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声调的教学及其重要性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本文主要从初级阶段声调的教学出发,介绍了声调的感性教学方法、原型理论在声调教学中的运用、声调的练习的若干方法和声调训练材料的选择和组合,其最主要的目的加强初学者对四声的听辨能力和输出能力,同时熟悉和掌握四声的可感发音方法。
关键词:声调教学;感性;原型;声调练习
1. 声调教学方法的总汇
声调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这一事实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与此同时有些学者还提出相当有价值的声调教学方法。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赵元任的“五度制标调”,这一标调法已成为目前描写声调最通用的方法这一标记方法形象地把四个不同声调的差别很明显的显示出来了。有的学者从生理方面去研究不同调类在生理上所表现的不同。有的则根据声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描述某一声调调域过低或过高的原因,并从该原理出发得出若干纠正方法。事实上,这种生理上的感觉还是比较微妙的,很难在声调的教学中真正操作;有的学者充分运用乐理知识来教汉语中的不同调类,这种方法主要是看到了音乐中的音阶不分国度的通用性以及对五个不同音高的定调也有很大帮助。不过,音乐中的五个音阶和我们音高中的五度还是有差别的(肖任飞、张芳)。所以用乐理知识来教汉语声调只能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把两者不同领域的相似的东西完全等同起来;有的学者从人类的情感出发,把不同调类和不同的人类共同情感联系起来(喻江、宋益丹);有的学者针对不同国家学生在学习声调过程中存在的偏误提出了不同的声调教学顺序(余霭芹、王韫佳、沈晓楠)等等。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些声调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习者认识和掌握汉语中的四声,即对学习者进行声调的输入,之后再介绍一些声调的练习方法,即要求学习者对声调进行输出,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学习者才能真正做到对声调的听说读写。
2. 强调感性教学方法在声调教学中的运用
在感性的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感官上给学习者以强烈的刺激,加深学习者对刺激物的记忆。在声调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根据各个感官产生的不同反应来对应各个不同的声调,这使得声调的学习和练习更加显性化和有根据性,这样也更利于学习者的记忆提取和模仿。
在声调的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初级阶段,可听、可视和可感对于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更容易地、更快地去领悟、模仿、记忆和听辨不同类型的声调。
对四声有比较直观介绍的首先是赵元任的“五度制标调”,让学习者从视觉上感觉到四声之间的不同(如下图)。而如果老师在教学生四声时一味地让学生从听觉上辨析和模仿四声,学生的听辨和模仿就会变得有些机械并难以记住。如果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那效果不言而喻。所以在语调的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听觉的听辨训练还必须重视视觉这一块,当听觉和视觉加合在一起表示同一概念时,大脑受刺激越强烈,记忆也就越深刻。
但是,四声在五线谱上的标调只是静止的图示,在听觉上四声的音高是有快慢和长短之别的,这些在静止的图示上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是用手势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有效地结合了听觉上的音高变化,从视觉上呈现出了四声各自声调的动态变化过程。我们可以让学生熟悉这些手势和四声在听觉上的联系,从感觉的多方面加强对声调的认识和记忆。五线谱标调从视觉上看比较规范、精准和统一,而声调手势相对而言就比较随意。所以本人认为在声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声调手势可以建立在五线谱标调的模型之上,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样使得视觉上的声调教学更加完善。
3.原型理论在声调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刚接触汉语声调的学习者,我们可以在他们的头脑中建立一种声调的概念,,建立一个原型,学习者可以很好地感受四个声调,如汤(tānɡ) 糖(tánɡ) 躺(tǎnɡ) 烫(tànɡ) 。当学习者忘记某个声调时,可以将该声调对应原型中的声调,找到“感觉”。声调教学建立原型的最大意义是方便学习者快速地纠正发音,但是需要教师找好稳定又相对简单的原型,便于学习者记忆和及时提取。这种教学法适合用于词汇量积累少、语感还不强的初学者。其模式是:如图2
4. 初级阶段声调的练习方法
如果把前面的声调教学方法看作是对学习者声调的输入,那么这部分我们主要讲的是怎样使学习者准确地输出声调,声调的输出必须是建立在声调的输入的基础之上的。《基础阶段四声教学四题》一文中提出多种比较有借鉴意义声调练习方法。本文在采用这些声调练习的方法同时,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声调练习方法,侧重于声调类别的集中式练习。
4.1 声调训练材料的选择和组合
4.1.1 有意义单音节词的选择
《基础阶段四声教学四题》一文针对声韵同调不同的单音节词还提出了七条监控原则,即频度、口语度、简易度、文化内涵、汉字因素和可对比性这七条原则。除了上述的七条监控原则之外,我们对符合上述七条监控原则的多音单音词应另作处理,这样的多音单音词不列入声调的训练的材料之中,像“都、朝、干……”这些常用的多音甲级词。
4.1.2 单一声调常用词的集中训练方法
在声调的训练过程中,为了让学习者对某一声调有更深的印象、掌握得更牢固,对单一声调的常用词进行集中式训练是有必要的,这里讲的常用词我们以《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的甲级词和乙级词为主。
4.1.2.1 同一声调中常用词的扩展法
同一声调中常用词的扩展法主要是指同一声调的常用词之间可以相互组合成词或者是更高层次的结构,如短语或句子。这种方法在《基础阶段四声教学四题》中已有提及,这里我们以第一声为例来具体介绍这一扩展法。
A、组合成词 包+装=包装 宽+松=宽松 ……
B、组合成短语 搭+车=搭车 喝+鸡+汤=喝鸡汤……
C、组合成句 他+喝+鸡+汤=他喝鸡汤 ……
这种有意义的同一声调常用词的组合已经超越了独立的单音节词的界限,一层一层地组成更上一层的单位更有利于在语流中对该声调的掌握。
4.1.2.2 同一声调中常用双音节词的接龙
同一声调中常用双音节词的接龙指的是前一个同一声调常用双音节词的词尾语素是后面常用双音节词的词首语素。在同一声调常用双音节词的接龙的训练中,我们统一选四组同一声调常用双音节词来进行接龙。在接龙过程中,当由备选语素为首的词很多时,我们将考虑语素意义是否一致、词语是否常用等因素。
千秋——秋天——天边——边关、中秋——秋风——风灯——灯光、心思——思乡——乡亲——亲生……
上述的这种方法,既加深了重复语素的读音,同时也加深了对前后词语之间意义联系的理解和记忆。
4.1.2.3 同一声调中含有同义语素常用词的聚合
同一声调中含有同义语素常用词的聚合是指在同一声调常用双音节词中把含有同一意义语素的词集中起来加以练习。以第一声为例,如含有“心”这一语素的第一声双音节词
“心”在词首:心甘 心慌 心机 心惊 心胸 心音 心中……
“心”在词尾:关心 开心 分心 操心 欢心 多心 贴心……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通过对某一语素声调的强化练习以达到对这一语素所属的声调的强化练习,以部分代整体,触类旁通。
4.1.2.4 同一声调中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常用词的聚合
同一声调中同一语义场的常用词的聚合指的是在同一声调的常用词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语义场对同一声调的常用词进行归类。还是以第一声为例:
A、与数字有关的 一 三 七 八 千……
B、与动植物有关的 花 鸡 猪 鸭 猫 ……
C、与季节有关的 春(天) 秋(天) 冬(天)
……
这种练习方法充分利用了语义场把同一语义场的同一声调的词联系起来,让学习者在联系的时候记住了更多词语的声调,充分体现了有意义的声调练习。
结语:
声调教学是汉语语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感性的声调教学和声调原型的教法使得声调对初级阶段的学习者的输入更加容易,在此基础之上,为了使学习者更好地输出声调,声调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而声调训练材料的选择和声调练习的方法对声调的练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采用合适的声调训练材料的选择和声调练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汉卫. 声调性质作用的再认识与声调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 (3)。
[2] 王汉卫.基础阶段声调教学四题[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3, (3)。
[3]王韫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5, (3)。
[4]董玉国.如何进行声调训练[J].汉语学习, 1996, (2)。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