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本三多中的神社多,小至路边的神像,大到伊势神宫,大大小小有成千上万,神社已经渗透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去。日本神社被称为是神道的殿堂。日本人遇事都会去神社寻求精神寄托,祈求神明的庇护,日本人与神社有着不解之缘。
关键词:日本人;神社;神道
一、日本人的宗教
日本人宗教中的神道是日本人的主教,神社被成为是神道的殿堂。日本的神道算不算宗教,至今也无法定论,因为神道既没教祖也没教义。日本的神道起源于“万物有灵论”。就是说:山川,花草,树木鸟兽等自然界万物都有神灵,所以日本才有“八百万神”之说。圣德太子是创立日本的第一人,也是创立日本宗教的元祖,是他把神道、佛教、儒家思想融为一体,更加完善了神道的体系。至今看到的是日本把佛神合一,既拜神又拜佛,这说明日本人是最重视现实利益。在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都是一样,信仰、宗教有一个原则,就是虔诚,信仰只能有一个;反之,就犯了大忌,但日本不同,很多人既信神又信佛,甚至还有人信其他教。据统计在仅近1.3亿日本人口中,信仰宗教人数却高达4亿之多,所以可知这些人中很多人是属于“一仆二主”。其实日本人自己心里也明白,这种违背常规的信也等于不信,事实上除少数人以外,绝大多数人是不信的,求神拜佛只不过是一种精神寄托,遇事求个吉利,求个心态安慰。
二、日本神社的特点
在日本,小至路边的神像,大到伊势神宫,大大小小有成千上万,已经完全渗透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去。俗话说日本有三多,一是花草树木多;二是儿童公园多,另外一个就是大大小小的神社多,日本神社多达十万之众。神社一般大都建在略远离居民区的较为僻静的地方,但也有极个别就建在居民区中。无论大小都风景宜人,成为人们休闲参拜的好场所。
神社的建筑与中国的寺庙很相似,除日本的十二大神社以外,其他神社相对于中国的寺庙看起来稍矮一些,房顶稍平一点,但线条都相对比较简单,呈流线型,看起来很典雅。其建筑大部分以黑色,褐色为主,和中国寺庙的金碧辉煌形成鲜明的对比。但神社的外延体,即牌坊却是像火一样的大红色,特别鲜艳。神社给人的总体印象是静寂、古朴、典雅、自然、庄重和神圣。
神社大部分有一个正殿,一些侧房和一个大大的院子。因为神道没有教祖,所以正殿里什么也不供,只是一个大大的屏风。凡是代表神,祭祀的神物通常放在任何人都看不到的神社最里边的密室里。院子里,有几十年,上百年,甚至近千年的大树,可以说日本的神社里都有大树。神社是清净身心的圣地,进入正殿之前,需净水洗手,这为的是洁净身心,培养清雅意识,也是对神佛虔诚。所以大多神社的正殿前都有长流水,供参拜神社的人们使用。
参拜神社的程序也很有说道,需先到正殿,拜殿上方都有铃铛,要先摇摇铃铛,把神请出来。但因为神很忙,有时和别的神下棋、聊天恐怕听不到你的祈祷,因此在摇铃前别忘了往“赛钱箱”里投币。五元硬币因其发音与“御缘”同音,投五元硬币成为了一种习惯。摇过铃铛后,再二拜二拍手。当然还可以通过抽签求得心安理得,永保平安。
三、日本神社的各式活动
各种神社的活动据说一个地区一年最少举办一次,这种文化习惯已经传承了上百年。庆典上各个神社都把自己的镇社之宝——神龛请出来。神龛有点像中国戴元顶盖的香炉,很讲究,戴金挂银,有龙有凤,有各种神灵的造型,特别精致。神龛大小不一,重量也不一样,重的有几吨,轻的也有几百公斤,还有供儿童用的几十公斤的。大多数的神龛都是由人来抬的,在抬神龛的人群中很难找到年老者,大多是较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为了避免踩伤,大家穿着五指软底袜子,这样也不容易摔倒。因为他们不单纯就是抬着走,还要配合指挥做着高低起伏、左右摇摆的高难动作,有点像中国的舞龙。最热闹的要数八月的深川八藩祭,人们抬着神龛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东京,在几个繁华街上巡游,街上人山人海,各支队伍喊着号子,竞相比着技艺,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这时,旁观的游人不时向巡游队伍泼水,也因此使这个祭奠获得“泼水节”的称号。日本年轻人那种乐观、热情、专一、执着、认真的态度,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各地神社举办着各种各样的神事,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11月15日是七五三节,这一天父母要带着七岁、三岁的女孩和三岁、五岁的男孩到神社去祈愿,为孩子讨个平安福运;日本人结婚,多到神社举行婚礼;有病,有灾,也多到神社占卜;兴建土木、自家盖房也到神社请神主保佑;日本人很务实,遇到了烦心事,考大学,找工作,恋爱,结婚,也都到神社去抽签,如果得了上上签,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感觉心安理得;即使求的不是上上签,认为只要系在树上便可免去灾祸。
总之,日本人认为只要去了神社,求了神就可以保身、保平安,所以与神社有千丝万缕的,割不断、切不断的利害关系。参拜神社很现实,就是为祈求神主保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神道——神社,已经渗透到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日本人与神社有着不解之缘。
参考文献:
[1]白井永二、土岐昌训.神社辞典[M].东京堂出版,2009。
[2]井上顺孝.神社众神明[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3]周洁.日本的祭礼[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