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思念

2013-12-29 00:00:00余玮
文史月刊 2013年1期

易秀珍,雷锋生前的同乡、工友、好朋友。他们同乘一列火车、编在同一个小组,从湖南长沙来到鞍钢化工总厂。易秀珍同雷锋在一起工作期间,雷锋给予她多方面的帮助,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建立了真挚深厚的友情。

雷锋牺牲后,易秀珍一直保持低调,从不在媒体面前出现。整整一上午的专访期间,老人时而喜上眉梢,时而掩面而泣。从老人的叙述中,依稀可见雷锋青春年少时曾经朦胧的爱情和火热的青春。

渐渐地,笔者触摸到一个可信、可学、可敬的“真人”。

他从平凡做起,活出了一份精彩的人生。

一、那个年代,“钢铁工人”是年轻人最向往、最崇拜的职业,从湖南来到鞍钢,这是雷锋人生中最长的一次旅行

那个年代,“钢铁工人”是年轻人最向往、最崇拜的职业。1958年11月12日傍晚,一列北上的列车刚刚停靠在湖南长沙火车站,检票口便涌进了一群青年,他们是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在湖南招收的一批新工人。在去鞍钢的路上,编组时,易秀珍、杨必华、张月棋和从望城县团山湖农场来的雷锋编在了第三组,雷锋担任了小组长。

在旅途中,雷锋的热情开朗、助人为乐给易秀珍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上车不久,在互相介绍中,易秀珍得知雷锋原名叫雷正兴,鞍钢公司到望城县招收工人,他征得组织的同意才报的名,考试录取后就请县委张书记把自己的名字改了,意思是“要到鞍钢去打冲锋”。

易秀珍1941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县,小雷锋一岁。“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贫民家庭,我是老大,下面有四个弟妹。1958年八九月份的时候,鞍钢在湖南招工,我刚考取了长沙二中准备读高一,还没入学就招了工。我父母舍不得我到外地工作,那时女孩子读书的人少,想到女儿读完高中就可以参加工作了,更舍不得我出远门。可是,家里太困难了,作为老大,我一咬牙就出来了。”易秀珍讲,当时鞍钢在湖南招了六七百人,“仅我们公社就来了十二三个,就我一个女孩。真巧,在长沙火车站,我就和雷锋被编排在一个临时小组”。

雷锋拎着崭新的苇编提篮和沉甸甸的棕皮箱子,皮箱里塞着当时最流行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一把“幸福牌”口琴。车上,他同老乡们讲:“离开家乡前,我还特意去韶山看了毛主席故居。”

这是雷锋人生中最长的一次旅行。

次日早上8点多钟,列车到了湖北武昌站。大家一片欢声笑语,因为要换车,将逗留几个小时,招工负责人同意大家逛逛街。

张月棋被表哥邀去上街了。易秀珍和杨必华就跟着雷锋去看武汉长江大桥。浩荡的长江、雄伟的大桥,让他们目眩神驰,赞叹不已。雷锋十分兴奋:“原来全是钢铁啊……这需要多少钢铁啊!”

雷锋站在江边望着桥面,眼里闪着激动的光亮。看到不少人在桥下留影,自己也拎着那个印有鲜花图案的苇编提篮在这里照了张相。

照片上,苇编提篮的鲜花曾在20世纪60年代被处理掉了——鲜花在当时意味着“小资情调”。直到20年后,原片才被展出。

留完影,雷锋他们走上宽敞的桥面,在人行道上走走停停、说说笑笑,随后到商店闲逛。

车抵北京,又要倒车。首都北京,让雷锋、易秀珍他们十分向往,一下车就直奔天安门广场。

拎着苇编提篮的雷锋在天安门前照了一张全身照后,瞥见旁边有一辆用作照相“道具”的摩托车,他兴奋地跑过去,骑了上去。一脸灿烂的他身体前倾,作正在长安街上飞驰状。大北照相馆的摄影师给他留下了这一珍贵的瞬间,给世人留下了阳光、时尚、青春的雷锋形象。晚年的易秀珍接受采访时笑着说:“我也很‘臭美’,与雷锋一样爱照相,我穿着大衣在天安门前也留了影。”

那天,雷锋在金水桥上坐了很长时间,引起了执勤战士的注意。执勤战士严肃地告诉雷锋金水桥上不准久待。雷锋很不情愿地站起来,转身问:“你见过毛主席吧?”那个战士回答:“我在这儿执勤快一年了,也没有见过毛主席。”雷锋继续问他:“毛主席是不是住在天安门城楼上?”战士说:“毛主席住在中南海,天天日理万机。要见毛主席,得做出大成绩,当英雄、当模范。”执勤战士的这些话深深触动了雷锋。

这是雷锋唯一一次到北京。雷锋去世后,从他的日记中发现,北京天安门和毛主席多次进入到他的梦境中。事实上,如果雷锋不是意外去世,他很有可能亲眼见到毛主席。1962年6月上旬,雷锋所在的沈阳军区政治部批准雷锋作为沈阳军区代表参加10月1日的国庆观礼。遗憾的是,雷锋在8月15日因公殉职。仅差45天,雷锋就可以见到他几次在梦中见到的毛主席,而他不仅没有见到毛主席,甚至连这个消息都不知道。

11月15日,几经辗转,雷锋、易秀珍一行来到鞍山钢铁公司。也许是与开车有缘,虽然雷锋是奔着炼钢来东北的,没想到了鞍钢,雷锋却被分配到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驾驶员。此前,他在湖南开过拖拉机,如今,拖拉机换成推土机,机器虽然“升级”了,自己也有技术的底子,但雷锋还是老大不愿意:开推土机和炼钢有什么关系?

“拿咱们洗煤车间来说,如果每天不把大量的煤炼成焦,炼铁厂能炼出铁来吗?如果不把炼焦时生产的煤气输送到炼钢厂去,又怎么能炼出钢来?”车间主任的一席话点醒了雷锋。这不跟螺丝钉和大机器的关系一个道理吗?

于是,雷锋暗下决心,要在鞍钢这架大机器上当好一颗螺丝钉。正是鞍钢这架大机器的历练,培养了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职业态度与“像螺丝钉一样,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光”的职业精神。

“从报到那天起,我们就在一起工作,一直到他当兵入伍才分开。我被分配到三炼焦车间学做调火工。我们同住在化工总厂的同一幢宿舍,他住207房间,我们女同志住三楼,我住在307房间。我们在一个食堂吃饭,有时上下班一同走,业余时间也经常在一起玩。当时,我因为刚离开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走出这么远,所以总是想家,不安心工作。组织上给了我关怀和帮助,雷锋也总像亲哥哥一样,用他那饱满的热情开导我、安慰我。每当见到我愁眉不展想家的时候,他不是找我出去玩,就是拿些书给我看。”“当时我吃不惯鞍山的高粱米饭、玉米面窝窝头。每月一个人只有4斤细粮,雷锋常常把他那份省下来给我。我不许他这样做,可他说:‘我吃什么都行,等你慢慢习惯了,我就不给你送了。’他照顾人不图什么,他把工友都当做兄弟姐妹。”

让易秀珍最难忘的是1959年的春节。“年三十我是长白班,从早8点工作到下午5点;雷锋是中班,下午4点上班,晚上12点下班。下班后,宿舍里没有几个人,大部分老工人都回家过春节了,只剩下几个南方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平时下班回到宿舍洗洗衣服、看看书,有时也出去玩一玩,可年三十回到宿舍,心里却大不一样,太想家啦。我的眼泪掉下来了,什么也不想做,饭也不想吃,我只好睡觉,一睡就睡到了大年初一。初一也不想起来,两只眼睛哭得又红又肿。初一大早晨,雷锋知道我没有起来,就来到我住的房间门口,喊道:‘小易!快起来,我们一起去食堂买点好吃的。’我一听到他喊我,哭得更伤心了。他一边劝我,一边安慰我说:‘你这样哭,又不吃饭,会生病的。过完年你怎么能上班,如果你不起来吃饭,我就一直站在这里。’”

这次,雷锋在门外足足站了半个小时。他感动了易秀珍。易秀珍在接受采访时,深情地说:“当时,我看见雷锋就像见到了亲人,眼泪又止不住掉下来。他看我不高兴的样子,就自己跑到食堂买些好吃的送到我屋里,我们一起吃。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替别人想得多,以帮助别人为自己最大的快乐。”

二、他到哪里都像一团火,能让那些心灰意冷的人感到温暖

雷锋的业余时间,多半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易秀珍几次设法请雷锋陪她去跳舞,雷锋总是借故推托了。易秀珍请好友杨必华和张月棋想办法,也终究没有把雷锋弄到舞场上去。

这一天,易秀珍买了两张电影票,送给雷锋一张。这次,雷锋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看电影的时候,易秀珍问:“我们都是年轻人,业余时间很多人都是去俱乐部跳舞,可你埋头读书,我们却喜欢跳舞,这是为什么?”雷锋不假思索地回答:“紧张劳动了一天,大家利用业余时间跳跳舞、读读书,我看都可以。”

“那你为什么只读书不跳舞呢?”易秀珍不解地问。雷锋想了想,忽而严肃地说:“我并不反对跳舞,下次换双鞋,我一定去学学。我看跳舞也并不难。但我反对把业余时间都花在跳舞上。我觉得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浪费一分钟就等于死亡一分钟……”

此后不久,雷锋便学会了跳舞。易秀珍和杨必华、张月棋几人也开始常去图书馆了。

一次,工厂职工俱乐部举行联欢晚会,雷锋主动邀请易秀珍等几位姑娘去跳舞。舞厅里男男女女,穿戴得都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唯有雷锋依旧穿着他那件已经褪了色的蓝布工作服,长裤的膝盖处和胶鞋都打满了补丁。怎么看,这和五光十色的舞会也不协调。

散场之后,易秀珍悄然来到雷锋身边:“春天来了,该换季了,该买的衣服买两件吧!”雷锋说:“凑合着穿吧,衣服太多是浪费。”

“太多是浪费?可该穿好一点!你跳舞的时候,人家都笑你太土了……”见雷锋不吭声,易秀珍又说:“一个年轻人,出去玩玩也该有件像样的衣服,你看楼上楼下的谁像你……你没钱吗?春节前,几个湖南老乡向家里寄钱,有人钱不够,你就主动解囊。你一个人过日子,参加工作也早,有些积蓄,你也不用寄钱回家,收入够多的。不要对自己太小气了!”

过了些日子,雷锋瞅准一个星期天,咬咬牙上街买了一身新“装备”——棕褐色的皮夹克、深蓝色的料子裤,还有一双黑色的牛皮鞋,外加一瓶“友谊”牌雪花膏。那天在宿舍试衣服,正好易秀珍和杨必华她们几个碰上了。雷锋笑了笑,开始“炫耀”起来:“这些是我去百货公司买的,‘光荣花’牌皮夹克还是天津华光皮件厂出的哩!所有这些,一共花去了我40多块,相当两个月的收入呀!”

焕然一新的雷锋,陡然意气风发,风度翩翩。大家都夸雷锋更帅了,进了舞厅后,姑娘们争相与他跳舞。易秀珍那一双明亮的眸子里闪动着少见的喜悦,她知道雷锋是听了自己的话才去添的。

后来,同事们却很少再见到雷锋穿他的皮夹克了。大家问他为什么不穿了,开始他推说是穿着不自然、不舒服,后来见瞒不过,就拿出了一封信。原来,雷锋来鞍钢之后,仍向望城县委的领导写信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就在雷锋买回新衣服不久,收到县里领导的一封信,说希望雷锋在伟大的工人阶级队伍中艰苦奋斗,永不忘本,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真正的工人……这封信让雷锋的内心很不安,觉得自己从农场刚到钢铁厂没几个月,还在学徒期间,工作还谈不上任何贡献,就讲究起穿戴来,有点忘本了,于是就不再把皮夹克穿出来了。

后来雷锋入伍,在排演一个叫做“老刘的故事”的节目时候,有人提出集体朗诵的演员不一定都穿军装,提议去市文工团借几套衣服。雷锋从皮箱里翻出了皮夹克和当时买的裤子等交给了导演。演出以后,雷锋再也没动过这件皮夹克。

历史的尘埃不知遮掩了多少不该遮掩的真实。雷锋曾有过皮夹克、英纳格手表和料子裤,在他牺牲后的一次布展中,曾有人反对展示这类物品,说:“这些东西展览出来好吗?”于是,这一切曾被久久锁进了皮箱。

皮夹克毕竟是雷锋的,总不能永远锁起来,终究要把他还给雷锋,还给历史。在人生的旅途上,俭朴的雷锋确实拥有并穿过皮夹克,穿过料子裤,戴过英纳格表。但这些又终究只是他生活的点缀,并不是他一以贯之的生活方式。可贵的是,那次冲动的消费也让雷锋自责和自省了好长时间,他为买了这么奢侈的东西而感到不安。

1959年夏天,鞍钢化工总厂决定在辽阳县弓长岭矿山新建一座焦化厂,要调一批人到那里参加基本建设。“动员时领导讲了,那里是大山沟,白手起家条件差,没有工人宿舍,没有工厂,没有娱乐场所,去了是要吃苦的。动员会上,深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影响的雷锋积极发言,他说:‘苦点怕什么,我们青年人应该经得起风雨,如果领导批准我去,我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易秀珍说,总厂批准了雷锋的请求,因为新的建筑工地不仅需要推土机手,更需要这样朝气蓬勃的青年骨干。

易秀珍记得,雷锋是1959年8月20日去弓长岭的。“他临去之前,送给我一个笔记本作留念。上面写了这样两句话:‘船,能够乘风破浪才能前进;人,能够克服困难才能生存。’他的心意我是懂的。我从认识雷锋那天起,他总是迎着困难前进,而我在各种困难面前不知流了多少泪。雷锋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助人为乐当成自己的幸福。”

雷锋被分配到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当时车间有两种型号的推土机,一种是较小的德特54推土机,一种是斯大林80重型推土机(即C-80号推土机),都是当时比较先进的。雷锋不要领导照顾,抢着要开大车,说这样能多干活。但事实上因为个子矮的关系,在斯大林80驾驶室里,他坐着看不见推土铲子,只能猫着腰站着开。

推土机手作业,最难的莫过于检修、清洗发动机。雷锋学会检修以后就不让师傅动手了。他每次都争抢着钻到车盘底下,仰着身子打开检示器,再仔细清洗发动机,干完了从车盘底下爬出来,作业服都被汗水浸个透。

雷锋去弓长岭矿山建设工地后的那段日子,易秀珍心里觉得空落落的,总像身边少了点什么。易秀珍在接受采访时说:“只要有人从弓长岭那边回鞍钢办事,我就变着法儿打听雷锋的情况。凡是从工地回来见过雷锋的人,都对我说,那儿环境如何艰苦,他干活如何没日没夜,有时忙得洗不了脸、吃不上饭,夜里还要点灯熬夜看书、写日记。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雷锋临走时,本来答应很快就会给我写信的,可我一连翻了七八天信箱,也不见他一个字。我实在有些稳不住神了,一横心,坚决请求领导批准我到弓长岭。”

易秀珍的心事瞒不过张月棋和杨必华。她们绷着脸逗易秀珍说:“弓长岭焦化工地有雷锋,可那里也有大蛇呀!”这个说法易秀珍早就听说过,雷锋也知道,说工地附近的姑嫂城有几条大蛇,每条都有碗口粗、几丈长,夜间躲在山洞里,白天到太阳底下晒鳞,真是吓人。小时候,易秀珍在家乡就被蛇咬过一次,谁一讲到蛇,她心里就发毛,但她顾不得这些,还是想报名去弓长岭工地,因为那里有雷锋。

这年9月10日,易秀珍被批准去弓长岭工地。当天,她将户口和粮食关系转到了辽阳弓长岭。一下车,易秀珍就到工地办公室报了到,行李还没往住处搬,她就跑到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四处找雷锋。雷锋正挽着裤筒、打着赤脚在工地和泥,冷不丁听到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喊“雷锋”,扭头一看,是易秀珍,雷锋立刻高兴得像个孩子。

这些日子,雷锋同样思念易秀珍,甚至由思念产生了一点小小的怨恨。他怨易秀珍没有报名跟他一起来。他没有给易秀珍写信,其中就有一点赌气的味道。

乍见易秀珍,雷锋突然有点心慌。他赶忙将手中的铁锹往泥里一插,光着双脚向易秀珍跑去。

他边在衣襟上擦了擦沾满泥浆的手边问:“小易!你怎么到这儿来啦?”易秀珍说:“怎么这地方只许你来,不许我来呀!”“这一批又来了多少人?”雷锋接着问。易秀珍笑了笑:“就我一个,嫌少了吧?”他说:“不少,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据易秀珍回忆,这里的生活条件确实艰苦,住的是动迁后的土民房,破旧不堪,四处透风,她们女同志也是一样,只有一个屋,住十几个人,南北大板炕,中间是火墙。“食堂是临时搭的席棚,吃得非常差。吃水困难,洗脸、洗衣服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艰苦的生活环境,思想就有些动摇了。当时,从湖南来的一名姓熊的女同志就不干了,回湖南老家去了。我也想不干了,想回家。雷锋知道了,就从食堂买大米饭送到宿舍给我吃,他吃粗粮,处处关心我,用他的远大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着我,他希望我和周围的同志们都能成为勇于战胜困难的人。”

易秀珍每天看见雷锋总是乐呵呵地对待这一切,在任何困难面前从不说一声苦,也不皱一下眉,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人,能够克服困难才能生存。”雷锋就像一头黄牛,在他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再累也不怕,再苦也能吃,对当时的生活很知足。易秀珍说,雷锋有一副笑眯眯的眼睛、一颗火热的心、一双勤快的手,一看他就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好小伙。“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坚定了继续干下去的信心,克服了困难,渡过了难关,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像他一样兢兢业业地工作。”

易秀珍被分配当施工统计,每天负责统计各个班组的施工进度。“所以我对雷锋的劳动情况也了如指掌。他不论干什么活都抢在别人前头。做为推土机手,一时没有推土机开,即使让他干力工,他也不在乎;运木料他拿大的扛,运石头他捡重的挑。他以诚实、热情、勤奋、刻苦学习赢得了大家高度的赞扬。在工作中,雷锋发现好人好事就编快板、写板报、进行宣传鼓动。有人说他‘赚钱不多,管事不少’。你说你的,他干他的,他到哪里都像一团火,能让那些心灰意冷的人感到温暖。领导把他编入青年突击队,共青团员们选他当了团支部宣传委员。”接受采访时,易秀珍坦言:“我这个人并不是觉悟高,当时舍得离开鞍山那样的好环境,主动要求到弓矿大山沟里,嘴上说是参加焦化厂的建设,心里想的多半是愿意和雷锋这样的人在一起。”

1959年正是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雷锋所在弓长岭焦化厂工地与辽阳县安平公社姑嫂城大队相邻。雷锋发现当地农民种地缺少粪肥后,不顾天寒地冻,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四处拾粪。雷锋曾对易秀珍讲:“小易,北方农民种粮比南方还要难。”生产队后来知道是焦化厂工人雷锋送来的粪,就拿着表扬信,敲锣打鼓地给焦化厂送来感谢信。

在焦化厂短短四个半月的时间里,雷锋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节约能手、红旗手,还出席了共青团鞍山市委召开的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成为鞍钢的知名人物。易秀珍为雷锋的进步高兴。“雷锋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周围的人们,他夜以继日忙个不停,白天上班工作,早晚积肥,还要坚持看书学习、写日记。他太不关心自己了,衬衣脏了没时间洗,外衣破了没空补,吃的经常是高粱米饭、窝头、白菜汤和咸菜,很少买好吃的。那时候,雷锋就是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热爱集体,关心群众。看见这种情况,我想帮他照料照料,又怕别人说三道四,心里矛盾极了。尽管这样,我还是变着法儿让他吃得好些,穿得暖些。”

易秀珍把雷锋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见雷锋从早到晚总是那么拼命干活,又高兴又心疼。有一天,她找到雷锋,说:“我……我给你提个意见!”雷锋说:“哦,提吧,我保证接受。”

“也谈不上意见,算是建议吧!我这人很落后,很想跟你互助互助……”

“那当然好!你有什么好主意?”

“今后你经常给我谈谈革命理想,教我读书的方法,还有怎样记日记等等。你有脏衣服就拿来给我洗,有破衣服就拿来给我补;吃饭的时候,你买饭我买菜,买来的饭菜一块儿吃……”

雷锋一听心里明白了:“好嘛,我们小易会算计人了!”

易秀珍红着脸说:“就这么定了,拉钩!”

这次拉钩,雷锋并没有兑现。易秀珍说:“我要帮他洗衣服,他说什么也不让我洗。他这个人就是这样,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更愉快,他肯奉献自己的一切,可他决不让别人为他做点什么。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把为群众做好事当成自己的快乐。”

就在这期间,雷锋曾送过一张自己早期的照片给易秀珍,并在一张纸条上留言:“小易同志,生长在毛泽东时代的我们,生活是何等的幸福,前途是何等的广阔,希望你努力的去追求它,向往它。”易秀珍回赠了一张个人的小照片给雷锋。

三、晾干的棉絮,晾不干的心事

一天晚饭后,易秀珍来到雷锋住的土房里,想帮他洗衣服。雷锋正坐在通铺上埋头写什么,易秀珍悄悄凑近一看,原来他在写日记。雷锋扭头看见她,赶忙合上了日记本。

这时,易秀珍说:“不要对我保密了,净写些什么‘青春’啊、‘美好’的,我都看见了。”雷锋冲她一笑,索性把日记塞到易秀珍手里:“拿去看吧,管你看,我的日记对谁都不保密。”

易秀珍坐在板铺炕边上,翻了起来,并说:“不管你保不保密,反正我要看看。”

这是一个墨绿色绸面烫金的日记本,翻开第一页,易秀珍就被“黄丽”那篇临别赠言吸引住了。

这是在雷锋告别望城县团山湖农场时,一位叫“黄丽”的女青年送给他的。易秀珍只见扉页上出现这样一页秀丽的文字:

亲如同胞的弟弟——小雷:

你勇敢聪明,有智慧,有远见,思想明朗,看问题全面,天真活泼,令人可爱。你有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对任何同志都抱着极其信仰(赖)的态度……这一切结合起来,真算得我心爱的弟弟、忠心的朋友。

弟弟,你直(值)得人羡幕(慕)的还多着哩!是青年中少有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是(会做出)很大的贡献的。

弟弟,你(的)干劲和钻劲使你永远直前,希望你在建设共产主义(事业)中把你的光和热发遍到全世界,让人们都知道你的名字,使人们都热爱你和敬佩你。弟弟,希望你实现做姐姐的理想。

在临(别)之前,要把我内心的千言万语说完是办不到的,我是不愿意弟弟离开的。祖国需要你和等着你呢!弟弟,前进吧!你前途是伟大的,是光明的。姐因文化程度太底(低),不能把我内心所想的都苗(描)写出来,只好就此亭(停)笔。

祝你愉快!

你姐黄丽乱草

1958年11月9日

易秀珍看着看着,心里挺不是滋味。她咬住嘴唇问:“这个黄丽姐是谁呀?对你倒是蛮关心的嘛!”

雷锋告诉她,黄丽大他3岁,是他在望城县团山湖农场的好朋友(作者注:“黄丽”后来被证实是雷锋当年的工友王佩玲),这是她写给自己的“临别赠言”。

还是在雷锋当望城县委机关公务员时,他就认识了当时在县城一家供销社当营业员的黄丽。有一次雷锋到供销社买长筒手电,以便夜间看书,因脱销没买到,黄丽就把自己的送给了他。后来,雷锋被调到农场学开拖拉机,没想到黄丽被下放到这里劳动锻炼。他们都是共青团员,偏巧又分在一个团小组,两个人在生产劳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雷锋一五一十地把这些情况向易秀珍作了介绍,并夸奖她如何能干、如何好学、好何懂事。

易秀珍好奇地问:“你把她夸得这样好,分别这么久,你们一定没少通信吧?”

“不瞒你说,一封也没有。”

“那为什么?”

“我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

“我不信。她也没给你写信?”

“你以为我会说假话?”雷锋的声调提高了,有些急了。

“有就有,不好意思什么?我不过随便问问。其实,你们通不通信与我有什么相干!”易秀珍也有些急了。

雷锋笑嘻嘻地说:“哎哟,你湖南走出来的辣妹子!”

随即,易秀珍翻过这篇“临别赠言”。她感谢雷锋的日记每篇写得都很简短,很少叙事记人,多是抒怀言志的。

“像什么: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人先进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啦等等。那篇写着‘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已经登在报上了。”易秀珍回忆说:“有两篇日记写得特别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还记忆犹新。一篇是:‘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另一篇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也是雷锋经常说的两句话,也是他经常做的实事。当时,我反复阅读这两篇日记,日记比喻恰当,富于哲理。也许这两篇日记就是雷锋铭刻在心中的座右铭,就是工作中的指南针。”

易秀珍把日记还给雷锋时,雷锋开玩笑地说:“看出什么秘密啦?”

易秀珍说:“你这个人是透明的,一眼就能看透,能有什么秘密?!”

1959年11月14日,专列拉进几车皮建焦炉急需的高标号水泥。夜间10点多钟,天气突变,寒风吹送着阵阵湿冷,不停地鼓动着焦化厂调度室那扇破旧的玻璃窗,玻璃窗发出啪哒啪哒的声响。

调度室里,雷锋正挨着调度员陈兴禄坐在灯下学习《毛泽东选集》。听着这一阵紧似一阵的风声,雷锋心里直犯嘀咕,和陈兴禄说:“这天不是要下雨吧,怎么这么大的风?”还没等陈兴禄张口说话,雷锋又接着说:“工地上有没有材料?用不用去看看?下雨的话,能不能淋湿?”向来以稳重著称的陈兴禄一听到“淋湿”二字,忽地就站了起来,一拍脑门说:“哎呀,前天刚拉来7200袋水泥,都堆在工地上,万一下雨的话……”

雷锋听说还有水泥在工地上,急忙起身走到窗前。刚推开窗子,一阵冷风呼的一下迎面吹过来,顺着脖颈子直往后背里钻。天空满是黑云。雷锋见此情形,只说了两个字“快走”,关起窗户拉起陈兴禄就往外跑。陈兴禄也急得一边跑一边喊人,一边吆喝着大伙找雨布。当雷锋喊来20多个工人拿着雨布赶到工地的时候,天空早已乌云密布。山里的天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山里的雨就像下山的老虎,来势汹猛。雨就要来了,看这形势,20多个小伙子不容分说地展开了和雨抢时间的战斗。大伙儿撒雨布的撒雨布,抬水泥的抬水泥……暗夜里,一幅繁忙而壮丽的劳动场面展现在眼前。

可是,雨布用完了,还有一堆水泥没有盖完。大雨点子等不急了,噼哩叭啦地砸下来了。看着这势不可挡的大雨,大家都焦急起来,一袋一袋抬进屋里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办?在这关键时刻,雷锋毅然脱下身上的棉大衣盖在淋着雨的水泥上。可是还不够,他转头跑回宿舍抱出自己的被子盖在水泥上……终于,7200袋水泥全部得救了,国家财产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第二天一大早,易秀珍听说了雷锋夜里救水泥的事,立刻跑到了现场,正看到大家七手八脚地把雷锋那床大红花被和衣服从水泥车上拽下来,边夸着雷锋舍己为公,边死着劲地拧干。在场的焦化厂团总支李书记看到她跑过来,指着她说:“小易,拆洗被褥的任务交给你和技术员小于(于文惠)了。”易秀珍大声地回答:“好的!”于是,上前抱起雷锋的被褥赶往烧水房。

于文惠后来上班去了。寒冷的初冬,雷锋把被褥奉献给了水泥,已经一夜没有睡好觉了。为了抢时间,能让雷锋晚上盖上温暖的被子,易秀珍连早饭都没顾得上吃,先拆了被褥的里和面,着手洗。

正当易秀珍拿起水桶想去挑水回来洗被子时,雷锋从食堂赶回来,他一手递给易秀珍两个火烧饼,一手夺去她肩上的扁担,说:“你先吃点东西,歇会儿吧,我去挑水,回来我自己洗,过后你帮我缝好就行啦。”

易秀珍争着说:“你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你昨晚没睡好觉。”

“没有事。”雷锋说。

雷锋挑水回来,易秀珍催他去上班。她洗干净被里被面,再晒干,整整忙了一个上午。最急人的是浸满过雨水的棉絮又重又粘,左烘右烤也干不透。同时易秀珍发现,经雨水浸泡后的旧棉絮,一烘烤就变得硬梆梆的,一点也不柔软了。这样的“被子”,盖在身上肯定是既不暖和又不舒服。这怎么办?去买一床新棉絮吧,当地还没有卖的,去向公家要一床吧,雷锋肯定不会同意。想来想去,易秀珍忽然想出一个主意:先把自己的棉絮悄悄地换给他,以后自己进城再买一床新的。

易秀珍终于巧妙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晚上,她抱着缝好的被子,走进雷锋住的土房,把被子交给他。雷锋和他身边的同志们向她表示感谢。

雷锋十分高兴地拍拍铺好的被子,好像突然感觉到什么,用手仔细抓抓被头,莫名其妙地“嗯”了一声,于是问身边的伙伴:“你们说,棉絮被雨水泡过,是会变软呢?还是会变硬呢?”

伙伴们异口同声:“当然要变硬,怎么会变软?”

雷锋这个人的脾气谁都知道,他变着法儿帮助别人,决不肯别人为他做任何事,哪怕是一针一线。易秀珍见事情要露馅,立刻抢过话头说:“你们这些大外行!棉絮晾干后,再用竹竿猛敲打几次,比弹过的棉花还要软呢!”

雷锋听了,又拍打一下被头,说:“感谢你为我劳累了一天,更感谢你能为我把雨水泡过的被子变软和了。”

看来,雷锋被“哄”住了。易秀珍开心地笑了。

四、“我想当兵”

转眼已经到1959年11月末了,刚下过第一场雪,地面开始结冰。雷锋所在的青年突击队抢修完最后一栋宿舍,大家就高高兴兴搬进了新修的房子。他帮易秀珍搬行李,安顿好铺位,两人坐在暖烘烘的火墙跟前说笑。

易秀珍问:“焦化厂投产以后你是怎么打算的?”

雷锋看着易秀珍,只是笑,不肯说出自己的想法。他那含笑的眼睛里分明流露着一种难以琢磨的神情。

易秀珍有些急了:“光傻笑什么,你说呀!”

雷锋倒反问起易秀珍:“你呢?你是怎么想的?”他收住笑容,还没等易秀珍回答,他接着说:“小易,我告诉你吧,我想去当兵。”

“当兵?”易秀珍一下子怔住了,“你怎么突然想要去当兵?”

雷锋看易秀珍如此吃惊,进一步解释说:“当兵,不是我突然想的,是我从小就有的愿望。因为我是一个苦大仇深的农家孩子,全家5口人被万恶的旧社会吞掉4口。我是孤儿,我受尽了旧社会的苦。解放后,是毛主席、共产党救了我,是党供我念了几年书,是党把我培养大的。我非常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的救命之恩。”

这时,易秀珍真切地感受到雷锋那颗深厚朴实的感恩之心,听得出他那种对党、对毛主席的热爱,他懂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幸福是需要保卫的。“现在征兵工作就要开始了,我准备报名。”

正好那几天,领导派易秀珍回鞍钢办事,易秀珍见到了杨必华和张月棋。易秀珍知道她们都关心雷锋,就把他要去当兵的事说了,她们听了非常高兴。杨必华说:“雷锋当了兵,一定是个文武双全的好战士,将来准能当英雄。你回去代我向他表示祝贺。”张月棋捉弄易秀珍说:“雷锋到矿山工地,你也跟去矿山工地。他现在要去当兵,你也跟着他去当兵吧……”易秀珍虽然嘴里没说什么,但是心里还真是这么想的。在接受采访时,易秀珍就说过:“如果征兵招女兵多好,我也一定报名去当兵。其实,雷锋当兵也不容易,焦化厂舍不得让他走,身体检查又不太合格,为了能当上兵,他不知跑了多少路,找了多少人,急得满嘴是泡,直到最后才实现了他的愿望。这个曲折过程,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们厂团总支书记最清楚。”

1959年12月27日,雷锋从辽阳县兵役局拿回《入伍通知书》。那天,他那高兴劲儿就不用提了。他满脸是笑,跑来对易秀珍说:“小易!通知书我拿回来啦!”

易秀珍在帮他整理行装的时候,雷锋把自己穿用过的旧衣物包了一包,托易秀珍代他送给姑嫂城生产队的困难户牧羊老人吕长太(雷锋和这位吃了一辈子苦的老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又把易秀珍给他拆洗过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地交给她,当着大家的面让易秀珍为他保存起来,过后却悄悄对易秀珍说:“小易,山沟里天气冷,你不要再盖我那床硬梆梆的棉絮了。”

“怎么你已经知道了?”易秀珍诘问。

“你的心意我是知道的。”雷锋深情地说:“你帮我拆洗被子的第二天,趁你不在屋,我去翻看了你被子里的棉絮,你别以为谁都不知道。”

雷锋参军前夕,工地团总支李书记问易秀珍和雷锋:“在爱情问题上还有什么需要他帮助的?”易秀珍脸红了,没有吱声。这时,雷锋回答说:“我和小易是同乡,我们好得像兄妹一样,我们都很年轻,从没谈过这些事情。我参军以后,我们会继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

在雷锋当兵临走的那天,易秀珍早早地起床,准备为他送行。易秀珍清楚地记得:“焦化厂用一辆大汽车载满送行的人,车上有三个湖南老乡,他们是雷锋、唐湘雄、叶连升,雷锋和几个当兵的同志站在车前面,我们送行的站在他们后面。车开到矿里,在欢送会上,团总支书记又特意让我给雷锋戴上了光荣的大红花。戴花时,我心里特别激动,也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哭,更不知道对他说点什么?别人参军有父母、兄弟姐妹送,雷锋是个孤儿,只有工作中结识的伙伴,没有别的亲人,可为他送行的人还真不少。我们现在见到雷锋那张戴大红花的照片是补拍的。送他走后,一合计,没有留现场照片,就让人给他补拍了一张。我随大卡车送他到辽阳南林子的一个小学大操场,操场上有打大鼓的,有扛大旗的,现场很热闹,我们来不及说话。雷锋当兵走了,回厂的路上我心里热乎乎,眼睛湿乎乎,一言不发,总觉得身边缺少很多9226fd63a4126237d48c83b3ac795a2b4e6fc3f49af67917358a7cc6a9c8c6b5很多……少了精神上的支柱,少了一个好伙伴。”

雷锋参军走后,易秀珍经常暗地里流泪。团总支李书记知道易秀珍一直惦记着雷锋,就问:“雷锋留下的一些东西是不是由你保管?”易秀珍低声说:“我们又没订婚,我怎能保管他的东西呢?”

身穿工作服,背着工具袋,脸上青春洋溢,阔步走向工厂……今天,位于辽宁省辽阳市雷锋纪念馆前的雷锋青铜塑像,还原的是雷锋入伍前在辽阳弓长岭当产业工人的一个真实场景。工人形象的雷锋塑像总高度5.9米、底座1.9米,象征雷锋1959年来到弓长岭,当年19岁。

1959年8月20日至1960年1月8日,雷锋在辽阳弓长岭工作、学习、生活142天。这里,是雷锋的第二故乡和他走向军营的地方。

辽阳市雷锋纪念馆有件珍贵文物——雷锋抢救水泥使用过的旧棉被,这是雷锋同乡、工友易秀珍日后捐赠的。易秀珍深情回忆道:“当年,从南方到东北,不知东北这么冷,没有带多少铺盖,入厂后,是化工总厂从鞍山市青年商店给我们买的被褥,还有棉衣、棉鞋。雷锋抢救水泥用的就是这床大红花布被,是化工总厂给的。这床被子是雷锋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和雷锋真挚友情的见证,我后来一直珍藏着。雷锋入伍后,多次给我来信,又赠送照片,我都失去了,现在想起来就内疚,这床被子是雷锋留给我的最后一件纪念品,我再也不能失去了。因此,多少年来我没有向任何人透漏。我前几年才告诉孩子,在女儿的支持下,我才将这床珍藏了整整50年的被子送给辽阳弓长岭纪念馆。”

五、“傻姑娘,咱们的雷锋没有了”

“雷锋参军以后,给我来过几封信,我也回过信。我们通信都是相互鼓励,一直保持着真挚的友情。每当得知他在部队立功受奖的消息,我和周边的人都特别高兴。就像杨必华姐姐预言的,他果真成了文武双全的好战士,也证明了我没有看错人。”更让易秀珍欣慰的是,1960年11月上旬,雷锋外出执行任务,还顺路到弓矿焦化工厂来看望她和其他工友。“他看到自己亲手建设过的工厂已经投入生产,非常高兴。那一天,陈日东股长给我一天假,要我陪雷锋溜达溜达。我陪他参观了焦化厂,陪他到了安平,陪他吃饭。那天我们俩都好高兴的,多时不见了真的有说不完的话。到姑嫂城,我们一起看望那位牧羊老人,有说有笑玩了整整一天,但那天我们谁也没有提起谈恋爱的事。晚上,我送他去安平火车站,在车窗里,他递给我一张照片,那是他在部队怀抱手风琴的黑白照片,上面写着‘青春之歌’。”

火车开走了,易秀珍还站在站台上。天色已黑,晚风很凉,易秀珍双眼紧跟着火车远去的方向,心里期待一份表白的书信。

雷锋入伍前和这次回厂探亲后,焦化厂的领导和同志们都十分关心地问易秀珍:“你和雷锋在个人生活问题上,有没有什么想法?需要我们帮忙吗?”那时候,思想不开放,易秀珍也不好意思说什么,一直将自己的情感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从来没有公开表示过什么。

而今,易秀珍如此评价雷锋:“他比我大一岁,他从来就是以大哥的口气跟我说话。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难得的好男孩,品德高尚,待人亲近,尽管个头矮一点,可长得很英俊,最主要是他心灵美。”易秀珍还回忆:“雷锋那次来看我之后半年,他还给我来过信说部队要求很严,他应该要求更大的进步。我们仍然没有捅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

1962年4月上旬的一天,雷锋第二次回弓长岭看望易秀珍。在火车上,他一会儿帮列车员拖地,一会儿给旅客倒水,忙得满头大汗。实在没活儿可干,才坐下来欣赏窗外流动的风景。

出了安平火车站,雷锋又转过身,面朝月台站了好一阵儿。一年半前,易秀珍就站在这个位置挥手向雷锋告别,雷锋摘下胸前的大红花,拼命地摇啊摇啊,直到易秀珍的身影缩成一个小黑点儿,再也看不见。易秀珍在随后寄给雷锋的信中说,从火车站回来的一路,心里一直热乎乎的,眼睛也热乎乎的,说不清到底是什么感觉,就觉得身边一下子缺了很多东西。后来易秀珍才慢慢体会到,雷锋一走,她不仅少了一个好伙伴,少了一个好兄长,更缺少了一个精神支柱。

回想起当初分别的情景,雷锋的心情沉沉的。一想到马上就能见着小易,收回目光的他露出了笑容。背起旅行包,他一路吹着口哨奔向焦化厂。

在焦化厂,雷锋只看到几个护厂工人,问过才知道,焦化厂停产了。问起易秀珍的去向,那几个人只会摇头,说连名字都没听过。雷锋的心像被严霜打过,比厂区还荒凉。

出了焦化厂,听人说易秀珍可能在苏家,雷锋于是乘小火车到苏家小火车站,遇见工友石素琴。石素琴一看多时不见的雷锋,就问:“小雷,怎么突然回来了?”雷锋回答说:“出差经过辽阳,顺路看看工友们。”

石素琴一脸坏笑:“真的回来看工友?只怕拿我们当幌子,实际上只为见一个人吧?”

一下被看穿心思,雷锋的脸红了:“特意回来看你们,不领情也就算了,怎么还取笑人家?不信,你打开包看看,我还给大伙儿带礼物了呢。”说着就要放下旅行包。

石素琴拽住雷锋的胳膊:“姐姐不过跟你开个玩笑,怎么还当真了?话又说回来,老乡加工友,关系肯定比别人亲密,经常回来看看,只能说明我们的小雷重情重义,我光顾着嫉妒小易还嫌时间不够呢,哪有工夫取笑你?”

“石姐,我刚才去焦化厂了,听说已经停产,那小易去哪儿了?”

“她被下放了。”

“下放到哪儿了?”

“别急,还在弓长岭。”

雷锋长出一口气:“那就好,那她住哪儿,我这就去找她。”

“苏家。小雷,你还没吃早饭吧,先吃口饭,完了我陪你去。”

“不吃了,现在就去。”说完,雷锋已蹿到马路对面。石素琴在后面一边撵一边喊:“小雷,等等我啊,你又不认识道儿,走那么快干吗?”

在苏北趟房找到易秀珍后,石素琴说还有事,就先走了。

老人回忆说:“我很吃惊,万万没有想到雷锋又回来了。虽然焦化厂已停产,工人被分散,他还是找到了我,我感到很意外。我俩紧紧地握着双手,也不知道说什么。我心里有愧,很不自然地看着雷锋,他也看着我,谁也不说话。我心想,一切都晚了。我的心碎了,赶紧进屋,伤心地哭了。泪水只能洗脸,却无法冲走我内心积攒的情感。我对他讲:‘1961年焦化厂停产,我没有选择回鞍山,想在弓长岭等你退役。今年我在弓矿机修被精简下放,生活实在没有着落。我又不能去部队找你,怕给你增添麻烦,又怕影响你的前途、影响你的进步……’”

弓长岭焦化厂停工后,易秀珍被安排到弓长岭机修厂做铣工。期间,她经人介绍结识了技术员詹恒义,于1962年2月结婚。“雷锋这次回弓长岭的目的,我能猜到几分,但是已经晚了,我已结婚两个月了。”

雷锋也哭了。最后,他对易秀珍说:“小易,我没有想到你怎么结婚了?你应该能理解我对你的心意,我们从长沙到鞍钢,又到弓长岭,这久长时间,我们虽然没有互相表白自己的心里话,但我们是要好的好朋友。你很善良,也很聪明,有些话我不说你也应该明白我的心意:我的理想先有国家、大家、立业,最后才能考虑我们……”

易秀珍低下了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只是小声地说:“你也应该理解我的心意,明白焦化厂领导对我俩的心意,你写信一字不提,也不表明态度。我在单位遇到了困难,遇到难心的、烦恼的事,我对谁说,又能和谁商量。你当兵已经两年多,在这段日子里我为你伤了多少心,为你流了多少泪……”

易秀珍讲,雷锋这次回弓长岭,正值1962年生活困难时期。这天,她的丈夫詹恒义回寒岭小沟子看望父母去了。“当时,雷锋给我买了不少礼物,我什么也没有收,我再也没有资格接受他的礼物。家里也没有什么好吃的,我只给他做了一碗面条,在面条里做了两个荷包蛋。面条他吃了,只吃了一个荷包蛋,还给我留有一个。我哪里吃得下,我心里一直在流泪……”

“我当年一直以为雷锋退役后可能回到弓长岭,因为他的户口在这里。而我没有工作后心里很矛盾,不知道怎么给自己定去向。如果我回鞍钢就好了,就不会那么早结婚。被下放后,我整天呆着发愁,心里憋得要发疯。工作也没了,自己从学校自动退学了,也没有学习机会了,真想了结自己21岁的生命。一想到距离好几千里的父母,还有弟弟妹妹等着我给他们邮学费钱,又想到雷锋平时总是对我说‘困难是暂时的,一个人要能克服困难才能生存’,还经常给我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就鼓起勇气,生活下去。”易秀珍在接受采访时一直强调,“是我背叛了雷锋,是我辜负了他的一片心意”。

谁知这次分手竟成了永别。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一个礼拜后,我从收音机里听到他牺牲的消息。我起初不相信,在这和平的年代怎么会牺牲呢?消息传到弓矿焦化厂,传到工厂,传到学校,传到全国各地,只要认识他的人都为他落泪。在他牺牲后的日子里,我心里难过极了,不知掉了多少泪。一想到和他在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想到从相识到他牺牲的4年多时间,他的影子总是在我的眼前,他永远活在我心里。”

一天傍晚,易秀珍觉得憋得难受,就像要爆炸似的,想在没有人的地方放声大哭一场。她独自走在姑嫂城河畔,无目的地走着、走着。发现有个人在烧纸,她以为村里死了什么人,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牧羊老人吕大爷蹲在地上烧纸。他怎么一个人在这里烧纸?易秀珍好奇地问:“吕大爷,你是给谁烧纸啊?”老人抬头发现是易秀珍,神情黯然地说:“傻姑娘,咱们的雷锋没有了。”

吕大爷一边烧纸,一边对易秀珍说起雷锋对他家的种种关怀和帮助。易秀珍的眼泪再也憋不住了,哭出声来。易秀珍接过老人手中的木棍,学着老人的样子拨散黄纸燃烧的火星。她哭泣着,老人叙说着:“我永远忘不了雷锋对我家的好处。那年冬天,你替他送来的衣物,救了我们一家人,不然出不了门啊。今天我特意为他买8角钱的黄纸给他烧了。他在九泉之下会知道的。”

为表怀念之情,易秀珍偷偷地到照相馆照了张身披白纱的照片。“当时哭胀了双眼,加上是披着白纱,照片洗出来后,我一直不敢拿出来给家人看,毕竟自己是有家室的人。”

“雷锋刚牺牲时,我只在单位安排下接受过一次部队采访。从那以后,我就拒绝任何媒体。”低调处世的易秀珍为此曾一度改名叫易珍,为避开熟人多次搬家,过着隐居生活。

1965年2月,易秀珍的丈夫由弓长岭调到鞍钢设计院,易秀珍也随之到了鞍山。不久,她在鞍山市政公司下属的铸钢厂干起老本行铣工。易秀珍由原来的全民工身份变为集体工,直至1989年丈夫有病(1993年因心梗去世)而提前退休。

1968年,易秀珍曾抱养了一个才出生3天的男孩。男孩现已成家育儿。1970年,易秀珍生下一女。女儿也已成家。“儿子是搞技术的,女儿是会计,都在鞍钢工作。”易秀珍现在与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雷锋只活到了二十二岁零四个月,但他在短短的生命中,活得非常有价值。他还活着,他永远活在我心里,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学习雷锋活动中,我做得很不够,心情低落,总觉得对雷锋有亏欠,总是不愿出头露面。”

易秀珍在鞍山待了半个多世纪,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每年清明节前后,她都会一个人去抚顺给雷锋扫墓或到辽阳以自己的方式纪念雷锋。“我和雷锋之间的故事除了我老伴,外人很少知道,儿女也是近几年才了解的,但是孩子们从不干涉我,反正都是过去的事了。每当我走进雷锋纪念馆,就有一种感觉,就像回到了雷锋家的感觉。雷锋在我心中总是笑眯眯的,是那么阳光、英俊、帅气,作为他的老乡、工友、好朋友,我为他骄傲,为他自豪!”

让易秀珍欣慰的是,孩子很理解她。女儿詹易慧曾对她说:“妈妈,你太重情了,你这么多年还对雷锋念念不忘;你也太忠厚了,爸爸去世了这么多年,你一直一个人生活。”

在部队里,雷锋曾经被误会过在谈恋爱。那是1962年3月,雷锋当了四班长后,四班所属团在离抚顺百里外的下石碑山施工。

部队驻地附近有个村子的妇女队长二十来岁,长得挺漂亮。她常常领一帮姑娘来部队做好事,看上了雷锋。她母亲也赞成女儿与雷锋的婚事。但雷锋本人一点都不知道这个女队长的心事,也根本没有这种想法。

按照部队纪律,战士不能随便和地方女同志交往,这时有人向指导员反映了雷锋和那位妇女队长谈恋爱,指导员没有了解情况就把雷锋批评了一通。雷锋受了委屈却没有埋怨,他向指导员说:“没有这些事,请领导放心,我不会给部队丢脸。”

在连长批评了自己之后,1962年7月29日,雷锋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指导员找我谈话。他说:‘雷锋同志,你从3月份离开连队到下石碑山单独执行运输任务,工作很积极,政治责任心强,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安全行车4000多公里没发生事故,同时还给人民群众做了很多好事。这很好,要继续发扬……不过,现在有人反映,说你和一位女同志谈情说爱,是否有这么回事呢?你好好谈谈。’从内心往外说,我没有和哪个女同志谈情说爱。指导员提出这个问题,我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风从何起。首长经常教育我们,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违法乱纪。这些话,我永远也不能忘记,坚决不会明知故犯。我想:自己年轻,正是增长知识的好时候,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还这样想过:我是在党哺育下长大成人的,我的婚姻问题用不着自己着忙……现在,有同志说我谈情说爱,没有任何根据,完全是误解。我是个共产党员,对别人的反映和意见不能拒绝,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五的正确,也要虚心接受。现在有的同志还不了解我,冤枉了我,使我受点委屈。这也没什么,干革命就不怕受委屈。‘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没有这回事,就不怕人家说。”这样,雷锋把感情献给同志、战友和人民,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不可否认,雷锋的人生,始终有着美好感情的滋润;雷锋的人生,也始终拥有着亲情、友情、爱情这一至善至美的人生感情链。只是雷锋匆匆地远行了,但天地间逝去的是岁月,逝不去的是那颗真爱的心。那含苞待放的初恋之花,虽然凋谢了,香亦犹存。值得赞赏的是,雷锋首先追求的是事业,很好地摆正了爱情和事业的关系,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了第一位。

“在全国学习雷锋活动中,使我更深深地认识到雷锋的精神,我们人人都该学习他。他很平凡,但他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光和热全部献给了别人,献给了中国共产党,献给了他所追求的人类理想。因此,全中国人民都崇敬他、学习他。”时至今日,易秀珍在回忆时对雷锋做了这样的评价——“你渴了,他就是一滴水;你饿了,他就是一粒粮;你心里暗了,冷了,他就是一团火,一线阳光。他那永存的魅力,让人永远地思念……”

合上采访本,笔者感觉似乎在穿越中与雷锋对话,渐渐地深入了这位英雄偶像的内心。“新雷锋”的形象与人们传统中的高大全形象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