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时救急、危时要命”,相比于民间高利贷危机,民企间存在的联保互保风险更大,很可能会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具有集群性、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而化解联保互保风险的治本之道,还是在于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1]。本文从我国浙江中小企业深陷互保联保困局的问题入手,一步步展开论述,以寻求破解浙江中小企业的互保联保困局。
关键词:中小企业;互保;联保;风险;危机;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引言:自从浙江银行机构推出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合作社模式”与“中小微企业抱团融资555计划”以来,中小企业的互保联保现象蔚然成风,在我国的浙江几乎出现了“无商不互保,无商不互联”的互保联保大繁荣的格局。互保联保融资链在一段时期内极大地解决了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这样就促进了融资链条的集群性、捆绑性、深层性延伸。当经济向好,信贷宽松的情况下,这条融资链条会形成良好的互保联保关系,但当这条链条上的任何一家企业出现问题时,其他关联企业则必然会为其承担连带责任。
1 中小企业互保联保的起因与问题
1.1起因:企业“互联”——不得已而为之
浙江中小企业的“互联”(互保联保)皆源于融资困难,而企业之间的互保联保则可以免去使用抵押物进行抵押的麻烦与不便。这种“互联”,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确也起到了“危时救急”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银行支持这种做法,因为,这样一来,用放大了的“信托”保证了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当然,也就无形中将单独企业的信贷风险转嫁成了企业之间的连带风险责任。这种做法虽然在早期为浙江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的助力,但是,这种捆绑式的互保联保链条中,一旦有任何一方出现经营风险必然导致风险的放大效应,因而会形成“危时要命”。
1.2问题:成也“互联”,败也“互联”
规模不断发展的互保联保关系链条最终形成了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日益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链条,这个链条中的任何一环都对其他环节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势必会造成连锁式的“链式反应”与“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必然造成整个利益共同体链条的整体崩溃。真是成也“互联”,败也“互联”。
1.3“互联”导致集群性、捆绑性风险倍增
在融资难的窘境之下,浙江的中小企业采取了抱团求生,抱团求发展的策略,形成了我国其他地区所没有的“集合信托”的力量,这种力量的确为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现金流与资金链的保障作用。但是,同样由于“集合信托”,使得这些中小企业形成了集群性、捆绑性风险[1] ,由于环环紧扣、环环相连,一旦其中的一环断裂,就会使每一环都产生系统性风险。虽然带来融资的方便,但是一旦银行紧缩银根或者是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链条出现危机,而且这种危机不仅仅会危及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企业,而且会危及整个链条中的数百甚至数千家企业。进而形成“一环断、环环险”的困局危境。
2 互保联保困局
2.1规模越大、风险越大
互保联保的规模越大,其中隐含的风险就越大。如果只是几家企业之间进行互保,那么即便是其中的某一家企业出现问题,连带责任也只会危及这几家企业,仅此而已。但是,如果这种互保形成规模,而且形成嵌套式互保联保,那么,其中任何一家企业出现的问题都会产生“链式效应”,导致整个链条中的数百甚至数千家企业面临“连坐”的风险。互保联保的规模越大,“连坐”的风险也就越大。
2.2逆势盲目投资的恶果
在国家银根并未紧缩的情况下,互保联保使中小企业获取融通资金极为便利,这就使得参与互保联保的企业竞相扩大投资规模,甚至在全球经济危机开始波及我国,我国经济形势明显下滑时,有些互保联保的中小企业仍然逆势盲目投资,因为风险大家共担而利益一家独得,所以,这些企业有恃无恐,不甘落后,这就给互保联保危机埋下了种子。
2.3危机显现
庞统的连环计使曹操的战船连接在一起形成了“船船通如平川”的壮观景象,但是这些船却因此而被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利益与风险也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于是才有了“火烧赤壁”的悲剧。[4]在浙江出现的中小企业互保联保困局正如当年的火烧赤壁一样,一旦一家企业出现问题,所有的企业都会受到波及,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严重不啻是一场小规模的“经济危机”。对于全国的全局来讲可能是小规模的“经济危机”,但是,对于浙江局部而言却是“致命”的危机。
3 中小企业困局的破解
3.1中小企业困局的破解
(1)中小企业成长的烦恼。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从来都是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历程中的一个最大的烦恼[2]。我国浙江的中小企业在这方面也不例外,因此才会出现抱团融资的“壮观景象”。互保联保虽然使得我国的浙江中小企业得以顺利度过了“成长的烦恼”关,但是更大的隐患摆在眼前。
(2)既要“互联”,又能“隔离”。中小企业既要企业之间的“互联”,又能在必要时进行快速隔离,拆解开“铁索连环”以免“火烧赤壁”。虽然这看似极其困难,却并非不能实现。类似我国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与资金短缺现象在世界各国都广泛存在着,但是发达国家采用的是政府扶持、银行支持、民间自助的模式。而且民间自助的模式并非如我国浙江中小企业那样的简单,而是成立企业联盟组织,当联盟中的任何一家企业出现问题时,企业联盟可以利用联盟的力量快速组成“铁索连环”全力解决问题。这样的联盟既有互保联保的优势又没有互保联保的风险,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破解困局的举措。
(3)避免“蝴蝶效应”的最好方法。避免“蝴蝶效应”的最好方法就是剔除整个系统中的不良因子。我国浙江中小企业在大规模的互保联保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有选择地互保联保,使一些不良企业混迹其中,这些不良企业利用极为方便的融资条件与融资环境进行非法勾当,导致问题的发生危害整个系统,因此,破解困局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互保与联保时有条件地选择互保与联保对象。
(4)破解中小企业困局的治本之道。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破解中小企业困局的治本之道,我国浙江中小企业之所以会深陷互保联保泥淖的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融资难,融资难是这一切的根源,只要破解了融资难的问题,一切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3.2银行在困局破解中应发挥关键作用
(1)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银行应充分发挥其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作用,全力帮助中小企业尽快突破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瓶颈,使得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小企业的腾飞,从而走出融资与资金的梦魇,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免受互保联保的困扰。
(2)助中小企业早日摆脱融资困局。一方面银行可以在贷款期限到期之前提醒中小企业注意还贷期限,以免过度盲目投资,另一方面在已经形成危机困局的情况下,银行更不能“穷追猛打”,否则将使得浙江商界“哀鸿遍野”,后果不堪设想。银行的怀柔政策可以在双方互利的基础上实行,给中小企业一个较为现实的延缓期限,同时在利息上可以略有上浮,这样不但银行可以获得较大的实惠,而且相当于给了中小企业一线新的生机,不仅如此,银行还要设立浙商中小企业危急救急专项资金以帮助处于危急中的中小企业早日顺利摆脱困局。
(3)政府在小企业困局的确解中应发挥其重要作用。“有困难找政府”一直是我国人民政府对外宣传的一句类似于“为人民服务”口号,当浙江中小企业真正遭遇到互保联保困局的时候,这些中小企业最先想到的自然是政府。虽然我国的政府并不是金融机构,但是,政府的协调、管理、监督能力是其他任何金融机构与管理机构都不具备的。因此,在破解浙江中小企业互保联保困局的过程中,浙江省的政府机构必须充分发挥其调解机制,由政府设置应急转贷资金,使得互保联保企业能够在政府与银行等金融构构、政府与企业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构筑一道得以帮助企业度过暂时性难关的缓冲屏障,而不致因为互保联保中的一家或几家企业的问题而使得整个浙江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
4结论
针对上述分析与综述,我们看到,是融资难将浙江中小企业推向互保联保的不归路。因此,融资问题是破解浙江中小企业困局的关键,只要解决融资难问题,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有经济学家建议,应该思考如何完善互保制度,比如建立企业与银行、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良性沟通机制;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出台风险防范细则;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鼓励股权融资、直接融资,防止牵一发而动全身[3]。融资难问题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目前不完善的金融机构[5]体制,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也给我国的金融体制敲响了警钟,大力改革金融体制让融资问题不再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梦魇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的关键。
文献参考
[1]傅白水.如何化解互保联保捆绑性风险[J].浙江经济,2012(16):16-18
[2]吴敬琏.中小企业成长的烦恼 [N] .中国经济导报,2010-11-16
[3]商意盈.浙江民企陷入互保联保困局亟待破解[EB/OL]. [2012-07-25].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2-07/25/c_112532072.htm
[4][美]厄威克·弗莱姆兹.增长的痛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5]钱水土.货币银行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3):15-16
作者简介:俞云芳(1964—),女,会计师,浙江顺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研究方向:企业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