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文化的优点
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上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讲中国文化的时候,老是把全世界都有的东西说成是中国的文化。
比如说老讲我们勤劳勇敢,美国人听多了都快笑死了,哪一个民族不是勤劳勇敢,就你们勤劳勇敢了?我们打仗比你们打得多,我们比你们勇敢还差不多!还有地大物博,你们地是很大,但是也有人比你们大;还有物博,你们的资源好像也是有一点问题的吧?还有,我们经常自诩说我们中华民族刚健有为,哪个民族不讲自己刚健有为?古人曾经说过的话难道就能证明是你们的真实状态吗?
当然我们也讲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话比之前的好一点,但是如果把这句话翻译成英文,你看看世界上任何的宗教都在宣扬类似的意思。所以我们老是做这样无谓的宣传,外国人都觉得很烦,他们说中国人总是把普通的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说成他们独有的优秀品质,这个太可笑了。
所以要讲中华民族的优点必须具备两个特征:一个特征是我们特有,外国人基本没有,或者说有的很少;另一个特征是世世代代普及并传承下来。一定要符合这两个特征才能说中华文化在精神上的优点在哪里。如果不符合这两个特征的话,那叫乱讲。我们现在好多人还在乱讲,找到古代有一个人讲过一句什么话,就以为我们一直就这样的。这是错误的,我们不要以为古书里讲过的话就是我们民族的特征。不是!有的时候古人是看到大家做不到才这么讲的,所以不能说谁讲过就是证明我们做到了,恰恰相反。我们在街上随处可见的标语是不要随地吐痰,难道就证明了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不随地吐痰的民族吗?不对!因为做不到,所以要口号。所以请大家思考一点:不是说古代有这样的话就能证明我们好。
其实,中华民族确有自己独有且延续千年的文化,那就是:人格模式的君子之道、行为模式的礼仪之道和思维模式的中庸之道。
优点一:在人格模式上,我们普及了君子之道。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人格理想:有的民族的人格理想是成为巨人,有的民族的人格理想是成为先知(先知先觉的先知),有的民族的人格理想是成为绅士,有的民族的人格理想是成为骑士,有的民族的人格理想是成为武士。中华民族的人格理想是成为君子,这个和世界各大民族都不一样。
孔子很优秀,他没有对君子做简单定义,而是寻找到了君子的对立面——小人。他就把君子和小人做反复地对比,我们都能够讲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荡荡的是君子,唧唧喳喳总在背后说人家坏话的一定是小人。还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比如看到酒店门口有一对新人要结婚,我们虽然不认识,但投去祝贺的目光,这叫成人之美,这是君子的目光;小人的目光就不太一样了,乱七八糟的阴暗心理可多了!
对于君子,孔子是有规定的:比如“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对自己要求高,小人对别人要求高;君子怀德,意在奉献;小人怀土,欲要占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孔子规定了这样一整套的东西,使得我们几千年来中国人有一个好的传统,那就是做一个祖先希望的君子。因此在我们看来,你宁可说我是坏人也不要说我是小人,小人太丢脸了。我们现在好多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是,中华文化告诉我们,宁肯做一个失败的君子也不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小人。很喜欢孟子讲的话,一看到井边小孩要掉下去了,你是不由自主的把他拉住还是先要看看这是谁家的孩子?他认为看看是谁家孩子的就是小人,不由自主的把他拉住这就是君子。
中国人对人的最高评价不是伟大,不是杰出,而是君子。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君子情怀,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优点当中的第一个财富。君子之道,中华民族人格模式上的一个遗产。
优点二:在行为模式上,我们普及了礼仪之道。
孔子想让大家做君子,但在当时很长的时间,人民并不识字,所以很难传播。孔子到处去讲,他的学生到处去讲,听到的人又有多少?所以孔子清楚地认识到文化的传播是很困难的,只有在行为模式上规定一些行为规范,半强迫地让大家遵照执行,把君子之道变成礼仪之道来实行。比如孝顺爸爸,不管我们内心怎么想,每天必须请安:“爸爸,昨天晚上您睡好没有?”古代甚至还要“鞠躬”,这个是不能违抗的。然后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我们有什么规矩,老人生日的时候、小孩生日的时候有什么规矩,舅舅来了应该行什么礼,叔叔来了应该行什么礼,遇到老人应该怎么办,遇到中年人应该怎么办,男性遇到女性应该怎么办,女性遇到男性应该怎么办……
这些礼仪成了大家的集体行为,铸就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称号。我看到最早的一批传教士来中国时的一些记录,他们觉得中国人非常讲礼仪,而当时的欧洲还比较野蛮,因为海盗的传统还在流传。这个我们现在听起来心里有点痛,因为我们现在有些人特别不讲礼仪,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
我曾听说叶圣陶老先生,他住在北京的东四八条,老人家不管自己多么年迈,只要有人去访,不管这个客人年纪多大,他一定送到门口,送到门口以后,总是深深地作揖,然后眼睛看着人家消失在胡同转弯角上。这是叶老自己的礼仪,但也是我们共同恪守的礼仪。蔡元培先生做北大校长的时候,给著名教授发薪水都要亲自去发。校长的马车到了胡同门口,这是第一个礼仪;第二个礼仪是,不把钱直接交给教授,只是问身体好吧?就在问的时候,校长带来的工作人员把工资交付给教授家里的人。两个学者讲话的时候没有讲到钱,但心里都很清楚。这是不是虚伪?不是虚伪,是礼仪。礼仪表面上好像有一点虚伪,其实绝不虚伪,所以要讲究。
优点三:在思维模式上,我们普及了中庸之道。
我们不要看到“庸”字,就想到平庸的“庸”、庸俗的“庸”,以为它就是庸俗的庸,中庸之道也并非是到处点头哈腰做老好人。中庸之道是什么?中庸之道的本质是反对一切极端主义,这是中华文化的优点。极端是很吸引人,极端可以逞一时之快,但是极端是坏事。两个极端之间一定有一条合适的路,有一条恰当的路,有时我们没有找到是时间不够。中庸之道就是一定要找到一条合适的路、恰当的路,而不是走极端。中国历史上也有过极端的事件,但时间都不会太长,因为中国的本质是中庸之道。中国是农耕文明,农民看天吃饭,我们知道四季循环,知道冷到极端的时候,春风就来了,热到极端的时候秋风就起了。所以,不可能出现真正的极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奇迹发生,凡事都非偶然,这个是农民逻辑的思维,这个然后变成《易经》,又变成了孔子的中庸之道以后,成为了中国人的习惯思维。
在古代,唐朝的综合实力曾经一度是世界老大。公元629年之前,因突厥的崛起,波斯经常受到侵扰。唐太宗贞观三年,唐廷乘东突厥频年灾荒,派兵一举将其剿灭,解除了波斯的东部边患。但随后不久,波斯又受到穆斯林军队的进攻,无奈之下,波斯只得派人入贡唐朝,求唐保护。虽然此时唐朝还算是国势昌盛,但波斯远在中亚,唐朝鞭长莫及。唐朝更不愿为此卷入同阿拉伯帝国的战争中,因而在651年,波斯王卑路斯再次向唐廷乞援时,唐朝建议在波斯和唐朝的边境疾陵(今伊朗溪斯坦省俾路支)建立波斯都督府。波斯把整个皇室搬过来,唐朝给予大量的补助,且不干涉波斯任何的内政。这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中庸之道解决问题的实例,这里面产生了好几个益处,一个是波斯文明被保护住了,没有灭亡;第二是唐朝由于波斯的加盟,融入文明丰富了;第三是阿拉伯以为唐朝会出兵,唐朝却没有出兵,阿拉伯也成为了我们的朋友,波斯还是我们的朋友,最后他们两家也成为了朋友。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三家打起来的话那就是一次古代的世界大战,大战的结果人类的文明还有没有就不知道了。所以,我们不要小看唐朝的中庸之道,他没有出兵但采取一个中间的方法,效果很好,这就是中庸之道伟大的地方之一。
1994年哈佛大学的教授亨廷顿写了一本书叫《文明的冲突》,他说21世纪世界上会有八大文明,八大文明当中的核心是三大文明,西方文明、阿拉伯文明和中华文明。他讲了没几年“9·11”事件爆发,这三大文明当中那两大打起来了,打到现在还没有结束。中华文明的态度是什么?就是你们两方面的极端主义我们都不赞成,你的极端壮大我们不赞成,你的单边主义我们也不赞成。但虽然我不赞成,反对你的极端主义,你们还是我的朋友,朋友关系可没断。我们可以谈判可以交流,你们要到我这里谈判也可以,但是再谈判再握手你们的极端主义我还是不赞成。就这么一个格局,被世界上其他民族认为,一种非常好的叫弹性哲学,或者说是非常好的灰色哲学。一种灰色地带,不是不白即黑,它是一种灰色哲学。这个平心而论是中华文明活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今天处于一个极端主义遍布世界的时代,所以用我们祖先的中庸之道作为我们的思维模式的话,很有益处。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的三大优势君子之道、礼仪之道和中庸之道,第一个是人格模式,第二个是行为模式,第三个是思维模式,按照现在哲学的话说,三个模式实际上系统严密、逻辑清晰,构成了一个体系,共同成为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优势。
二、中华文化的缺点
中华文化的缺点主要是也有三个缺少,第一个缺少公共意识,第二个缺少法制意识,第三个缺少创造意识。
缺点一:一般情况下,我们比较缺少公共意识。
中华文明千好万好,就是有个坏毛病,正如前面讲到的君子,真正做起来是对两个“廷”负责,上对朝廷下对家庭,两个字的写法不一样,一个有广一个没有广,但是读音是一样的,对上对朝廷是忠,对下对家庭是孝,忠孝在古代讲追求两全。但是咱们的老祖宗万万没有想到,在朝廷和家庭中间还有辽阔的公共空间啊!中华文明对此几乎没有投入过任何研究,对此几乎没有任何人投入过深入思考,这是个大问题。中华文化对公共空间缺少研究和思考。古代的县官出门的时候,进入公共空间了吧?不,他前面一定有两块牌子,一块叫回避,一块叫肃静,公共空间没有了,又变成他的私人空间了。公共空间官员管不了的话,应该交给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理应管吧?但中国的知识分子信奉一句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窗外事,窗外事就是公共空间的事,他们是不管的。所以,公共空间没人管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一个最大的毛病。
现在,世界各国对中国大陆的游客既爱又恨,爱的是我们的高消费,恨的是我们的高声喧哗。我们在他们的宾馆大堂里不但打牌,而且还随地吐痰。有一次我在费城,美国的朋友向我抱怨说,你们中国人影响别人还理直气壮。我对他说,不能由此来判定我们的全部道德。我们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在公共空间活动的训练,责任在文化,我们的文化几千年没有提供这方面的资源。公共空间它是跨家庭、跨政府,还跨地域的公共空间,中国需要有这种空间来改变人们的无公共空间的意识。这是一个大问题,所以这个责任已经落到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身上。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糟糕的东西就是我们中国少数的知识分子,对公共空间缺少责任感。德国的哲学家康德讲过一句话,什么叫优秀的知识分子?就是敢于在一切公共空间坚持理性。这一点是我们的中国有一些知识分子非常缺少的。他们一直在做一些和公共空间毫无关系的事情,常年研究几个非常古老的词汇拿出来卖弄,这其实和公共空间没有关系,公共空间也听不懂。有些课题无聊到极点,其话题的意义和价值实在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而公共空间那么多问题都被知识分子冷落,不闻不问。
缺点二:一般情况下,我们比较缺少法制意识。
中国文化中最流行的文化是武侠文化:什么叫江湖,江湖就是远离法律的地方;什么叫豪杰,豪杰就是远离法律的人群。冲撞了法律在我们心目当中还是英雄。欧洲的海盗、冰岛的海盗曾经在我们的宋代,经过多年的奋斗由海盗而变成了法制的公民。这个时候中国正好是水泊梁山,我们没有经过这个转型。所以我们的法制意识至今还是一个问题,我们的民间聚合、我们的民族主义都造成了法制意识的极端的败坏。这个我们都知道,近期因中日钓鱼岛问题非法打砸日产车辆等恶性事件在报纸上、媒体上、网站上大量出现,再大的不满情绪发泄时也应当遵循法律和制度。几个月前,北京一位下岗工人廖丹成为新闻人物,为了给患尿毒症的妻子治病,他不惜伪造收费单据,4年为妻子免费透析500多次,涉嫌骗取医院17万元。媒体报道以后,公众为救妻子以身试法的廖丹所感动,纷纷解囊相助,短时间内他就收到了40余万援助善款。但是,触犯法律决定了他无法成为真正的道德模范,等待他的是刑事惩罚。
缺点三:一般情况下,我们比较缺少创造意识。
大概由于我们辉煌的历史太久,我们永远是国学——国学——国学,古代——古代——古代,往前走的力量一直很少。我们中国一直在不自觉地普及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思维,不管是官员提拔,还是科学院提拔,有一个重要的标准——没有争议,他没有争议。其实,没有争议那他一定是没有太多的创造,平庸的人才可能没有争议,大创造的人怎么可能没有争议?我们可知任何创造都是对前人的挑战,任何创造都是对原有规范的突破,他怎么可能没有争议?中国缺少创造,这是个大问题。
“中国人很聪明”,这是大家都很喜欢听的话。在国外的很多学科领域,到处都可以见到中国学者的身影,而且也被国外同仁夸奖得最多,有些基础专业研究甚至因为其中有华人,很多外国人就放弃竞争学科带头人的努力。但是,中国人在学术上表现得浮躁,有时甚至捏造实验数据、伪造科研成果。在应用上表现得喜欢用别人成熟的东西,甚至不惜去窃取,而自己却不愿辛苦努力去创造。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三,但是转化率不足10%,而真正专利能够保持10年的不到45%。另据报道说,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居全球第一,然而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报道的弦外之音不难领会:我们的论文其实没有创新性,没什么学术价值可言,也就是不同领域的文字堆积在那里而已,搞不好,连垃圾都不如,因为垃圾还能再生利用。
讲到缺点,我们颜面便要挂不住,因为比别人矮了一头甚至几头。但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完美之处,在于能够找出自身的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无法要求自己完美无缺,然而,我们必须要求我们自身的缺点不妨碍我们发展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