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性金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模式与探索

2013-12-29 00:00:00吴祥裕李银富黄志平
北方经济 2013年13期

一、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概况与制约瓶颈

(一)发展现状与目标

截至2012年9月末,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全区”)个体工商户已达94.23万户,注册资金397.09亿元;全区私营企业已达14.37万户,注册资金7351.68亿元,占全区市场主体注册资金总额的51.26%。截至2012年底,非公有制经济(以下简称“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由5年前的40%提高到50%左右。从经济构成与经济总量来看,非公经济已占半壁江山。据不完全统计,全区非公经济领域就业人数已占全区城镇就业人数的75%以上和新增就业人数的90%以上,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领域。

全区非公经济大多集中在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推动了全区第三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2012年,全区提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把发展中小微企业作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并相继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013年初,全区强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新一届政府未来5年努力的重要目标。

(二)制约瓶颈

1.企业因素

相比于国有企业,大多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较低,受制于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的约束,研发与创新能力不足。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可供抵质押的实物资产与有形资产非常有限,一些企业挂靠集体合资合作经营,不同程度存在土地、厂房等所有权权属不清的问题,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受上述因素影响,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不高,致使企业在融资规模、期限、利率等方面面临诸多限制,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

2.外部因素

(1)适于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及服务较为匮乏

为有效规避融资风险,金融机构更倾向于给实力较强、信用级别较高的国有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原先定位于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纷纷合并成合作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其服务对象也发生了改变,致使中小企业信贷渠道愈发变窄。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又先天不足,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成本较高,融资规模受限。

(2)资本市场欠发达,融资渠道狭窄

中小微企业多数是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企业组织形式决定了其不能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即便是公司制的中小企业,虽然拥有以债券和股票的形式向社会直接融资的权利,但上市和发行债券融资难度依旧很大。此外,票据市场、应收账款融资、租赁等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服务还不够发达,金融工具创新相对滞后于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需求。

(3)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企业征信系统不完善、数据不全面、信息维护不及时、数据不能完全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支持。

二、开发性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模式

(一)开发性金融的理念及内涵

开发性金融是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行”)立足于中国国情基础,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金融理论,进行金融实践和大胆创新而不断完善的现代金融机制。

开发性金融一般不直接进入已经成熟的商业化领域,而是沿着政府路径,以市场化程度不足的领域为切入点,注重发挥并积极配合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以融资为杠杆,通过支持项目建设等方式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地方的资源整合、市场建设、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现金流建设和信用建设等方式,弥补制度缺失与市场失灵,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瓶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开行支持非公经济的合作模式

1.“四台一会,资源整合”模式

“四台”包括组织平台(一般是各地金融办)、融资平台(由政府出资的借款人)、担保平台(担保公司)和公示平台(各类社会公示媒介),“一会”是指信用协会。

图1 “四台一会”模式示意图

其中组织平台向地方的中小微企业宣介开行的融资理念,负责收集企业信息,建立贷款项目库,并向开行推荐项目,协助开展贷款评审及贷后管理工作。融资平台代表企业集中、批量向开行提出贷款申请,经开行审议后与其签订信贷合同,承担统借统还的责任。担保平台一方面为贷款平台向开行借款提供保证担保,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公示平台与信用协会负责对企业的资金使用及还款进行公示与监督,并参与贷款的评价工作。

开行通过组织平台,顺利实现了银企对接,较好地发挥了贴近地区、贴近企业、贴近项目的组织优势,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融资平台将分散的借款主体整合为一家具有政府信用的借款人,既降低了开行的管理成本与融资风险,又深化了企业与政府的互信与合作。担保公司凭借其多层次的担保与反担保组合和科学的客户资信评估体系,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公示平台与信用协会通过社会和舆论监督的方式,扩大了信贷管理半径,实现了银行监管、企业互保、社会联合监督共防风险的局面,加大了风险防范力度。

“四台一会”模式充分调动并有效整合了政府、企业、银行、社会等资源,成系统、成批量地开发了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项目,深化了银政、银企合作,共同构建、培育、完善了市场,实现了多方共赢。

开行内蒙古分行通过“四台一会”模式,与通辽等7个盟市合作开展了全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项目。截至2012年底,已累计发放贷款21亿元,带动全区28万余人实现就业和创业,其中向通辽市发放7个批次全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共7.7亿元,直接扶持2万余名自主创业人员实现创业,通过创业带动7万余名失业人员实现了稳定就业;与包头市青山区融资平台合作,发放贷款1.8亿元,扶持27户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成长。

2.“五位一体, 阶梯融资”模式

2011年,开行内蒙古分行以赤峰市为试点,在原有“四台一会”基础上,结合地方农牧业特点及企业融资需求,推动赤峰市政府成立了赤峰鸿德农牧业担保公司,专门负责为农牧业中小企业、个体农牧户等涉农贷款项目提供担保。并推动12个旗县区政府财政共同出资建立“赤峰市中小企业项目风险金”,作为各旗县政府在开行中小企业贷款项目的风险准备金,该资金统一归集到担保公司名下,各旗县政府向赤峰市金融办推荐中小企业,由贷款平台统一承贷,担保平台提供保证担保。

开行内蒙古分行在此基础上,依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合作历史、融资需求,分门别类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包括短期流动资金、中期流动资金及固定资产贷款的融资;将优质企业作为战略中小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和扶持;并成功发行了全区第二单中小企业集合票。

开行不断深化机制建设,通过财政支持为中小微企业夯实信用,延伸、扩展了担保平台职能,形成了集融资、组织、担保、管理、风险防控等职能于一身的“五位一体”融资架构,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阶梯融资”综合金融服务,探索出了中小微企业债务融资等直接融资的新途径。

3.“同业合作 ,互惠共赢”模式

开行与世界银行和德国复兴银行合作,引入德国IPC公司的微贷技术,并选择包商银行作为合作伙伴,签订了微贷款项目合作协议。开行出资聘请国际微贷专家对包商银行小企业客户经理进行培训,并提供了3亿元的转贷款资金,引导包商银行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资金支持。

包商银行通过“独立核算、单独考核、全封闭运行”的模式,即在总部成立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中心,在支行成立具体的业务操作部门,运用专项的贷款管理系统,对小微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差别授权。贷款对象主要是流通领域的个体私营企业、个人财产、存货、交通工具、个人信用等均可作为贷款抵押和担保,改变了以往抵押担保要求过高的状况。通过简化贷款程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开行通过其他商业银行网点分散的优势条件,与同业签订微贷款项目合作协议,并提供转贷款资金支持,引导其他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进一步拓宽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三、配套措施及政策建议

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与市场等多方面需共同努力,为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创造更好的融资、营商环境。

(一)政府层面

1.整合财政资源,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建议各级政府积极整合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等各项财政扶持资金,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以往“撒胡椒面”的分散支持方式转变为集中扶持方式,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引导其它社会资金介入,放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或补偿金,作为银行贷款的风险保证和损失补偿,提升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信心。

2.建立企业贷款项目动态管理和监控体系

建议各地政府主管部门、担保公司共同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项目储备库,将各地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纳入储备库中进行培育,将成熟的项目批量向金融机构报送;同时建立企业贷款监控与反馈制度,指定专人编制小企业贷款情况月报,对企业贷款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掌握,将问题和意见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反馈。

3.改善信用环境,加大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快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建立银企双向信息通道,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将违约企业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公示,并制定相应惩罚措施,提升企业违约成本,增强企业信用意愿,进而逐步改善地区信用环境。

(二)企业层面

明确发展定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非公有制企业要认真分析所处行业的发展现状,研判行业发展趋势,结合企业现状制定发展战略,明确企业发展定位,将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嵌入到产业链条中。企业自身要不断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在产品研发、创意等方面积极创新,提高产品及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以此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产品服务的社会满意度。

(三)金融机构

积极探索融资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实际,借鉴国际微小企业贷款经验,在信贷准入、信用结构设计、抵质押品评估、风险防控、贷款定价、信贷审批、责任追究、不良贷款化解等方面,制定出适于非公有制企业融资的制度措施,积极探索适于地方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金融行业要加强合作,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并在实践工作中做好金融创新工作,努力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金融环境,不断培育企业渐进式的成长与壮大。

(四)资本市场

地方政府要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建设,打造多元化的中小微企业融资体系。要培育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公司、私人股权基金等多种市场主体,使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资本及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进一步拓展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空间。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