁失马的细节

夏季多雨,绿色透出咄咄逼人的

气息,使游荡在人间之外的魂魄不再孤寂。

惧死的心尚未寻找到生命的要义

缺少墓志铭的坟堆验证了我父亲的

生前忧虑:的确,如果他们拥有门牌号码 一样的

墓碑,即使天黑下来,即使没有月光

我也不用担心与亲人走失

或者擦肩而过:父亲没有实现的心愿

何时成了需要完成的任务在我身上

照单全收?落日如盘。一个青年人离我 而去

走向墓地深处——哦,他那么年轻,居然被我喊做爷爷。

博兴小记

故事的开始,是汉代的孝子卖身葬父

眼里噙满泪水,结局却是

天上皇帝的女儿为之日夜织缣

偿债赎身,恩爱还家。

槐树们有千株万株

只有博兴县湾头村的这一株

允许对号入座。出租车司机怀着复杂的 心情

说起董永——两个版本的

主角,其实长着同一张

面孔在一棵树下私定终身

两千年了,博兴县的布衣居然比帝王

还要有名气:这当然是真的。

有心栽花,无意插柳

历史的吊诡有时就隐匿在生活中。

夜宿黛溪山庄,想起梁漱溟

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呼啸而过

并不影响山东的月亮安静而羞涩地

照着黄河流过的梁邹平原。

夜宿黛溪山庄,有人鼾声如雷

有人辗转反侧,想起了

梁漱溟——此时

这个倔强、高寿、目光犀利的老头

乡村建设运动的发起人和实践者

写下《人心与人性》的

思想家,用下嘴唇咬住上嘴唇的

世纪鸿儒,就在黛溪山庄的不远处

冷冷地望着灯火辉煌的人间

怀揣一颗与雅量对质的心——

遗憾的是,这一夜

有人鼾声如雷,有人

辗转反侧,却不见一个身影向他

走近,哪怕以月下散步的名义。

取景框

几位诗人站在黄河一侧热烈地讨论着

河流和人的关系:不到黄河心不死的

画外音是,到了黄河

就该死心了——摄影师插话说

诗人可以例外,现在请大家做出

指点江山的样子。没有一位诗人表示拒绝

镜头面前,他们一脸严肃地

望着远处,等待闪光灯亮起

黄河横陈眼前,看不出流淌的样子

而刚好飞过头顶的鸟类

也不是著名的丹顶鹤

载歌载舞。“人不能两次踏进

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观点

几位诗人似乎并不苟同

但摄影师认为,没有永恒的

道具,也没有永恒的理解

献给道具:黄河一侧,黄河的另一侧

几位诗人的无异表现已经说明。

栏目责编:宋小云 张艳茜

刘羿群 王彦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