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

2013-12-29 00:00:00王子今
延河 2013年9期

一个古国的历程,一个古族的传奇,发明和生产,创造和继承,天人关系,军政争夺……鬲的传说和历史,在上古时代的文明进程中展示。《古鬲国传奇》就是对于这样一种文化演进进行有益的说明的文史结合的积极的试探。一个以金融学为学业方向的青年学子完成了这件工作,使得专业历史学研究者心中欣慰的同时,也有所感动。

关注历史,体现出现代人的慧眼和慧心。中国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以沿承之久远,创造之宏富,形式之繁盛,影响之广阔,在人类文明史上据于重要的地位。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中国与世界其他文化体系比较,数千年来,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历史传承关系也最为明确。史学是传统国学的主干。史学实际上长期以来久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内容。唐代名臣魏征等在所编撰《隋书·经籍志》中进行学术文化的总结,正式以经、史、子、集四部进行图书分类。这样的分类方法后来一直为历代所承袭。我们看到,其中著录的史部书籍多达13264卷,竟占到经史子集四部合计总数31694卷的41.85%!可见,中国古代的历史记载在文化总合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明确归入史部的,只是直接意义上的史书。还有其他一些古籍,虽然名义上不称为史书,其实从内容看,也是历史的记录。例如记述春秋时期历史的《左传》,按照四部的图书分类方式,原本是列入经部的。而“六经皆史”的说法,也得到许多学者认可。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曾经指出:“于今日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他甚至说,现代西方“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

时尚,是新世新人的共同追求。发展的趋势,使得人们更多地“向前看”。不过,明智的人们毕竟知道,发展只能在一定的历史基点上前进,新时尚也不能完全超脱旧传统的影响。鲁迅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华盖集·忽然想到四》)不懂得“历史”,就无可预见“将来”。《古鬲国传奇》作者晓羽的努力超出了金融学的界格,却值得社会称许,就在于她在研习新学之余又能够回望古史,注意新时代进步的久远的渊源,也表现出一种亲近先祖、明识文化的慧根。

历史知识可以看作一切人文知识的基本,可以看作千百年文明积累的总结。在文化进步已经进入新的里程阶段的今天,历史知识其实依然是文化素养的基本内容。学习历史,熟悉历史,可以大有益于充实才学,涵养精神,加强修养,增益智慧。宋代文学家黄庭坚《与宋子茂书》说到读史的乐味:“毎相聚辄读数叶《前汉书》甚佳。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则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山谷集》外集卷一○)他说,人的心胸如果不用历史知识予以“浇灌”,就不免“俗尘生其间”,甚至会影响人的言表、品味和总体素质。但愿新时代的年轻人在进行生存拼搏和发展竞争的同时,在追求财富、追求成功的同时,在追求美、追求酷的同时,也关注历史,不致使“俗尘”迷蒙其目,充塞其胸,甚至生成毒霾,危害心智。有一些历史学习和历史思考,以进入精神情趣“甚佳”的境界,这部艺术表现手法也许还算不得一流纯美,历史时空把握也许还算不得十分精当的《古鬲国传奇》,我看有榜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