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3-12-29 00:00:00戴锦君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3期

当前,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母语的干扰,把母语知识应用于英语学习当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当遇到和母语相近或者相似的知识时,学生就显得轻而易举,但是遇到和母语有较大差异的知识后,学生就容易混淆,抓不住重点。如果教师能根据所学英语把母语和英语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英语和母语之间的知识差异,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英语的学习要点,进而以最快的速度提升学习的效率。而在这个过程中,对比分析法恰恰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母语和英语知识的对比,建立异同体系。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找出母语和英语的相同点,为学生顺利学习,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找出母语和英语学习的不同点,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防止母语对英语学习造成干扰,从而避免错误。

一、对比分析的内涵

语言学家通过实践研究证实,在英语学习中,母语常常会对英语教学造成依赖和排斥作用,也就是说母语对英语教学具有正、负迁移的作用,即促进和干扰的双重作用。促进作用指通过母语知识体系来较快地学习英语知识,在这里母语起到促进作用;干扰作用指已有的母语知识对学生学习英语起到妨碍作用,不利于其正确掌握英语知识。所以,如何处理母语和英语的关系是英语教学的关键。

对比分析是一种研究语言的方法,于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逐渐流传开来。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来说,对比分析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上的对比分析也叫做对比语言学或对比研究,是语言学的一个小分支,它主要研究不同的语言或者语言子系统中的词汇、逻辑、语音、修辞等的异同,同时也研究语言的对比方法和理论。从狭义上讲,对比分析是以语言对比为基础的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其隶属于应用语言学,主要目的是厘清英语知识的疑难问题,进而有效地促进英语的教学。对比研究的应用十分广泛,在语言学的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如英语教学、翻译等方面。

对比分析和比较语言学不属于一个范畴。它们有相似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相似的地方是两种方法都是以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用比较来分析两种语言的区别和特点。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两种方法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比较语言学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语言进行对比分析,目的是通过历史来还原其语言,进而说明语言的各种关系,然后再探讨他们之间的体系特征。相反,对比分析则是同时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进行分析,并指出它们在b574ca294e34e99a589d8b771b0255a2某些语法、句型结构等方面上存在的异同,进而应用各个学科知识来解释这些不同点产生的原因。有些时候,为了获得好的对比效果,也要对语言的历史演变等问题进行阐述。

错误分析和对比分析也不相同。错误分析并不准备预测因母语干扰而出现的错误,它做的是要寻找各种类型的错误,从而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英语的正确信息。错误分析的应用可以解决一些对比分析中的不足,进而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犯的其他错误,尤其是在英语自身结构中出现的复杂错误。虽然错误分析可以尽快地找出很多和母语影响无关的错误,但是错误分析不能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的问题。学生在实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和母语相近的结构,而逃避和母语相差较远的结构,这种情况我们叫它规避学习策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错误分析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分类和解释,没有对比分析的帮助似乎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错误分析和对比分析都是不可缺少的英语学习手段,他们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在教学中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为英语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二、英语语法教学面临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质量和教学创新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语法教学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趣味性不足

在英语语法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突出特色,考虑学生的个性、年龄和心理差异,寓教于乐,这样就可以提升语法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然而,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英语语法教学中,基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进行教学,且班级人数较多。在面对班额较大的班级时,教师很难面面俱到,针对每个学生进行施教,从而使英语语法教学没有层次和梯度,教师很难根据学生情况设定一个目标任务让学生完成。如果教师设置任务的时候考虑不全、任务简单,学生学习起来过于轻松,容易导致学生的骄傲自满,进而不努力学习;如果教师设置的任务过难,后进生就不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在教授语法知识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尽可能地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自己和学生的授受关系,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多教师一到课堂上,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的全是语法理论知识,尽管自己很努力,但是学生的收获甚小,很多学生被教师讲的晕头转向,不知所以然。所以,学生在上语法课的时候觉得枯燥乏味,不愿上语法课。

2.灵活性不足

语法是英语知识的重要内容,语法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记”语法,而是要让学生能灵活运用语法知识,把教材中的语法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听说读写等活动中,使学生能用语法去处理各种问题,同时能对零散和孤立的语言进行总结和归纳。虽然英语教学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但是语法教学的灵活性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新课标下,英语教材的编写以及语法内容的编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语言的呈现和训练形式上都把语用作为重要的内容。然而英语教材的编写不能满足学生的全面需求的,因为学生本身就存在认知、地域、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但是,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材的作用,教材只是指导教学的参考资料,是一个教学的资源,并不是权威。教师并没有考虑要怎样利用这个资源,只是对教学目标和对象进行简单的分析。所以教师在上语法课的时候,不能把教材当成一种教学的载体,而是把其当成主要的教学的工具,依据其内容和顺序逐一讲解,不能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建立系统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对语法知识形成完整的概念,也就难以达到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3.实践性的缺失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讲授的语法知识通常是指教学语法,学习这种语法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学习规则,进而指导他们应用。所以这种语法的学习要以实践为根本,以技能为核心。语法的讲授不应该有规则限制,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该把语法的学习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教师要为语法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语法的应用,更好地把语法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但是,当前的英语语法教学依然非常依赖系统讲解,过分强调语法知识的记忆和训练,缺少应用能力的训练。语法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利用语法知识顺利进行听说读写,并不是让学生把语法知识记忆到脑海中。

英语语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法来正确理解英语句子,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正确地表达思想。因此,掌握语法的规则并不是主要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掌握规则以便将其应用于英语语言的表达中。为此,教师要把语法教学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并想尽一切办法来训练学生的语法能力,使语法知识不断内化,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技能。然而,教师对语法课过分分析探索,以至于把语法学习课变成了语法研究课,没有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以促进学生对语法知识和功能的深入理解。没有创造性地创设语法教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切身体验语法规则的特点,加深理解。没有把讲解和运用有机的整合起来,在利用教学资源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不能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语法规则,也不能通过一些实践性的语言来讲解语法规则,把语法知识的学习转化成语言应用能力。

三、对比分析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关注语言共性,发挥语言正迁移的效力,利用对比分析遏制语言负迁移

其实,英语和汉语在很多地方存在相似之处,例如英汉在时间上的表达,在人称上的区分等等。此外英语和汉语在文化上的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熟悉这些就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英语知识。因此,在语法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对比分析理论和迁移规律,以便发挥迁移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由于民俗、文化、价值观等的不同,母语和英语存在一些差异。正是基于这种差异,我们才要利用这种差异,来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最可能发生迁移的地方下功夫,适当创设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必将顺利地找出语言知识的特征和差异,进而促进知识的掌握。

2.对英语语法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选择

英语教学中所涉及的语法知识众多,要对所有的语法知识都进行学习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况且很多语法知识不常用,也非常的难懂。如果研究设计一套供学生学习的语法学习体系也非常困难。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教学中对语法知识进行有选择地教学,有选择地教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可探究性原则

也就是说,教学活动中创设的情境,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促使其积极进行探究。

举例说明:

下面两个句子:

1)Hanmei has married Litao for five years.

2)Liming Uncle has died for five years.

看上去,这两个句子没有什么问题。然而仔细看,这两个句子中的两个动词都表示动作发生时带有延续性,也就是说这个动作是发生在一条时间线上的,而有的动词是发生在一个时间点上的。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的欲望。

(2)最近发展区原则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过于困难,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范围,学生经过努力,依然不能有所提升,学生就会有失落感、挫败感,就会沮丧,失去学习的热情,使这种方法很难继续进行下去。

(3)“因地制宜”原则

在对比分析教学中,会出现各种情况,有时候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急剧的降低,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按照计划进行,使本应由学生亲身体会的教学内容直接讲授给学生,从而失去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确定采用分析教学法教学,就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和年龄特征等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进行问题情境设计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适当拔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创设情境时要适当减少难度,以便降低其因难而退的心理。伴随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其个体思想不断成熟,判断、推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具备了成人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然而这些要建立在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之上。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教师和教材内容常常持有怀疑的态度,经常提出自己的意见,考虑问题也相对全面一些。对于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不能过多地放任,更不易过多地讲述,最好是做个别辅导。

3.推进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不能只向课堂教学要成绩。而应把学习拓展到课堂以外,综合一些校本教材,形成立体化、序列化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很多内容都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课外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料来完成的,所以教师要建立明确、清晰、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有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时候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选择和学习空间。与此同时,要推广合作学习模式,其目的是激励学生通过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培养自主能力,发挥自身的潜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要把对比分析看成是一种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技能,并作出合理的记录,通过记录把学习成果系统化,进而有效梳理知识,形成构架,以便在各个模块学习中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上海:上海英语教育出版社,2002.

[2]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 王宗炎.语言问题探索.上海:上海英语教育出版社,1985.

[4] 甘利.母语负迁移问题与英语语法教学.山东英语教学,2004(4).

[5] 申文安.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汉动词对比分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6] 何静令.新课程标准下语法教学的定位与对策.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4).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