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上的中国》透视中国式幸福

2013-12-29 00:00:00刘虹希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3年2期

摘 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主题,通过“美食”这样一个人类所共有的概念来传达中国人的幸福观。本文认为中国式幸福的内涵包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优雅生存;追求心灵、精神的富足之乐, 戒除贪欲, 享受非功利状态下自由、休闲、闲适的人生样态,最终实现一个人人幸福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美食;中国式;幸福;和谐社会

序言

“我们将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这是该片的宣传语。《舌尖上的中国》和大多数美食节目不同的是,它把纪录片的格调高雅与电视的市井百味结合在一起,不仅重“舌尖”,更重“中国”,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

1 美食带来的幸福味道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 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舌尖上的中国》从这7个角度,讲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饮食习惯, 讲述了食物与人的故事。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它特有的国人气质。“这不仅是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 更是用味觉审美来观照我们东方人的生活价值观。”在食品工业化时代,人们又从该片中找到了对传统美食的热情和敬意,“这是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风的味道,时间的味道、记忆的味道”。的确,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汇成了让中国人魂牵梦萦的幸福味道。

2 中国式幸福之丰衣足食

传统中国人在千年文化追求中,对幸福观是很有心得的。如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温饱小康,知足常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超功利的人生幸福样态;自由、休闲、闲适、从容、优游等。中国人在幸福观里,领悟到幸福是一种境遇和生活,即幸福是与人们的客观生活条件密不可分的。过上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显然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烂的小巷里。这么艰苦的生活对别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够自得其乐。这种不被物质生活所累,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虽然令人敬佩,但是,要求社会大众的认同的,还应是温饱条件下的幸福观。人的基本生存就是人的基本需要得以满足。这是产生幸福的温床。温饱是优雅生存的最基本前提,基本生存需要越能得到满足, 越有利于人产生幸福感。因此,千百年来食文化在中国入心入脑,是有极深刻的文化积淀的。只有吃饱喝足了,中国人的幸福观才充分体现。“桑柘影斜村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连苏东坡都不免俗,“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李白就更不用说了。“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如此诗意的幸福观,对于今天和谐社会也有借鉴意义。

3 中国式幸福之阖家团聚

在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中,主食与家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有一个段落介绍宁波人吃打年糕,旁白说,“孩子们约好都从宁波回到村里来看望阿公阿婆,四代同堂的一家人像今天这样围坐在一起的日子,一年只有难得的两三次”。做年糕是宁波人庆贺新年的一种传统,创作者借宁宁和他父亲的嘴道出了中国人的心声: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属于家庭的节日,一年中,也只有在过年这样难得的日子里,儿女们能回到父亲身边。中国人,这个全世界最重视家庭观念的群体,依然在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故事。在这个时候,中国人心里,没有什么比跟家人在一起吃饭更重要的事情,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这就是中国人。这种很强烈的主观色彩,把人们对食物的味觉体验与思念家乡、追求和谐与安宁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幸福的生活,这是重要的中国精神内质,是家国情怀。

4 中国式幸福之和谐社会

当今中国,人们正在从 GDP 的狂热中清醒,认识到追求一个和谐的社会将是今后的努力方向。只有在和谐社会中,人们才拥有更高的幸福感。在《五味的调和》这集中,创作者将感性的酸、甜、苦、辣、咸进行了理性的升华,上升为不同滋味的体验既是人生的境遇,也蕴藏着治国的情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重在治世,道家治身,而佛家思想重在治心。先正心才能正己,正己才能正人,正人才能把事情做成。如果一个人周边的环境很好,人际关系很顺畅,处处谦和,人后而身先,别人就会服从于你,周围朋友多,就能做成事;在家庭中,处处以和为贵,避免争执,才能家和万事兴。家事、国事、单位事都处理好,这是人生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吴晓东.〈舌尖上的中国〉一个民族的情感共鸣[N].中国青年报,2012-5-22.

[2]林语堂.中国人[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3.

[3]沈利华.中国传统幸福观论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6).

(作者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