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盲听式听力训练设计

2013-12-29 00:00:00唐胜虹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3期

英语盲听式听力训练就是脱离书面材料的帮助,百分之百地使用听觉器官来进行听力训练,以期达到完全刺激听觉的目的,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听觉形象。“我们能听懂别人说的英语,最基本的大脑活动就是将自己脑中已有的听觉形象和外界的刺激相匹配”。但是目前的英语学习模式是以视觉刺激为主,因此脑中所建立的形象也是以视觉为主。如何将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字形象即视觉形象转换成听觉形象,光凭多听多练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自始至终完全刺激听觉的具有策略性的听力训练。因此本人构思了“盲听式”听力训练设计,以期帮助即将步入大学殿堂的高三学子们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以便适应高校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英语教学模式。

一、盲听式听力训练的理论基础

“听力训练是一个言语感知的过程,在感知言语时听觉无疑非常重要。”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的代表人物E.F.Shinner的教学程序“刺激-反应-强化”原则明确指出,一旦学生在听力训练中接受刺激,形成了迅速反应的习惯,产生了兴趣,教学内容便可循序渐进,从单句、会话直到短文。这种积极强化的措施,最终会使听力内容成为理解言语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说法完全符合人们第一语言习得的规律,但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来说也未尝不可一试。“语言的听辨牵涉到人的耳朵和大脑。”充分利用耳朵功能,即听觉功能,使我们自觉地在大脑中形成听觉形象,便能对有别于文字的语流特性产生感性认识。

二、盲听式听力训练设计的实验过程

笔者以赵拴科同志的多媒体英语教学实验模式为基础,以盲听式听力训练将涉及的人、物、方法为依据设计以下实验过程。

1.实验模型

为了检验盲听式听力训练的效果,笔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盲听式听力训练实验。实验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试设计(Pretest-Posttest Design of Experimental Group & Controlling Group),通过双侧T检验(two-tailed T test)处理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2.实验对象

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以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者从番禺石基中学高三一班和二班中分别随机抽取10人组成实验组和控制组,接受实验者为期一个月“盲听式”和“明听式”听力训练的实验。

3.实验设备

为了使实验对象对实验产生兴趣,实验者采用了《美国英语听说教程》这本实用又简单易学的听力教材及其配套磁带。同时配备了两台有复读功能的录音机。

4.实验者

笔者作为实验者有将近10年的听力教学经验,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地捕捉他们的各种反馈,也是“盲听式听力训练”的设计者,因此能熟练操作各实验步骤。

5.实验过程

从2012年3月5日至3月30日(除去节假日共4周),实验者对随机抽取的两个小组在课外时间分别定时进行了盲听式听力训练和明听式听力训练。具体训练内容采用《美国英语听说教材》的课本及配套磁带。实验组未被告知其实验结果将与控制组比较,因此不存在实验组迎合实验者的情况。为了保证实验组与控制组训练模式有实质性区别,实验者在开始实验前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训练内容、方法及步骤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具体如下。

(1)训练时间、地点安排

星期一至五每天:6:00-7:00实验组训练(地点番禺石基中学205语音室),7:10-8:10控制组训练(地点番禺石基中学206语音室)。

(2)内容选用及使用

实验组:选用《美国英语听说教材》的配套磁带,并且仅仅进行听音训练。控制组:选用《美国英语听说教材》的课本以及配套磁带,同时进行听音训练和课本材料比对训练——传统的听力训练模式。

(3)实验组方法步骤

①实验组学生听音并跟读(充分利用录音机的复读功能),实验者录下其跟读音。

②实验者播放磁带母音和学生跟读音,让学生作比较,并对母音与跟读音之间的差别打上记号。

③实验组学生就记号处提问,实验者用英文解答。

④实验者再次播放母音,实验组学生静听,并被要求刻意在大脑中形成理解画面(Mind-Mapping),必要时记笔记以便记忆。

⑤实验者就理解画面提问,实验组学生作答(双方均用英语进行交流)。

⑥实验者再次播放母音,实验组学生跟读,并由实验者录下其跟读音。

(4)控制组方法步骤

①控制组学生听音并跟读(充分利用录音机的复读功能),实验者录下其跟读音。

②实验者播放磁带母音和学生跟读音,让学生作比较,并对母音与跟读音之间的差别打上记号。

③控制组学生就记号处对照课本材料自己找到答案,并对该听力材料形成理解画面——由文字形象到实物形象。

④实验者就理解画面提问,实验组学生作答。

⑤实验者再次播放母音,实验组学生跟读,并由实验者录下其跟读音。

(5)学生信息反馈

通过课堂观察及课后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盲听式听力训练和明听式听力训练的反馈信息,为实验提供解释说明依据。

(6)课堂观察

实验组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极高,注意力高度集中。控制组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也高,但是注意力不够集中,譬如,让他们对照课本材料自己解答疑问时,一部分学生就表现出不屑的样子——似乎这些内容都太简单了。

(7)课后访谈

通过访谈,分别获得了来自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信息反馈。实验组觉得听力训练的内容不难,而且很有意思;没有书面材料开始觉得不习惯,但是慢慢适应后,反而觉得对他们更好,因为迫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听上。控制组觉得听力训练的内容过于简单,把听不懂的词或句子归因为不常用;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书面材料,应该会有好处,因为会强迫自己去听懂要听的内容;有了书面材料好像有依赖,总觉得过一会儿反正会看到书面材料的。

6.初测与终测

初测:两个小组的初测均以每次接受训练时第一次被录下的跟读音与磁带母音相比较来得出初测结果。两个小组第一次实验的初测结果完全一样:听的模糊的地方完全相同。但是试验次数越多二者差距越大,实验组的听力提高程度明显大于控制组。

终测:两个小组的终测均以每次接受训练后再次录下的跟读音与磁带本音相比较来得出终测结果。两个小组的终测结果并不完全一样。虽然她们都能重复初测时听得模糊的地方,但是其语音语调与磁带母音相比较,实验组的差别较小,控制组差别较大。实验次数越多,实验组的语音语调与磁带母音相比差别就越小,而控制组变化不大。

三、盲听式听力训练实验结果

从为期一个月的盲听式听力训练实验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直接来自于听力训练实验的结果分析,二是来自于实验者本人在训练过程中的直观感受以及学生各类反馈信息。

1.听力训练实验的结果分析

一个月的盲听式听力训练实验为我们证明了一个事实:盲听式听力训练可以完全刺激听者的听觉神经,并在其大脑中形成听觉形象,听的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口语水平也逐渐提高。

2.实验者本人的直观感受

经过这一个月的听力实验,实验者感到对于参与盲听与明听训练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参与程度、兴趣大小是有明显区别的。前者积极参与,兴趣盎然,求知欲强烈;而后者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程度和明显的兴趣,求知欲懈怠。

3.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

在盲听式听力训练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实验者通过课后访谈收集了学生的反馈信息。先归纳如下:

脱离书面材料的听力训练,会迫使学生不得不用耳朵去接受信息,这样便刺激了听觉神经,进而在大脑中建立听觉形象。以至能够运用听觉形象去理解外界刺激(即语流刺激),而不存在“外界刺激——听觉神经——视觉形象——理解画面”的转换过程。

4.结束语以及对后续研究工作的思考

综上所述,盲听式听力训练设计是一套既合理又切实可行的科学听力训练方案,应用这套方案来训练听力,可以使学习者获得完美听力。本文作者愿意继续投身到盲听式听力训练实验的研究中去,也希望有共识者参与到这个尚且只有雏形的听力训练设计实验中来。让我们争取在英语教学研究领域中再增添一把有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 A·范布伦.美国英语听说教材.王俩玺,王吉田注释.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8.

[2]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4.

[3] Jack C.Richards & Willy A Renandya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