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姓氏的困惑

2013-12-29 00:00:00邵茹波
文史月刊 2013年1期

姓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不但比较古老的姓,如姬、姒、姜、嬴等,都带有“女”字偏旁,就连“姓”字本身也是“从女,生声”。

上古的人们为什么要创造姓氏呢?班固《白虎通义·姓名篇》曰:“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看来,姓氏的出现,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母系氏族社会离我们太遥远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几乎全是男权的社会,因此,所谓“天下同姓是一家”只不过是按照男性的血统排列下来的一家而已。多数女性有姓无名,婚前称“×氏”,婚后再将夫姓加在前面称“××氏”的现象,直到中华民国时才有了较大改观。新中国的《婚姻法》规定:子女可以从父姓,也可以从母姓。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从母姓的情况寥寥无几。即使有,也多数是由于特殊的原因,如父母离婚后跟母亲一起生活了,父亲是“倒插门”,等等。而这些情况又常常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由此可见,姓氏无形中演变成了女性的枷锁。

社会学家指出:中国女性的解放不是女性自己争取过来的,而是有识之士(自然多是男性)给予的,进而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一段时期以来,一些人朦胧地意识到在姓氏方面的男女不平等,于是给孩子起名字时冠用了两个姓,孩子的姓名也就成了4个字。作为新生事物,这种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在当今社会中颇为流行。然而仔细考察一下你会发现,这种方式只是象征性地而决不是实质性地,只是暂时地而决不是永久地改变了男女在姓氏上的不平等地位。首先,两姓并列时总是父姓在前,母姓在后;其次,这一代的姓氏问题解决了,下一代怎么办?随着4个字姓名的一代一天天成长起来,这个问题该提到家庭和社会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吧。如果又出现夫妻二人各取姓名的第一个字为孩子确定姓氏的情况,这岂不是又回到了“从父姓”的老路上来了吗?

看来,姓氏的困惑不可能在男权社会得到解决了。同样的道理,也不可能在女权社会中得到解决。也许,只有到了一个男女真正平等的社会,这个困惑才能够解开。然而如何解开,对谁来说都是一个谜。是不是让姓氏消亡,你叫“尧”,我叫“舜”,他叫“禹”?看来只有这一条路了,但这决不是一条好的路。因为如果这样的话,人类岂不是又回到了无序的混沌状态?这恐怕不是人类的理想归宿。

我本来还对班固关于姓氏的那段论述拍案叫绝,然而写了此文,我却愈加困惑起来:姓氏的出现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