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3-12-29 00:00:00樊慧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3期

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对英语课教学进行了改革,而课本剧就是改革的产物,其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死气沉沉的英语课堂教学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著名学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获得好的成绩,希望老师能对自己刮目相看,能称赞自己。英国著名教育家Jayne Moon在研究中也证实,学生具有“go for meanings”的天性。课本剧的开展,符合了学生的心理,同时也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做到了切实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服务。课本剧是依托英语教材而创设的,以每个单元中的会话和交流为中心,灵活应用教材中的会话材料,以表演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的方式。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把枯燥乏味的教材改编成了可以搬上舞台表演的英语情境剧,课本中原来单调的语言文字变成感情色彩浓重的语言,把教材的内容转化成了现实的生活场景。与此同时,课本剧还能调动全体同学参与表演,通过学生各种各样的动作配合一定的语言来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所以说,课本剧的教学过程就变成了一个交际的过程。这种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其创设更加灵活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深入体会角色来体验生活,进而培养应用英语的能力。

一、课本剧的特点

1.形式新,学生学课文有兴趣

以往教学中,当进行某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经常是一字一句地进行讲解,无论是词汇,还是句子结构,教师都一五一十地讲解,学生一开始觉得教师讲解得非常细致,非常认真,久而久之,就会觉得非常枯燥。如果把课文的内容变成可以表演的剧本,并且当堂表演,这种形式本身就给学生一种新奇感,所以学生就会变得精神抖擞,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剩下的问题就是要选择哪种课文,选了课文后要怎么改编,改编后要怎么表演,表演要选择哪些角色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由学生认真读课文才能做出选择,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编演课本中的课本剧,要应用到很多有关语法、词汇及戏剧中的知识,为了获取这些知识,学生可能就会查阅更多的资料,去主动地学习,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提升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来处理课文,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内容新,学生学基础知识有兴趣

进行课本剧的编演,需要学生有多方面的英语知识。首先要有能把记叙文改编成剧本的能力,并且改编后的剧本口头语表达要规范,用词也要恰当准确,句子结构要和谐完整,表演时发音要准确,这些内容要做到信手拈来,就必须有一定的英语基本功。如果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就不能顺利完成课本剧的编演,就要不断地查阅相关的资料,或者请教他人,而应用基础知识较好的同学,在编演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英语语言知识。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学习,首先会学习这篇课文的词汇,然后分析这篇课文中的重要句型、句子结构等,而对以往的词汇就会产生忽视,同时因为时间较紧,也不会留出太多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口语。而课本剧的编演,则能囊括以上全部的内容,不但能进行词汇、句型、语法等的训练,而且有效地锻炼了口语表达。

3.表现新,学生对提高能力有兴趣

课本剧的编演很多时候是要把课文中的叙述性语言转化成对白,因为课本剧本身就是以对白来推动故事发展的。编写时,要注意对话双方的性格特征,把握好性格特征,才能更好地编写人物对话语言,表演也不例外。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编写课本剧是根据戏剧编写,事实并非如此,而是根据课文编写课本剧,每篇课文都可以改成课本剧,但是编写时需要适当地对课文进行充实,在原有的课文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编故事情节。在表演的过程中,也要尽最大努力让学生展现每个人物的情感,进而展现课本剧的高潮,让观看表演的学生也受到启发。

4.思维新,学生对创造性活动有兴趣

进行课本剧的编演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不同的学生在阅读英语课文时,都会有不同的见解。根据自己见解来编排和表演角色,可以促进个性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在剧情的推进过程中,人物的各种动作、表情、对话等都更加突出个性,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二、编演课本剧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课本剧的教学通过实践来对语言进行再认识。进行课本剧的编排,不但要求学生对课文有全面的理解,而且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知识来编写剧本,在表演的时候,还要求学生能善于表达和表演,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因此说,课本剧是学习英语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课本剧的表演,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知识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且是放在一个情境当中,这能给学生留下清晰的印象,有利于英语知识的记忆和学习,因此,课本剧的创演过程是学生知识提升的过程。

2.多样性原则

学生编排课本剧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因为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同,编排课本剧就会产生一些差异,所以教师也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因材施教。当学生在编排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同的编排意见和方法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例如在学习课本剧的编演中,学生对课文中的伟大人物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很多学生觉得课文中伟大人物非常有智慧,而且勇于奉献,而另外的一些同学则觉得伟大人物非常和蔼可亲,因为他总是喜欢给孩子讲一些科学故事。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多种想法感到高兴,因为学生在创编剧本的时候能把人物的形象多样化表现出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同时也说明学生在认真的思考。因此,要多鼓励学生编排的多样性。

3.自主性原则

课本剧还注重学习的自主性。在课本剧的编排过程中,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和表现。同时,鼓励学生独辟蹊径,提出自己的见解,突出表现自己的主体性。学生编排课本剧时,很多时候是依据主体性原则来编排的。例如,学生在扮演著名音乐家的时候,是以突出这位音乐伟人的音乐成就及对音乐的热爱为主题,但是表演后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说自己并不喜欢这种类型的人,他喜欢的是热爱科学的人。教师这时要对这名同学给予赞许,毕竟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学生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因此,课本剧的创编是突出学生自主性的。

4.指导性原则

很多教师认为课本剧是学生自编自演,和教师关系不大。如果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来编演,会断送学生的创新能力,降低学生的热情。诚然,作为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课本剧有其自主性和创新性,然而学生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课文编排成很好的课本剧。这时,教师就要给予指导或者引导,要以朋友或同学的身份参与到编排当中和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编写对白、思考表演动作等等。这种默默无闻的指导,既可以指引学生编排课本剧,同时也可以促进师生和睦。

5.情感性原则

英语教学的内容不仅仅能促进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课本剧的编演时,学生要熟悉所演角色的个性特征,反复诵读对白语言,这样可以使得书面上的符号语言变成有血有肉的富有感情的语言。通过表演,把课文中生硬的人物形象变得富有感情和生命。这种读演结合的方法,把课文的思想渗透到了课本剧中,使学生在表演中学到了知识。

三、课本剧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课本剧使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

自古以来,教师的形象就是传道授业。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选择如何教,不能选择教什么,也就是说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一个工具。而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说法给予了否定,明确指出: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应用教材,可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编排和取舍。也就是说,新课程标准赋予了教师对教材进行选择的权力。

进行课本剧教学,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转变传统的授业解惑的角色,变成一个设计和决定教学内容的角色。

2.课本剧使教师从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语言技能的培养者

外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讲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应用英语语言的情境和机会,进而通过个人或者集体语言实践活动提升语言应用能力。语言的特点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决定了外语教学要关注语言文化的差异。学习外语,如果把有关的语言文化背景抛到一边,就很难深刻地理解这种语言。身为外语教师,对外语文化背景和差异不关心,就会造成教学和文化相脱离,不利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把文化背景和语言知识的学习协调起来,促使学生了解英语的特点,培养不同文化的包容感。

课本剧的存在正是基于此目的而进行的教学。课本剧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习方式。学生在课本剧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思考、探讨、合作、交流、编演等方法来进行学习,这样对语言技能的提升具有十分好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化的感知,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真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课本剧使教师由“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不少教育家认为,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再思考,其对教师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回顾反思,可以改进教法,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反思不仅仅限于课堂,还要在课后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促使教师找出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供条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授者,还是研究者,所以,面对大量教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发挥其优势。教师不但可以设计课时教学内容,还要进行教学的评价和反思,这样在实际中不断地前进。

在每次的课本剧教学中,都是要巧思、善思,要想方设法地找出课本剧的闪光点和不足,以便以后不断地改进。例如,在课文剧A Cushion or A Kiss中,笔者观看了学生的表演,看完后,觉得同学们都能把课本的内容表现出来,但发现表演过程中参与的人数并不多,一个表演也就两三个人,所以就没有达到使全体同学都参与表演的目的。为了能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我们要适当地把课文的内容和人物进行扩展,增加人数,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其中,哪怕同学的参与是讲一句话,做一个动作,我觉得也是值得的。因此,反思是非常有意义的,能促使教师不断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促使教学更加适应学生。

其实,多数教师都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并以此提出反思建议。教学中,教师有自己的处理教学问题的方式,这个处理过程就是教师的自我分析。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4.课本剧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并通过英语表达情感,传承文化。课本剧的编演完全是出于对英语的使用。课本剧的编写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正确的理解和感知,同时,要认真记忆和大胆的发挥,促使学生把课文内容转化成表演形式的口头对白及肢体语言,变僵死的课本知识为演出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充分想象,培养良好的情感,此外,进行课本剧表演还要学生协同合作,相互配合。因为,表演课本剧是要学生集体进行的,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学生中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或导演;擅长丹青图画的,就搞布景或化妆;会乐器的,就配乐伴奏;会电脑的,就搞文字编辑或录像剪辑;工于写作的,就改编或写剧本……各扬其长、相互配合,加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此外,学生还要会处理排演中的各种零碎的事务,例如道具的筹集与选择、海报的策划、相关的宣传报道等等。所以,改编课本剧,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而且能提升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5.课本剧使学生成为一个善于合作的人

我国古语有记载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朱熹也曾采用过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在课本剧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各种差异和特性来进行分组,以达到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的目的。英语学习小组建立后,小组成员还可以在组内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评等活动,以促进组内成员的自主合作学习。

研究证实,用英语课本剧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观察、交流、互动、共享、沟通、倾听等,使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逐渐改变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学习负责,学会学习,学会体验。通过在课本剧中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和平共处,学会团结互助,学会相互鼓励,使其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体验学习的整个过程,在思考和交流中获得言语知识的提升。在整个课本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也获得了全面的提升。

合作学习的作用和效果不单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产生了德育的效果。通过课本剧的教学,培养了合作学习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学习的目标就是小组的共同目标,所以,小组的共同努力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成败。在课本剧的表演中,虽然每个同学扮演的角色都不一样,但是为了完成表演任务,他们都积极配合,通力合作,相互鼓励和支持。通过合作表演,他们加深了了解,学会了聆听,积极地帮助别人,为同学解决难题,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增进了知识。

总而言之,课本剧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英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其积极乐观的性格;同时,在课本剧的表演中,学生投入了丰富的感情,进而使学生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了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品质,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才仁著.英语教学交际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美]乔姆斯基著.支配和约束论集.周流溪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3] 钱晓霞.试论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中的教师自主.外语界,2005(6).

[4] 刘炜.英语课程教学的活动本质论.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5(4).

[5] 邹为诚.基础英语教师如何在实施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成为研究者.国外外语教学,2005(1).

(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