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方言单字音声调实验研究

2013-12-29 00:00:00张婉琳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3年2期

摘 要:以往利用田野调查的传统方法得出的声调调值,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来研究民权方言的声调调值,以期对于该县方言的声调特征有更加科学的研究。其单字调声学实验的结果表明,民权方言四声的调值有别于商丘方言,其调值应为:阴平323,阳平52,上声44,去声42。

关键词:民权方言;实验语音学;声调

前言

民权县临近黄河故道,属商丘市管辖。其地理位置为北纬34°49′-115°28′之间,在豫东平原的东北部,县域东西长57.8公里、南北宽36.9公里,总面积约1222平方公里。然而,该县位于商丘市的最西部,西与开封市兰考县毗邻,北与山东省菏泽市的曹县接壤,所以当地的方言与商丘市方言相比,在字音调值上又有自己的特色。

商丘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话,而民权方言作为商丘方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中原官话的一些普遍特点。但和普通话相比,它在声韵调方面又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其差异主要表现在调值的不同上。和普通话一样,民权方言也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

以往对商丘方言的描写研究多是传统的“口耳之学”,即通过田野调查,对商丘方言调型、调值进行听辨记录而成。在阴平上,调值有23、24之别;阳平上,有52、42的不同;上声上,55与44之别;去声上,31和41之差。综合前人研究得出的成果来看,商丘方言单字声调的调型走向大体一致,但在具体调值上却存在细微的差异。当然,这种采用以听觉感知为基础的“听音笔录”的调查方法所具有的科学性不容置疑,但是传统田野调查方法却并不完全基于客观存在。不同的研究者面对同样的语音事实,往往由于个人听觉上的主观差异,而得出主体相同但略有细微差别的结论。这是因为事实上,仅仅依靠研究者的耳朵,很难区分出汉语方言中某些调值之间的细微差别。距今最近的一篇研究商丘方言声调的文章,是吕萌(2010)的硕士学位论文。该文中,吕萌运用了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了商丘方言,得出了如下结论:商丘方言有四个单字调,分别是:阴平(24),阳平(51),上声(45),去声(41)。也即在商丘方言里,阴平与去声同属降调,而阳平和上声则为升调。

为了更科学地揭示语音事实,本文首次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从声学特征的角度,对商丘市下属的县级方言——民权方言进行描写,并归纳出单字调的五度值,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并最终来揭示该县方言的事实。

一、 实验方案的制定

1、实验材料的选择 本文主要调查民权方言中的声调信息,因此,本实验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订的《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中的声调例字为基础,选取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共计98个例字。这些例字在民权方言中都可以单说,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2、实验发音人 孙悦琴,女,初中文化,农民,生于1982年,现年30岁,商丘市民权县人。受过基础教育,会说普通话,并且没有受过其他方言影响。平时的语言环境仍为民权方言,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民权人。

3、实验所用到的软件 由于本文做的是声调研究,所以保证实验音频的质量至关重要。本实验中,主要使用麦克风和AdobeAuditionv15软件进行声音的采集和录制,采样率为16000赫兹,单声道,采样精度为16位;采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已录制好的音频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 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处理

本文的实验过程和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语音录制 准备语音材料是方言研究必备的工作之一。所以,本实验的首要工作就是进行声调音频的录制。录音地点选择在比较安静且没有回音的室内,录音设备包括电脑、麦克风等。发音人将实验字表上的每个字读两遍,每字间隔2-3秒,这样所选取的98个例字便形成了196个样本。采用Adobe Audition15软件将其录入电脑,并运用该软件进行自动切音,一字一音进行保存,录音波形保存为.wav文件,然后将录音材料输入计算机。

2、语音的切分和标注 采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语音研究所的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切分好的单字调样本进行声调段的切分和标注:首先观察待切分样本的波形图,对录制好的音频进行手动的剪切和整理,把一些错误音频剪切掉,以免影响后续的分析工作。接下来运用Praat软件处理生成Pitch Tier文件,并对此文件上的散点、乱点进行移除,然后参照该文件窗口的音高曲线,结合待分析样本的波形图、听感,在标注层上对声调段进行确定和标记,必要时可进行手工修改。

3、实验数据的处理 在使用Praat语音软件对语音材料进行标注的基础上,运行“提取音节或声韵母的音高数据”的脚本,参考标注内容所提供的边界信息——也即之前生成的Pitch. Text文件,该软件程序便会自动提取N个基频点数及基频值,此处将N值取为10。最终程序自动生成具备起点时间(start time)、终点时间(end time)、时长(duration)、基频起点(start frequency)、基频终点(end frequency)、点1基频值(point1)、点2基频值(point2)、点3基频值(point3)、点4基频值(point4)、点5基频值(point5)、点6基频值(point6)、点7基频值(point7)、点8基频值(point8)、点9基频值(point9)和点10基频值(point10)数据信息的文本文件。

此外,后续工作包括:运行Excel,使该Excel表格导入并打开以上生成的数据文件,运用函数公式计算出每个声调各个样本在相同采样点上的原始基频值的平均值,然后将所有的基频平均值复制到一个新表格当中。为了比较声调在整个调域范围内的相对关系,可采用如下公式将基频值换算成T值,也即赵元任先生“五度制”标记声调的调值:

Ti=5*(log(F0i)-log(FOmin))/(log(F0max)-log(F0min))

上述公式中,F0i为基频点i所对应的基频平均值,Ti为其所对应的调值,F0max和F0min则分别表示特定发音人调域范围内的基频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后利用Excel软件附带的图表向导做出民权方言单字调音高的曲线图,并按照“五度标调法”原则进行声调调值的标记。

三、 单字声调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单字调基频(F0)均值

和普通话一致,民权方言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每一声调在各采样点上的基频均值附表如下:

根据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利用Excel软件制作出了民权方言单字声调的基频曲线图,如下所示:

综合表1和图1分析民权方言单字调基频曲线的分布情况,实验结论如下:

阴平调基频曲线大部分位于调域中线以下,后面小部分则在调域中线附近。其起点为186.26赫兹,中点为179.77赫兹,终点为192.85赫兹,前后相差仅为6赫兹左右。从调型上看,前半部分略微下降,后半部分呈现上升趋势,先降后升,属于幅度相差不大的曲折调。

阳平调的基频曲线则是为一条“高降”曲线,几乎覆盖了全部调域,起点位于调域的上限,为239.27赫兹;但终点未触及调域下限,为167.75赫兹,阳平曲线在起始段先是保持短暂的平直曲线,随后在3/10处快速下降,从而使整个调型呈现出“高降”的特点。

上声调基频曲线呈现出“高平”的特征。其起点位于调域的中上部,为223.18赫兹,中点为217.74赫兹,终点为214.18赫兹,前后相差9赫兹,差值不大。在图1中,整条曲线都呈现平直状态。因此,民权方言的上声是一个高平调。

由图1可知,去声调和阳平调一样,其基频曲线都是呈高降状态。不同的是,去声调基频的起点较低,在调域中线之上,起点值为213.01赫兹。此外,该去声曲线并未在起始阶段保持短暂的平直,而是在起点就急速下降。其终点值为162.66赫兹,两者相差61赫兹,其幅度下降可谓很大。

据此,可以基本确定民权方言单字调的调型:阴平起点与终点的调值相差不大,从整体来看,其曲线是先缓降后缓升,因而仍然不失为一个幅度相差不大的曲折调;而阳平起点和终点的调值相差较大,属于高降调;上声曲线的起点与终点的调值相差甚微,且整条曲线接近平直,属于中高平调;去声曲线的起点与终点的调值不仅相差甚大,且前后呈现急速下降状态,属于典型的降调。

2. 调值的确定

确定声调调值,首先根据上文中提到的Ti公式将基频值转换成T值:

使用上述T值表中的数据,利用Excel软件中的图表向导便可制成比较直观的声调调值折线图。如下图2所示:

上图中四种声调基频曲线走向不同,据此民权方言的四个声调分别为:阴平为曲折调,调值为323;阳平为高降调,调值为52;上声属于水平调,调值为44;去声为降调,调值为42。

四、 小结

本文的数据及分析表明:从基频值和T值的角度来看,民权方言单音节声调包括两个降调,即阳平52和去声42;阴平为曲折调,调值323;上声是高平调,调值44;但没有上升调。本文的分析结果同以往基于听觉感知的描写相比,既有相符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下面的对比分析反映了二者的异同。

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民权方言单字声调五度值与前人结论相比,还是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说,对于商丘方言单字调的研究,吕萌(2010)运用实验语音学计算的结果与传统“听音笔录”的调查结果,调型上基本保持一致,仅有个别的调值存在微小差异。而民权县虽然隶属于商丘市,但其方言却在调型上表现出鲜明的特色:从声学特征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二者在调型上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阳平和去声都是降调,且调值相差甚微;另一方面,商丘方言的阴平和上声同属上升调,阳平和去声同为下降调,也即商丘方言在调型上只有上升和下降调,没有曲折调。而民权方言,阴平是曲折调,阳平和去声是降调,上声则表现为平调——与商丘方言相比,民权方言没有上升调。

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来研究民权方言的声调,可以说,从根本上克服了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对声调研究结果所产生的影响。诚然,本文仅从单字来考察声调,其研究还存在很多的缺憾。今后,还应在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的基础上,继续考察该县声调在两字组、三字组连续变调时的特征,力求能更全面、科学的反映方言事实,更好地服务于汉语方言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吕萌. 商丘方言的声调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李兵,刘彦妮.长沙方言单字调及变调的实验语音学报告[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4]刘珊珊.柳州方言单字音声调声学实验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5]马毛朋.陕西西安方言单字音声调声学实验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6]艾金勇,杨阳蕊,于洪志.临夏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与统计分析[J].科技信息,2008(17)。

[7]张莹.徐州方言声调实验构想[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