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视角下寿光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研究

2013-12-29 00:00:00赵光岩
中国市场 2013年33期

[摘 要]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寿光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后采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提出寿光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政策和措施,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寿光市;产业结构;SWOT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095-03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西南岸,是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全市海岸线长56千米,耕地141万亩,总面积2180平方千米,是中国最主要的蔬菜和原盐产地之一。

1 寿光市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工业化进程的加深,寿光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趋于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产业结构重心由农业产业占主导地位逐步发展至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并占据次要地位,表现出“二三一”发展格局。自“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速度为30.5%,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13.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41.2%,第三产业年均增长29.9%。2010年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71.1亿元,年均增长67.5%,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见下表、见下图。

由上图表可以看出,从2001—2005年,寿光市第一产业在全市总产值中的比例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且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呈总体下降态势。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上升,2009—2010年略有下降,整体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变化不大,说明寿光市需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 寿光市产业结构调整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产业经济学常用的分析工具之一。通过对区域内部自身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遇、威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发展重点和方向,是区域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SWOT分析即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reats 分析。其中SW是指研究对象内部的优势和劣势,OT是指研究对象外部的机遇和威胁。本文拟采用SWOT分析法对寿光市产业结构发展环境与背景、基础与条件等做全面分析,以期为区域产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2.1 内部优势(Strengths)

2.1.1 经济区位得天独厚

区位优劣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12年全国百强县综合实力排名中寿光市位列第38位,在最新的全省县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中进入前五强(2013年)。市区位于境西南部,交通便利,其中益羊铁路、羊田路纵贯南北,荣乌高速、济青高速横贯东西,潍高路、寿济路、大沂路、羊青路等纵横交错,构成了陆路通道;借助实现“两个率先”的任务目标,寿光市投资10亿元建设寿光新港,共设立9个泊位,成为沟通渤海、黄海的重要水运通道,建成后可直达周边国家和地区。

2.1.2 支柱产业优势明显

寿光蔬菜的种植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齐民要术》和《寿光县志》一书中便有对农作物栽培技术、寒冬腊月培植蔬菜的记载。经过多年的发展,寿光形成了以蔬菜为主的产业集群,并带动了上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自2000年寿光市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后,寿光蔬菜这个品牌开始畅享国内外。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80万亩,有322种农产品获得国家优质农产品认证,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70%。

2.1.3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寿光历史悠久,是夏代斟灌国、西周纪国的建都地。史传,汉字鼻祖仓颉在此创造了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诞生于此,因此寿光又被冠名菜都、盐都和圣都。

2.2 内部劣势(Weaknesses)

受地域条件、资源禀赋等限制,寿光市产业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2.2.1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寿光市产业结构趋同可归为市场驱动型产业同构,区域块状经济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虽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能满足市场经济的竞争需要,但因产业结构单一,名牌产品较少,阻碍了进一步充分实现资源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格局的规模经济,从而导致了资源闲置等低效率行为。

2.2.2 产业结构内部不合理

与全国2001年三次产业GDP(15∶51∶35)以及全省三次产业GDP(14∶49∶37)相比较,寿光市(25∶41∶34)第一产业比重明显过高,第二产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2.3 主导产业单一

寿光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是蔬菜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蔬菜的种植区域集聚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蔬菜产业成为全市产业的领头羊和排头兵。但是单一的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后劲略显不足,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2.2.4 区域产业协作程度差等问题突出

作为全市中心的寿光市区,受到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辐射范围有限,对三次产业的拟合程度较差,整体效能低,使得分工导向不明确,信息导向不清晰,直接制约了寿光市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2.3 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

首先,依托《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两大国家级战略,借助政府的市场导向和调控作用,寿光必须牢牢抓住此次发展机遇,通过调结构扩市场,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必将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相关政策倾斜,加快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转化效率,早日完成“十二五规划”期内蔬菜市场占全国40%以上份额和打造成“国际四大蔬菜中心”的目标。

第三,早在2007年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就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重点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集全国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为一身。依靠相关政策扶持,逐步形成分布合理、功能齐全的专业市场体系,进一步做好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工作。

2.4 外部威胁(Treats)

寿光市在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面临的困难也不可低估。在产业转移持续加快的背景下,寿光市面临产业转移和承接其他地区产业转移的压力增大,与发达地区相比,产业转移速度过慢;其次,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后续产业,近年来仍处于起步阶段,如:林海生态博览园、生态农业观光园等,宣传、拓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3 寿光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3.1 巩固加强第一产业,构建现代高科技农业体系

现阶段寿光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走品牌化发展战略,同时遵循“两个在内,两个在外”发展原则,即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在内,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在外,加快发展“农业总部经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终实现“农业富民”目标。具体实现路径为:①继续发展高科技农业;②推行“绿色、生态、科技”农业;③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3.2 做强做优第二产业,强化工业支撑作用

第一,坚持工业立市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同时通过高效整合资源,克服土地制约发展的瓶颈现象。

第二,以寿北“千亿级新型工业基地”为主阵地,加快“三个转型”的推进,即产业从“粗放发展”向“链条集约”转型、企业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产品从“初级加工”向“品牌科技”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一支独大”的局面。

3.3 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以旅游开发带动社会发展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是“三二一”的格局,而寿光市目前仍是“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因此寿光市应加速发展第三产业。通过2000—2011年的计算,寿光市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最高为2011年的34.87%,最低为2006年的32.16%,均值为33.90%。因此可通过旅游开发、加快商贸流通、做大做强物流业等带动第三产业甚至全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全面启动弥河生态度假区、双王城生态旅游区两个5A级景区创建,大力发展“生态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打响“美丽菜乡、生态寿光”旅游品牌;

第二,按照我市“大商贸、大流通”发展思路,积极抓好大型项目建设、现代流通、休闲娱乐和新型服务业等四大支柱产业,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优化流通领域结构。以山东全福元商业集团、缤纷五洲商贸城为起点拉动寿光市商贸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

4 结 论

寿光市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以农业先行,工业为主导的发展理念,通过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创现代农业领先优势;大力发展产业同步,着重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同时加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生态寿光、文化寿光和文明寿光,努力把寿光建设为文明富庶、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城市。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涞源县产业结构图的SWOT分析[J].北方经济.2007(3).

[2] 魏久远.寿光市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研究[J].理论学习,2008(7).

[3] 刘中会.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赵光岩,男,山东寿光人,潍坊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