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的主宰是人类。人类作为世界万物之灵则在于人具有创造性。可以说,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它承担着创造的使命。只有创造,语文教育才能不断得以发展,人类才具有生命力与存在价值。语文教育的主战场在语文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最大可能地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每个教师的认识不同,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程度也深浅不一。北京八十中的何惠华老师是一位在思维培养方面很有造诣的语文特级教师。凡是听过她课的人或看过她课堂录像的人,都会被她行云流水的教风、天衣无缝的教法所陶醉,同时也会被她有序的课堂常规及严谨的课堂思维所震撼。下面笔者将以一节初中语文起始课为例,对何惠华老师在语文课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一简单分析。
一、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氛围
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首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情境和气氛。传统教育的弊端,一是教师惟我独尊,学生惟命是从;二是教师以“讲”代“思”,学生以“记”应“考”;三是教师声色俱厉,学生循规蹈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难以激发的。因此,教师只有对和谐氛围的重要性及传统教育的弊端有了清醒的认识,才可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何老师在初中语文起始课上,面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孩子们,没有单刀直入地告诉他们自己姓什么,叫什么,而是用一句诗“荷塘去采莲,莲叶何田田”,把大家带入诗情画意之中,顺水推舟地对同学们说,我就姓“莲叶何田田”的“何”字。水到渠成,不留半点痕迹,而且同学们很有兴趣,愿意跟随老师的思路听下去。在同学们的眼中,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妈妈,又是一位引领自己攀登科学知识高峰的向导,师生间自然而然就建立起平等、信任的感情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何老师始终面带微笑,用一种真诚、鼓励的目光与每一位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介绍说、听、想、问、议、读、写这七种课堂常规,我们看到:这是一个和谐的、融洽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已经融为一体,为一个目标而研究着,探索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才会处于最佳状态,积极与教师配合,直觉与灵感才会随时光顾,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
1.激发兴趣法
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创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和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工作。达尔文在他的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后来对我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创造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语),增强创造的激情和自信,成为其终生受用的“追求认识真理的志向和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面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何老师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通过讲故事、听名人轶事、猜想故事结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同学们都感兴趣的活动中,何老师对他们进行了适时的启发和引导。
2.引导质疑法
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学源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狐假虎威》的故事流传千古,狐狸一直是人们指责的对象,以至于狐狸都成了狡猾的代名词。但是,在这节课上,何老师却让学生们换个角度重新评价一下狐狸,这一建议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学生在努力思索后得出一个个新奇的结论:我们应该学习狐狸的聪明,在生命危机之时,能巧借老虎的威力化险为夷;我们应该看到《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寓意的片面性……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思维的火花不停地碰撞,一些有创新的想法也就产生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到了凡事不可人云亦云,时刻要以敏锐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语文教师能够经常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质疑,就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及独立性。
3.鼓励求异法
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在课堂常规“想”中,何老师让学生思考“欺骗与盗窃是不是坏事”这一问题。这个问题乍一看来觉得很简单,欺骗与盗窃肯定是坏事,但是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欺骗与盗窃有时候并不是坏事。这就要求学生能自己辨别,不为别人的想法所左右。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就说欺骗与盗窃是坏事,而有的学生却能够有自己的见地,认为欺骗与盗窃有时候并不是坏事,比如为了照顾病人的情绪不跟病人说真实病情,这种善意的欺骗就不是坏事,再比如为了打击敌人而盗窃情报也不是坏事。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看问题,而不是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而发散思维正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何老师又问大家“儿不嫌母丑”应该怎么理解?同学们就说,尽管我们国家还很穷,但我们仍然很爱我们的祖国,穷不等于丑,穷的反义词是富,而丑的反义词却是美,我们的国家现在很穷,但它不丑,它是很美丽的。学生们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不但明白了很多知识,而且学会了思维的方法。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些思维方法都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前提。
4.举一反三法
古语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意思就是说在学习中,要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循理推论,可以开发智力,增强创造性思维素质。在教学生第二种课堂常规“听”时,何老师读了一段有关形声字的概念及组成,并给学生举了几个例子,让学生辨别哪些是形声字。通过这一活动,不但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议论完《狐假虎威》这一故事后,何老师又叫大家给这个故事换一个题目,于是同学们顺着老师的思路起了如下题目:“狐借虎威”、“狐胜虎威”、“智战老虎”、“狐败虎威”、“巧借虎威”。这一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顺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大胆想象法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它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深刻理解、认识社会和人生。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与突破。在讲课堂常规“想”时,何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苏小妹的故事,故事中要求在“清风细柳,淡月梅花”这两句中各加一字,何老师没有继续讲下去,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于是同学们就动脑筋想出了许多词,如在第一句里就想出“扶、拂、拥、戏、迎、送、吻、摇、吹、舞、弄、摆、扬、动、挽”十五个词,在第二句时又想出了“映、弄、疏、嗅、隐、献、现、显、窥”几个词,可见学生们的思维是很活跃的。然后,何老师接着说出了三位名家的选词:苏东坡的是“清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黄庭坚的是“清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的是“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然后何老师让大家比较哪一个人加得好,为什么?同学们经过分析后,一致认为苏小妹选词好,因为“扶”字比其他新字更能显出风的轻,而“失”字更能显出月的若隐若现。在这一环节里,何老师注意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了形象思维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训练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讲“议”这一课堂常规时,何老师又给大家讲了一个贝利抽烟的故事,在讲到贝利的爸爸发现贝利抽烟后,何老师让同学们想象一下,贝利爸爸是如何教育贝利的,要求要符合故事的逻辑与情节。同学们设想了很多种方法,老师讲出贝利爸爸的做法后,让学生分析讨论哪一种方法更可取。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纵向思维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了辩证地思维,正确认识事业与抽烟的关系。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国民创造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教育应该担负起这一重大责任,而由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培养创造力的条件,所以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责无旁贷地完成好这一艰巨任务,但这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何老师采用的这些方法很巧妙,看似在讲故事,实际上学生却得到了极好的思维训练,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希望众多语文教师能从何惠华老师的语文课中寻到一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感,为祖国更快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责任编辑 王 颖)