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第十七届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高职代表队就运动员基本情况和训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高职院校篮球大学生训练的现状,指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河北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篮球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7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8月23至29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了河北省第十七届大学生运动会高职组篮球比赛。大学篮球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就其近些年来的发展状况,尚未见到高职院校相关调研资料,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作为承办单位,对我省高职院校篮球调研方面做了这项工作,希望能够对兄弟院校提供部分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第十七届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高职代表队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其中男运动员199名,女运动员110名。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数字期刊网相关论文,为本调研的内容提供依据。
(2)问卷调查法。采用相关文献[1、2]问卷内容,了解我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篮球训练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比赛前统一发放问卷,调查第十七届大学生运动会高职院校男队20个,女队11个。共发放问卷309份,回收305份,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回收率为94.8%。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常规分类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D)和百分比表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运动员身高、体重、年龄、系统训练年限结果与分析
表1结果表明男运动员从身高、体重方面均高于女运动员,并且数据离散程度也较女运动员大,说明男运动员从参赛人员的选择性方面较女运动员灵活,选择范围更大,同时也说明男子篮球运动员一方面需要身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更加注重技术的水平。男女队员年龄相近,说明高年级大学生还是参赛的主力。
从表2结果中发现男女运动员接受系统训练的年限存在较大差异,男运动员接受训练的时间远大于女运动员,高职院校中男子篮球的训练和比赛更易普及和开展,但是从数据中也说明了要想在高职男子篮球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则必须在队员的选材方面加大力度,想要取得好成绩相对女子篮球比赛更困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女子篮球比赛通过积极备战、训练更易提高成绩。
2.2 训练相关条件统计结果与分析
(1)比赛前训练时间、每周训练次数的结果与分析。通过对问卷相关内容的统计整理,得到比赛前平均训练时间男生4.76±4.53个月,平均每周训练次数4.88±2.11次。女生比赛前平均训练时间1.78±1.64个月,平均每周训练次数5.89±1.10次。说明高职男子篮球训练和比赛比女子开展的时间要早,比赛次数要多,这可能和队员的选材组队时间,队员的自身技战术水平,教练员的组织安排等有关。每周训练次数相近,说明学校在对球队的训练方面要求一致。数据离散程度较高,说明高职院校对比赛前组织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同,有的学校可能未能进行训练就临时组队参赛。
(2)高职院校篮球场地统计结果与分析。通过数理统计得到结果如下,高职院校平均有1.72±1.34块室内篮球场,4.04±3.27块塑胶篮球场,5.04±3.82块水泥篮球场。说明高职各院校篮球场地数量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院校需要增添基本运动设施,不仅为篮球的训练提供保障,更为高校篮球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提供保证。
(3)训练食宿、补助、运动员训练恢复手段统计结果与分析
通过表3说明男女运动员多数能够在学校的安排下集中吃住,尤其是女运动员在这方面更易接受管理,男运动员则表现为多样化,这可能与队员自身的要求及高职院校备战条件有关,这或许会给男运动员的训练带来不利影响。表4表明男运动员每天的训练补助比例要高于女运动员,尤其女运动员的补助大多数维持在10元以下,这和学校及教练员对男女篮球重视的程度不同有关,也和男女运动员训练时自身的运动消耗相关,尤其是男队教练会更加侧重队员的营养补充。表5表明男队员较女队员有更多的训练恢复手段进行选择,也更重视训练后的恢复,女队员未做过电理疗方面的恢复,但在非常规恢复手段方面比例较高,这可能和高职院校训练时提供的条件不足有关,也可能和训练的疲劳程度及运动后恢复放松的认知程度不同有关。
2.3 大学生对训练的本体感觉及相关认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训练的本体感觉认知统计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男队员相对女队员感觉训练较轻松些,过半的女队员感觉疲劳,这可能和比赛前训练的时间有关,或者女队较男队组队时间晚,队员自身技战术水平低,训练任务重,疲劳感加剧。数据见表6。
(2)大学生对训练产生的厌倦情绪统计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男女队员对训练均有时产生厌倦情绪,比例较高,这可能和训练过于疲劳有关。如何安抚队员、调节队员情绪,需要教练员重视。为使队员带着良好的情绪投入每次训练,教练员可以采用训练间隙讲笑话这样的调剂安排给队员,也可以在训练结束后放松时采用,亦或可通过集体聚餐、唱歌等的方式进行,这些方法均会使队员们增加团队凝聚力,也可消除训练疲劳所带来的厌倦情绪。数据见表7。
(3)训练对学习的影响结果与分析。结果中男女运动员认为训练对学习影响很大的比例分别是13.51%,14.29%,说明训练对多数的大学生学习会有一定影响,但比例并不大,同时篮球竞训可以丰富大学生经历,提高其身体素质,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还是利大于弊。数据见表8。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高职院校开展篮球组队训练男队好于女队,包括从队员的选材、运动水平、训练安排等,但集中训练时学生管理女队好于男队。
(2)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训练条件有限,重视程度不够。
(3)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循序渐进,避免训练疲劳给学生带来的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训练。
3.2 建议
(1)组建学校球队,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开展学校联赛,做好群体健身工作,便于队员的选材和系统训练。加大女队的训练力度更易取得比赛成绩。
(2)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学校重视程度,建议学校提供相应政策给与学生文化成绩、营养补充等后勤保障。
(3)教练员不仅要安排好队员的训练工作,还要指导队员训练后的放松恢复。
参考文献:
[1]刘烜华.对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分析[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1):37-38.
[2]李伦.湖北高校普通生篮球代表队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1):34.
[作者简介]尹海滨(1978-),男,河北邯郸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讲师,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