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2013-12-29 00:00:00任忠良
中国市场 2013年33期

[摘 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其发展状况关系到中国整个经济大局。随着中国改革的开放,中小企业得到了飞快发展,在促进就业增长、科技发展、出口与经济增长方面,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与国家政策的原因,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阐明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融资难的现状,找出了相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117-03

1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实有企业976.46万户,其中99%以上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在自主创新方面,中小企业拥有66%的专利发明、74%的技术创新和82%的新产品开发。可见中小企业为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存在,使市场主体更趋多元化,有效阻碍了垄断机制的形成,促进和构成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环境。

2 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情况

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所以融资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国家信息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短期贷款缺口很大,长期贷款更无着落,企业总体资金紧张,81%的企业认为一年内流动资金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六成企业没有中长期贷款,且获得中长期贷款的企业仅16%能满足需要。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中小企业采取许多扶植政策,《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央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应当为中小企业改善投融资环境提供金融支持,但时至今日,融资难仍然困扰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3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3.1 法律保证不足

国家各有关法律保证不足。《中小企业促进法》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一部关于中小企业的立法。其中相关内容的规定主要体现为一种政策的宣示性和倡导性。国家各相关部门从1998年起至今,已陆续出台了《关于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指导意见,各地方政府部门也根据当地实际出台了不少规范性文件。虽然相关的法规、规范性文件不少,但仅通过效力层级较低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做出一些原则性规定是远不够的。在指导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较为欠缺,很难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应当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加大立法力度,努力构建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的良好法律环境。

3.2 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严格的信贷配给

中小企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长久以来,中小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很大程度上依赖内源性融资,而内源性融资要受到企业的赢利能力、净资产能力和未来收益预期等方面的制约。现实中的中小企业总是存在着资金供求的矛盾,这种矛盾推动其对外源性融资的需求。此外,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主要方式就是从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获得贷款。但现实的状况是,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严格的信贷配给,使得中小企业长期普遍面临着发展的资金“瓶颈”。

3.3 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完整

很显然,在获取贷款的过程中,有关借款者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各方面有完全的信息,市场竞争和资源自由流动的结果会导致一个帕累托的资源配置格局,资本市场将在均衡价格下出清,主要资金供给不受限制,那么所有的资金需求都会被满足,信贷配给就不会出现。现实中的中小企业信息的完全获得对商业银行来说比较艰巨。

3.4 中小企业的自身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属于作坊或者家族式经营模式,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水平低、技术装备差。其融资难问题有着固有的先天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于农、林、渔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产能小,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其天然的资产规模小,致使其缺乏必要的担保资产,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并且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含量低,对市场需求依赖性极强,而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又较弱,致使中小企业寿命较短,缺乏必要的抗风险能力。其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处于规模和技术的双重局限,中小企业缺乏人才,其人员流动性极高,很难吸引有用之才。另外,中小企业大多属于血缘、地缘等的集合体,缺乏现代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粗放,同时中小企业的激励体系也较为单薄,难以形成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最终导致高级人才的流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5 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高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决定是否为企业提供贷款时,要比较成本和收益及项目的风险和贷款利率。当贷款利率提高时,银行的预期收益会提高,但当利率进一步提高时,就会发生有如二手市场的逆向选择那样的情况,低风险的借款者退出市场,高风险的借款者留下来,导致贷款的平均风险上升,银行的预期收益率在更高利率时反而下降,这样的银行资金供给就是向后弯曲的。在银行收益最大化的利率水平上,资金的需求超过供给,形成信贷配给。除了逆向选择会形成信贷配给,放款后的道德风险也是造成信贷配给的原因。现实中的中小企业多数资产规模小,缺乏抵押物,倒闭率高,没有完善的信用担保,且无法向银行提供合格的财务报表,即中小企业较之大企业信息更加不透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也更为严重。

4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4.1 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体系

首先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处理中小企业的存贷款事宜,提高中小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率和专业性。条件成熟时,还可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专门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商业性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充分发挥地方性的非国有银行金融机构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了解的优势。同时,加快金融网点的铺设,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从目前已有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来看,因普遍缺乏政策性融资权,在其政策环境、体制结构、经营管理、自身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整体经营状况不佳,没有很好地起到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作用,影响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其次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虽然目前内地的创业板市场已具雏形,但发展尚不完善,而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发展成熟,为新兴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符合该市场上市要求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可考虑到香港的创业板市场上市。

4.2 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经济金融政策体系,发挥中小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政府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过程中应做到: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和交易成本。如重新考虑不适合服务中小客户的规章制度,关注相关的抵押法规以降低风险、制定对创新发展必需的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框架;增强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如促进专业贷款技术的革新,使金融机构能够低成本的评估中小企业信用,对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如降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要求等。具体来看:①各级政府要建立专门服务管理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机构,专门研究并负责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扶持,包括利用政府资金向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及经济布局的中小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向高科技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投资基金。②建立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信用保险基金,完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缓冲机制。一方面充分挖掘动产担保资源潜力,债务人一旦不能还贷,债权人无须通过诉讼便可直接拍卖质物;另一方面实行凭订单贷款,山东、江苏搞脱水蔬菜加工的企业,只要有订单,银行考察属实后,就可以办理贷款手续,这确实是一种既便捷、风险又较小的贷款方式。③鼓励商业银行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承兑、贴现、转账、财务管理、信息服务等新型金融服务,使其享受与大中型企业同等待遇。企业间资金拆借、“三来一补”、卖方信贷、赊购等均是理想选择。④制定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尽快出台具体办法,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进行捐赠,准予捐赠支出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

4.3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信用担保作为保障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长效手段,受到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重视,全球超过50%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例如美国中小企业局的职责之一就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超过2000个分支机构遍布美国各州。规范担保市场,构建多层次的担保体系,当前我国主要是三元担保机构,包括政府扶持机构、民间担保互助会和中小企业商业性担保机构,前两者为非营利性组织,后者以赢利为目的。为增强担保实力、规范并丰富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机制,拓宽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构建结构多元化的担保机制。并且建立统一的担保市场行业规范和准则,完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担保机构的资信管理和绩效考核,全面提高担保机构的资信水平。

4.4 加强中小企业信息披露

想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必须加强信息披露。如何增强企业财务咨询的透明度,提高投资者信心,是必须加以认真对待的问题。目前,国内股票市场不景气,固然有许多原因,但与投资信息披露的不真实、不及时、不充分和不完善有一定关系。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具有较高的风险,要在内地或海外上市就必须严格遵守上市规则,及时、准确地披露信息,求得投资者的理解和信任,这样才能有效地驾驭资本市场为企业发展服务。

4.5 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增强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应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建立真实可信的财务报表,积累企业的信用制度,使财务数据和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可靠,获取债权人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身素质。应该推动中小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一些适合自身情况的其他筹资方式。例如引入股权融资,吸收另类贷款,利用融资租赁等方式。还有,必须改变融资观念,加强融资管理,拓宽融资渠道。早融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成本观念、风险观念和法制观念,增强财务杠杆意识和融资责任意识。

从全国来看,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加快,财务管理意识和专业化水平增强,企业品牌意识和信誉意识增强,逐步改善的商业环境也令它们增强了发展壮大的信心。但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资本回报率还不高,家族式的背景依然没有脱离。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它们在发展过程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全面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需要持续改善。宏观调控政策应考虑中小企业的因素。银行在争夺中小企业市场的同时要创新金融服务。企业从本身的制度健全和完善出发,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提高更优的服务,国家在宏观层面上为其做好积极的引导和调控,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就能够实现中小企业的顺利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张成.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科教汇,2008(7).

[2]苏峻.中小企业融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刘冀生,刘伊伟,王书成.中小企业经营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邓辉.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其破解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8).

[5]杨相鼎,王庆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理论实践剖析[J].经济师,2011(12).

[作者简介]任忠良(1990—),男,汉,河北迁安人,渤海大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